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文明|新疆最美草原,昭蘇美色世無雙

草原美景

新疆伊犁州的昭蘇草原,位於天山北麓。被烏孫山、阿騰套山、南天山和哈薩克境內的查旦山圍攏,屬溫帶山區半乾旱半濕潤冷涼氣候類型,特點是冬長無夏春秋相連,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特克斯河橫貫草原,使得這裡水草豐茂、土質肥沃、宜農宜牧,形成了一塊幾乎封閉的高位盆地。特殊的地理與氣候,使這裡遺落並遠離了夏季與酷熱,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

盛夏七月,這裡油菜花盛開,綠草如茵、野花遍地、蜂飛蝶舞、牛羊遍野,清澈碧綠的特克斯河猶如一條玉帶,岸邊的座座氈房好似珍珠點綴其上。

昭蘇草原自古就出駿馬,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天馬的故鄉」,現在依然保存著大量身形矯健俊逸、奔跑神速的伊犁馬。

除了獨特的氣候特徵和地理位置造就的壯闊美景外,草原石人、草原岩畫和草原土墩墓更是昭蘇草原的三大奇觀。

Advertisements

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在新疆天山以北,阿爾泰以南的廣大草原上,當地百姓傳說這是「天外來客」。

這一發現也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考古工作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從蒙元時期一直將石人產生的年代上推到隋唐時期。並認為這是當時雄居於漠北草原的突厥人所為。它是亞歐草原游牧先民遺留於今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對研究古代草原民族文化極具意義。

昭蘇草原石人共有9尊,據考證,是活躍在此的突厥人的形象特徵。許多刻工精細,線條分明,還有古代文字,這是其它石人所未有的,其數量之多居伊犁地區各縣之首。

草原岩畫

岩畫是古代人鑿在山崖和石壁上的圖畫,屬人類早期文化遺址。在新疆伊犁昭蘇草原旅遊景點南部有科培雷特岩畫,刻著釋迦牟尼坐像,還有蓮花紋,其他的還有魚和文字。

Advertisements

據考究是早期游牧民之作,佛像、文字當屬元代,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岩畫分佈在峭壁由西向北的巨石上,可分為三處,因每處的畫面場景不同,所展示出的內容也不相同。

岩壁的西邊,刻繪一尊釋迦牟尼左手托缽,右手持花的坐像,右側刻有許多古老奇特的文字,四周刻繪有大頭羊、龜、蛙、花草等;

另一處只刻一些蓮花紋;

還有一處在巨石以北河岸的石塊上刻有一隻山羊,其面積一米見方。

岩畫中大量的動物圖案,釋迦牟尼像、花草植物、至今無法解讀的文字等內容,生動地反映了先人崇尚自然生活信仰宗教文化等場景。

草原土墩墓

散落在新疆伊犁昭蘇草原旅遊景點上的烏孫土墩墓有百餘座,縱橫排列著,狀貌奇特,類型多樣。最大的有3座,底周260餘米,高20餘米,如同小山,南北並列;其它的圓形、方形、梯形或石圍、土堆,很是壯觀。

據1988年新疆伊犁地區文物普查結果表明,在新疆伊犁州廣闊的草原上分佈著萬座土墩墓

考古工作者曾挖掘一底部周長200米,墓高10多米的大墓,估計封土堆的體積達一萬多立方米,需動用3萬人工,封堆中部的長方形墓室體積近100立方米,用木材近50立方米。

拍攝風采

大型數字全息展演紀錄片《絲路大遺址》拍攝團隊來到新疆取景,由總策劃、總製片、總導演張普然先生親自帶隊,奔赴千里,深入廣袤的草原戈壁,揭秘輝煌壯麗的昭蘇草原

通過鏡頭帶我們感受昭蘇草原厚重的歷史,幫助我們全方位的解讀絲綢之路上的新疆文化,重新開啟絢麗神秘的絲路文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