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回歸課堂中央

每年12月,成都師範附屬小學都會有一次學科「大聚會」,回歸課堂、回歸教學,回歸兒童心理,以學術的方式探討如何做更好的教育。

7日、8日兩天,成師附小教育集團「主體學堂」研討會暨第33屆名師示範課展示活動舉行。成師附小教育集團各成員校、黃敏潔名校長工作室成員、姚嗣芳名師工作室成員、錦江區骨幹教師代表、西昌市第一小學和爐霍縣先讀小學代表等300餘教師觀摩學習了此次名師示範課。

四場專題活動、10節教學研究課、2節主題班會課、1場課題研究成果彙報、2場專家講座——成師附小名校名師風範在一個個落地的師生互動與講座中做出區域輻射。


「主體學堂」育人模式

從兒童出發,研討真實的學習

在展示課上,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著,老師「穿針引線」,孩子們思維活躍。

Advertisements

成師附小是「主體學堂」學堂的先行者,從注重「教材解讀」到「轉變教學方式」,一直探索著怎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附小人堅持著:一切的教育學習行為都要從兒童出發,因此兩天的研討學習盡情展示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翻轉。從課程方案到教師備課,在日常學科與心理主題班會中,都體現了順應兒童,走近兒童,研究兒童,讓每一個兒童都得到適宜的發展。

「真實的學習,從兒童出發」是成師附小「主體學堂」深化研究的方向。


名師語文課展示:

「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成師附小語文組實施了「5+1+1」的課程方案,即以每周7節語文課為例,其中5節為教材內的單元整合課,加上1節課外閱讀課,1節語文實踐創新課,實現了語文課型從單一到多樣的轉變。每個備課組以小專題研究的方式,探究不同課型的實施策略。

Advertisements

12月7日上午,姚嗣芳老師帶領的研究團隊進行《小學語文嵌入式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探索》推廣展示,該研究成果榮獲錦江區小專題評比一等獎,成都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本場活動為大家呈現了四個課例:整體預習課、整體閱讀課、綜合實踐課和讀寫聯動課,分別由劉青、邵家志、廖文茹和姚嗣芳老師執教。

劉青老師執教整體預習課

邵家志老師指導學生整閱讀

廖文茹老師執教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姚嗣芳老師呈現讀寫聯動課

「我們研究聚焦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以深度研究課標、精準解讀教材為前提,在確定單元核心目標的基礎上,精心整合教材資源,有效嵌入課外資源,將傳統的逐課設計模式轉變為以單元為整體的教學模式,力圖圍繞單元核心目標,集中力量精準打擊,真正實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姚嗣芳工作室成員介紹,整體性教學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將學生引向更加豐富的閱讀實踐、習作實踐和語文綜合實踐,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名師講壇:

從教育頂層設計觀教育,提升學校文化力與表現力

12月8日上午,成師附小教育集團特邀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東嬌教授為全體教師做了《提升校長文化領導力》的主題報告。

張教授為大家解讀了文化和學校文化的內涵,結合十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經驗,指出了當前學校文化存在中空、內虛和外散三大問題,明確提出好的學校文化是「秀外慧中」的文化。張教授利用研究成果和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故事,為大家細緻介紹打造學校文化的具體做法:線索定調、邏輯自洽、簡練易誦提升文化凝聚力,借力發力、行政把關、全員參與、文化宣傳提升文化認同力,通過行為落實、形象表現、環境表達提升文化實現力。

教育集團教師認真聆聽

學校文化猶如一種基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位成員的思維與行為,同時,師生行為又影響著學校文化的發展。張教授的講座指引著每位附小人在日常工作中踐行「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教育理念,用點滴行為為學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附小卓越的品牌文化。


名師執教

讓兒童站到課堂中央

2017年12月8日下午,成都師範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的名師展示課活動分成三個會場同時進行。

語文組王霞老師呈現的三年級《隨讀學片段 練習寫總分》一課,從兒童的需求出發解讀教材,運用對比閱讀幫助孩子提煉總分段式的寫作方法,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提高微寫作能力。

李莉老師對課內文章進行補充和延伸,精心設計了以「大與小」為主題的群文閱讀課。以中心議題為依託,以粗度略讀為手法,以分享閱讀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讓學生在獨立讀、合作讀中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大」與「小」的辯證關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辨能力。

數學組袁平老師執教《什麼是面積》一課,以學生經驗為起點,以學生的興趣探索欲為催化劑,讓學生從感官體驗、直觀認識和理性比較中逐步理解面積的含義,發展空間能力。

曹劍老師《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學生調動已有數學經驗,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中,體會割補法的應用,發展數學思維。

梁敏老師的體育課《齊步走,立定》,基於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採用情境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遊戲中參與鍛煉、體驗成功,提升合作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

趙莉老師的科學課《混合物的分離》,利用工程理念進行設計,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嘗試多種方式分離混合物,落實STEM教育中的工程思想。

名師展示課之後,老師們從「學生如何真實學習」的角度彙報了觀課結果。成都市小學語文學會會長廖惠渝先生為大家做了課堂評議,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周林教授在專題講座《掌握學習的積極教育策略》中為老師們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積極教育策略的九條建議和操作性策略。最後,黃校長回顧了此次研討活動的歷程,認為課堂呈現出老師們真正的思考,凸顯了名師們的教育智慧,彰顯了附小的教育品質。


心理主題班會展示:

面對嘲笑與錯誤,用數據解開孩子成長密碼

在國家立德樹人背景下,成師附小提出「只只雛鷹競飛翔」的德育理念,旨在讓學生過有質量的班級生活。

近幾年,附小嘗試用大數據指導班會課的設計,本著「近、小、親、實」的原則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形成良好的班風,讓學生在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學習和生活。

12月7日下午的德育主題班會研討活動,由楊娟和張慶老師分別執教主題班會課《犯了錯誤,太好了!》和《拒絕嘲笑,收穫成長》。兩位老師結合兒童階段性心理特點,依據課前調查的數據分析,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和方法,通過情境再現、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形成良好的班級輿論導向,提升學生班級生活質量。

楊娟執教主題班會課《犯了錯誤,太好了!

張慶執教主題班會課《拒絕嘲笑,收穫成長》

班會課是重要的育人陣地,附小的老師始終堅持從兒童真實的生活出發,用心開展教育活動。兩節主題班會課只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縮影,學校的研究還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師感悟:

回歸真實、回歸童真,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同行者

很多成都市內外甚至甘孜、西昌等小學的老師也觀摩學習了此次名師示範課,他們也談了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成都市某小學5年級老師說:「犯錯和嘲笑是在小學生群體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今天這兩堂德育主題班會:《犯了錯誤,太好了!》《拒絕嘲笑,收穫成長》,將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呈現在課堂上,也實實在在地交給了我們一些方法去解決孩子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成師附小張慶老師說:「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拒絕嘲笑,收穫成長》主題班會課,課題啟發源於我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以及家長們的反映。剛好孩子們也在學習數學統計課程,於是我就結合這個問題設計了問卷進行調查。收上來41份問卷,也真實地反映了孩子們的心理情況。從發現問題到調查問捲髮放再到形成完整的課程設計內容呈現在課堂上,花了一周多的時間。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針對性地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同行者。」

甘孜爐霍小學老師說:「我們甘孜地處偏遠地區,但是同樣甘孜孩子們也會遇到「犯錯」「被嘲笑」的情況。而且此次兩個主題班會分別針對的是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區分我認為非常好。通過這次學習,我們也會把在此次主題班會上學到的方式方法選擇性地應用到我們甘孜孩子教育上,讓甘孜孩子快樂成長。」

在新課改持續推進的大背景、大視野下,成師附小的名優教師初心不改,將繼續探索以教師的導學、讓學促使學生自學、自得,讓真實的學習在課堂發生,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成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