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蟻事(民間故事)

一、蟻謠

公元534年,興盛一時的北魏一分為二,權臣高歡坐鎮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另有權臣宇文泰,坐鎮西京長安,另立一位皇帝,與高歡分庭抗禮——高歡在東,佔據的地盤人稱東魏;宇文泰在西,佔據的地盤人稱西魏。

兩家兵馬爭戰不休。起初,高歡兵強馬壯,屢戰屢勝,不幾年便將宇文泰壓至西北一隅。

這年秋天,高歡集結了七萬兵馬,準備攻打西魏軍事重鎮玉壁。然而,高歡此舉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大臣們認為,東魏適逢大旱之年,不少地方顆粒無收,征戰軍需糧草不足;西魏築守玉壁多年,深溝高壘,守兵雖少,但無路可退之下必拚死防守;更關鍵的是東魏連年征戰,卒困馬乏,急需休整。

一句話,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利於出征!

面對大臣們眾口一詞的反對,高歡一意孤行,下達了出徵令。車轔轔,馬蕭蕭,兵出鄴城之日,高歡穩坐中軍大帳中,掀簾一看,只見鄴城大街小巷歡送大軍出征的百姓空落落的,場面極是冷清,不少院落中還隱隱傳來悲哭聲。

高歡不由大為詫怪:以往出征,百姓無不傾城而出,敲鑼打鼓夾道歡送,今天怎麼回事?當下高歡喝令停車,向陪他出城的老部下——鄴城留守斛律孝卿投來詢問的目光。

斛律孝卿明白高歡的意思,囁嚅道:「鄴城百姓今日不出來歡送大軍出征,全是……全是因為皇宮外御河河堤上那棵大槐樹下的兩窩螞蟻!」

因為兩窩螞蟻?高歡不由瞪大了眼睛。斛律孝卿長嘆一口氣道:「此事說來話長。那棵大槐樹樹根的東西兩面各有一窩螞蟻,個頭、數量都差不多,只是東窩螞蟻身須金黃色,西窩螞蟻身須漆黑色。為了爭奪大槐樹,兩窩螞蟻經常聚群廝咬。

這幾年,在大槐樹下納涼休憩的人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您率大軍出征前的一天,黃黑兩窩螞蟻就要廝咬一番。漸漸地,人們又發現,若是黃蟻斗贏了,則咱們的大軍大勝而回;反之若是黃蟻斗輸了,高王您在戰場上極難佔便宜。人們便哄傳由於咱們的大軍盡穿黃衣,而死對頭宇文泰的軍隊盡穿黑衣,因此黃黑兩窩螞蟻定然代表著兩支大軍!慶幸的是,以往黃蟻屢戰屢勝,鄴城百姓便興高采烈地歡送咱們的大軍。而在昨天,黃黑兩窩螞蟻又展開了一場大戰,在這場大戰中,黃蟻慘敗,棄屍滿地!此番高王出征,鄴城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父兄子弟在伍,只怕此去凶多吉少,頓時一夜之間,整個鄴城籠罩在悲傷之中,誰還有心出來為大軍送行呢?」聽了斛律孝卿的一番話,高歡哈哈大笑:「征戰殺伐,事在人為,與螞蟻有何干係?實在可笑!」斛律孝卿拱手道:「大將軍,以蟻事妄測國事固然荒唐,但咱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望大將軍姑且信這一回。」

但這些話高歡根本聽不進去,長鞭一甩,千軍萬馬潮水一般滾滾而前……

二、蟻變

出乎高歡意料的是,此次攻打玉壁,東魏大軍困圍六十天,用盡了各種攻城方法,傷亡五萬,玉壁城依舊巋然不動!高歡無奈,只得大哭一場罷兵東歸,回到鄴城不到兩個月,羞憤之下一病而亡。

高歡死後,他的兒子高洋接管朝政,爽性廢了東魏皇帝,自立為帝,國號大齊,後世稱為北齊。登基之後,高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將那棵大槐樹下的黑蟻捉盡滅絕,讓黃蟻獨佔大槐樹,並壘起高牆將大槐樹圈起來,派了一隊兵丁專門看守,嚴禁他人進入,以利黃蟻繁衍生息,長保大齊國運萬年長!

說來也奇,滅了黑蟻之後,高洋北伐契丹,南征蕭梁,西抗宇文泰後人建立的北周,無不大獲全勝,國運昌隆,幾有一統天下之勢。可惜高洋天命不永,年僅三十一歲便死了。

此後,為爭皇位,北齊皇室自相殘殺,其中有兩個年幼的皇帝均被皇叔所害,國勢大衰,包括蘭陵王高長恭也因皇帝猜忌而被賜毒酒身亡。西邊的老對頭、北周武帝宇文邕見有機可乘,出動大軍兵伐北齊,勢如破竹,只幾個月便攻克了鄴城,北齊滅亡。

北周武帝進佔鄴城后,聽降臣說起黃黑螞蟻爭戰之事,很是好奇,當下親自去那棵大槐樹下察看情況。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只見大槐樹上上下下、密密麻麻爬滿了黑蟻,黃蟻竟然一隻也尋不見了!

北周武帝大詫,急命人找到原先看守大槐樹的幾個北齊兵丁,一番詢問,才算明白了個大概:自從黃蟻獨佔大槐樹后,起初倒也興盛一時,但幾年之後,黃蟻的數量並不見多,反倒日漸減少了!兵丁們惶恐之下,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黃蟻極喜窩裡斗,沒有了黑蟻作對手,便自相殘殺。尤其令人痛惜的是,雖一老蟻所生,但上一代堪稱叔伯輩的成年蟻自恃個頭大,專喜咬嚙下一代幼蟻,致使幼蟻極難存活下來。

對此,兵丁們無可奈何。近些年,兵丁們又發現不少黑蟻爬牆鑽洞侵入大槐樹——想來是當初僥倖逃生的黑蟻的後代。可憐老弱病殘的黃蟻本就數量不多了,這下盡被殺光!

北周武帝仍是大惑不解,下令張貼了一紙皇榜,懸賞重金,以招知曉蟻事真相之人……

三、蟻謎

重賞之下,終於有一個白髮老儒揭了皇榜。這老儒是剛剛戰死的斛律孝卿家的老管家。老儒說他知曉蟻謎,但他不要重賞,只求北周武帝能放了被囚禁的斛律孝卿的家人。

北周武帝答應了老儒。老儒這才告訴北周武帝,當初黃黑兩蟻爭戰及爭戰結果全是斛律孝卿一手操縱的。

斛律孝卿留守鄴城,極是擔憂前方戰事引發後方人心不穩,偶然發現大槐樹下的兩窩螞蟻,靈機一動,將黃蟻附會成高歡大軍,將黑蟻附會成宇文泰大軍,在大槐樹上灑些蜜粉,兩窩螞蟻便會為爭食大戰起來;若要使哪一窩螞蟻取勝,只消提前一天往另一窩螞蟻中投放些蜜食即可——吃飽了蜜的螞蟻因腹中有食不僅體重笨拙,而且爭勝鬥志大減;腹中正飢的螞蟻則志在必得,殺性十足又輕捷善斗,誰勝誰負,操縱起來易如反掌!

之前,斛律孝卿故意餵食黑蟻,讓黃蟻屢屢取勝,鄴城百姓自以為子弟兵會得勝歸來,便安心如常。玉壁大戰時,斛律孝卿極力反對出征,但見高歡剛愎自用,便一反往常讓黑蟻大勝黃蟻,意在警醒高歡懸崖勒馬,可惜高歡仍是不聽。

至於少了天敵的黃蟻的老蟻殺幼蟻搞窩裡斗,老儒說這是出自蟻類的天性,不僅黃螞蟻如此,黑螞蟻也是如此——不信,現在獨佔大槐樹的這窩黑螞蟻過幾年也必將走黃螞蟻的老路!

聽了老儒的一番話,北周武帝連連點頭,心中卻暗自思量——黃蟻因為老蟻殺幼蟻而覆亡,而高家也是老輩殺小輩窩裡斗而亡國,其實,不僅是高家手足相殘,就是自己的宇文家族也是窩裡斗呢!想當初宇文泰駕崩前,將國事託付給年長的皇侄宇文護,宇文護見宇文泰諸子年幼,竟起了謀朝篡位之心,連殺宇文泰兩個兒子,只有宇文泰的四兒子宇文邕裝痴賣傻好幾年,好不容易才覷機除掉心狠手辣的宇文護……

北周武帝一番沉吟,最後問老儒道:「朕看你頗有見識,你再說說如何能使黑蟻避免窩裡斗呢?」老儒一怔,想了想道:「陛下,凡事應當順其自然。自古以來,黃黑兩蟻本就比鄰而居,雖互相爭鬥,實為共存——大敵當前,便會時刻保持警醒之心,不致自相殺伐。罪臣以為不如仍遷一窩黃蟻來,與黑蟻共居大槐樹,互留後路……」

北周武帝明白了老儒的言下之意——請不要對高氏家族斬盡殺絕,但宇文家族與高氏家族苦鬥幾十年,豈能留下高家餘孽讓他們仿效卧薪嘗膽的勾踐?當下連連搖頭此言不妥,不妥!」

一個侍臣窺知北周武帝的心事,靈機一動建議道:「陛下,黃黑兩類蟻之外,尚有一類白蟻。三蟻之中,白蟻體質最弱,不妨捉來白蟻與黑蟻爭鬥,也可使黑蟻保持警惕之心!」北周武帝面露喜色,命那侍臣帶兵捉些白蟻來試一試。

老儒慌忙上前道:「陛下,這恐怕不成的!那白蟻……」北周武帝哪容他再嘮叨,揮揮手命侍衛將他趕了出去。

四、蟻嘆

只說那侍臣捉來一堆白蟻后,大槐樹下的黑蟻一見,個個觸角上豎,碰頭示警,隨之群起而攻,不一時便將白蟻逐一咬死。

北周武帝大喜,拍著大槐樹道:「此法甚好,大槐樹永歸黑蟻矣!」

當即下令依舊留置一隊士兵守護大槐樹,每天專捉些白蟻以供黑蟻斗殺。

令北周武帝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他同高洋一樣也是個短命天子,滅齊后的第二年就一病而亡,幾年後,輔佐國政的老國丈楊堅一舉謀朝篡位,改國號為隋,宇文子孫盡被誅殺。

令人又一次稱奇的是,就在這一年,鄴城那棵大槐樹突然乾枯死亡,黑蟻無樹可依,一夜之間無影無蹤!

士兵們砍伐大槐樹,只見大槐樹的樹根、樹榦中儘是白蟻——原來個別僥倖從黑蟻口下逃生的白蟻竟然鑽入了大槐樹,令黑蟻無可奈何。木中築巢繁衍的白蟻繁殖驚人,只幾年便將大槐樹嚙死!

人們又圍著大槐樹議論紛紛,都說白蟻驅逐黑蟻預兆著隋朝代周,真的是天意啊!

這時,斛律家的那個老儒拄杖而來,見此情形連聲長嘆:「蠕蠕蟻蟲,何幹人事?謠言紛紛,以訛傳訛耳。其實,白蟻非蟻,實乃蠹也;蠹者,蛀木之蟲也!老朽當初怎麼也沒想到英武一世的周武帝也相信蟻謠,那時便知定有今日之事,只可惜了這棵大槐樹!」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舉火盡滅白蟻,而這則蟻事也隨之流傳於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