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三十一篇 熱論(下)

黃帝說:熱病已經痊癒,常有餘邪不盡,是什麼原因?岐伯說:凡是余邪不盡的,都是因為在發熱較重的時候強進飲食,所以有餘熱遺留。這樣的病,都是病勢雖然已經衰退,得尚有餘熱蘊藏於內,如勉強病人進食,則必因飲食不化而生熱,與殘存的餘熱相博,則兩熱相合,又重新發熱,所以有餘熱不盡的情況出現。

黃帝說:怎樣治療餘熱不盡呢?岐伯說:應診察病的虛實或補或瀉,予以適當的治療,可使其病痊癒。黃帝說:發熱的病人怎樣護理?岐伯說:當病人熱勢稍衰的時候,吃了肉食,病即複發;如果飲食過多,則出現餘熱不盡,這都是熱病所應當禁忌的。

黃帝說:表裡同傷於寒邪的兩感證,其脈象和癥狀是怎樣的?岐伯說:陰陽兩經表裡同時感受寒邪的兩感證,第一日為太陽與少陽兩經同時受病,其癥狀即有太陽的頭痛,又有少陰的口乾和煩悶;二日為陽明與太陰兩經同時受病,其癥狀即有陽明的身熱妄語,又有太陽的腹滿不欲食;三日為少陽與厥陰兩經同時受病,其癥狀即有少陽之耳聾,又有厥陰的陰囊收縮和四肢發冷。如果病熱發展至水漿不入,神昏不知人的程度,到第六天就會死亡。

Advertisements

黃帝說:病已發展至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像這樣的病,要三天以後死亡,是為什麼 ?岐伯說:陽明為十二經之長,此經脈的氣血最盛,所以病人容易神識昏迷。三天以後,陽明的氣血已經竭盡,所以就要死亡。

凡是傷於寒邪而成為溫熱病的,病發於夏至日以前的就稱為溫病,病於發夏至日後的就稱為暑病。暑病汗出,可使暑熱從汗散泄,所以暑病汗出,不要制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