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之——神經醯胺、膽固醇、脂肪酸

生理脂質(神經醯胺、膽固醇、脂肪酸)在細胞內的合成及功能

之前討論過生理脂質對皮膚屏障的完整性和保濕性的影響。

今天專門聊聊影響神經醯胺合成的因素已經合成已經合成后是如何轉運到細胞外以及到達角質層的。

1.神經醯胺在細胞內的合成

神經醯胺在細胞內內質網中從絲氨酸作為起始成分,在絲氨酸轉化酶的作用下生成鞘氨基,鞘氨基通過乙醯輔酶A繼續轉化成神經醯胺和乙醯神經醯胺;從這裡分成兩條途徑,其中一條是在葡糖神經醯胺合成酶的作用下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ucose)合成葡糖神經醯胺和乙醯葡糖神經醯胺,二者繼續通過葡糖腦苷酯化酶酯化,葡糖神經醯胺衍生為神經醯胺3、6、7、8(NP,NH,AP,AH),乙醯葡糖神經醯胺則衍生出神經醯胺1、4(EOS、EOH);另一條路線分別通過鞘胺酯合成酶和鞘磷脂酶的作用下生成神經醯胺2和5(NS、AS)。

Advertisements

2.生成的神經醯胺被運到高爾基體被進一步加工成神經醯胺的前提,並和膽固醇及遊離脂肪酸以1:1:1的摩爾比結合成長鏈併線麵條一樣摺疊成一層一層的薄層小體。並儲存在細胞之中。薄層小體在條件成熟時從角質形成細胞中(pH=7.3)釋放出來(此過程被稱為胞吐)。被胞吐出角質形成細胞外的薄層小體經過酶的降解,形成(1:1:1)等比例的神經醯胺、膽固醇和脂肪酸,這就是為什麼生理脂質中三者的分子比為1:1:1的原因。隨著遊離脂肪酸的釋放,越是接近角質層的部位,pH越接近5.5,這是皮膚表面pH值為5.5的原因,這種性質可以有效抑制皮膚表面微生物的繁殖,同時又能提供皮膚表面的酶適合的生理環境。

生理脂質中各成分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遊離脂肪酸:伴隨神經醯胺降解的遊離脂肪酸以飽和的16到28個碳的直鏈脂肪酸為主,佔總的生理脂質的10%左右,而且與皮膚的皮脂中遊離脂肪酸的組成不同,說明這類脂肪酸主要在表皮生成,對調控皮膚表層的pH有重要意義。

膽固醇:儘管有部分的膽固醇來源於食物,但大部分是表皮層自身合成而來。膽固醇對保證角質層的柔韌性有重要作用,其中少量的硫酸膽固醇是通過類固醇硫酸酯酶合成而來,儘管含量很低,但對角質層內細胞和和細胞之間的粘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調控角質層的更新代謝。

神經醯胺: 神經醯胺占皮膚脂質的50%, 由於神經醯胺種類較多,不同神經醯胺的作用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神經醯胺可以作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進而調控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和更新;

皮膚屏障受損時皮膚如何調控神經醯胺的合成的呢?

皮膚受損時, 皮膚失水增加,同時,鈣鉀等離子也發生損耗, pH上升, 這些信號會被傳遞給角質形成細胞,啟動3級響應,0-1小時內的快速反應,釋放更多的薄層小體到細胞間質;3-6小時,中期反應,合成更多的鞘胺酯;6小時-6天,表達神經醯胺的DNA合成增加。

是不是補充越多的神經醯胺越好?

凡事都有兩個面,神經醯胺的另一主要特性是它的凋亡作用(掌握角質形成細胞的生殺大權,可以啟動細胞死亡的信號)。從這點來說,合理使用神經醯胺也是目前研究的另一課題。

是否補充神經醯胺就對皮膚一定有不盡的益處?皮膚屏障研究的泰斗,Peter M. Elias 的一項研究證實,單獨使用這三種皮膚脂質中的任一種,對皮膚屏障的修復作用不一定是有利的,只有這三類成分按照等摩爾比例使用,對皮膚的修復效果才是最佳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