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五)幽禁生涯

張學良(五)幽禁生涯

張學良與楊虎城相比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二人在西安事變后都失去了兵權,還都被蔣軟禁過,但楊虎城一家在1949年國民黨撤離大陸前遭了滅門之害,張學良則被轉去了台灣繼續幽禁,直到蔣經國死後才能有一些自由,1993年才能以自由身離開台灣,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涯,也不知張先生是如何熬過的。

書接上回,1936年12月25日下午4時,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等在張學良的陪同下飛往洛陽,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宣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和宋美齡返回南京,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接機

陪蔣去南京,這件事在張學良的內心深處未必是沒有不安的,但為實踐自己關於「介公果能積極實行抗日,則良等束身歸罪,亦所樂為」的公開承諾,張學良不能不出此下策,親自護衛蔣介石出險並準備接受南京當局的任何處罰。

Advertisements

此舉就張學良而言,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事變之初,張學良並無此種主張,但事變發生后,國內各方面曲解誤會之深有口難辯。事變剛一發生,北平大學校長蔣夢麟等就有函給張學良,要求張必須立即「衛護介公出險,束身待罪,或可自贖於國人」。16日,為證明「弟等此舉,任何方面皆為對事而非對人,尤確信其節極端純潔,只求主張貫徹,決不稍為身謀」,他已不得不公開宣布:一旦蔣介石改弦更張,即「束身歸罪,誓所不辭」,正因為如此,張學良不僅親送蔣回京,而且一到南京就正式致函蔣介石,表示此次「隨節來京,是以至誠,願領受鈞座之責罰,處以應得之罪,振紀綱,警將來,凡有利於吾國者,學良萬死不辭」。

西安事變后南京城內支持蔣介石,聲討張楊二人的遊行隊伍

Advertisements

壓力之外,年輕的張學良必然還有義氣用事的心理,畢竟當年中原大戰時張救過蔣,還是蔣的把兄弟,這回又親自送蔣回來,外界也在盯著這件事,而且自己請罪,請的是「造成此次違犯紀律、不敬事件之大罪」,並非自認事變和主張有何不妥,自己也算是有一方勢力的「諸侯」,這些原因讓張學良難免心存僥倖,認為蔣未必會拿他怎麼樣,這才同意親自送蔣回去並接受責罰。

但人老奸馬老滑,年輕的張學良還算計不過老謀深算的蔣介石。31日,南京政府判決張學良十年徒刑,但因蔣介石向他擔保很快會下特赦令予以特赦,宋子文也明確保證張學良只需要再等五天即可特赦返回,這些令張學良仍舊對蔣實現承諾抱以期望,並自信很快就能夠再回西安,所以就沒起疑心,也沒做其他安排。

但到1937年1月2日,西安方面證實,張學良原住宋子文處,31日被審后押入孔祥熙宅即失去自由。楊虎城、中共與東北軍迅速磋商解決辦法,決定先公開蔣在西安時的承諾,這時就能看出蔣介石的滑頭了,蔣雖然在西安做出過口頭承諾會放張回來,但堅持要求不必落成紙面協議和會議記錄,這是再公開也沒了辦法,蔣完全可以否認。此後見蔣背信棄義,三方確實迅速反應,組建聯合指揮部,軍隊開往前線,西安城內10萬人遊行示威,要求蔣信守承諾,釋放張學良,局勢一度又變得劍拔弩張。

但此時中共、楊虎城、東北軍組建的聯合部隊也非鐵板一塊,三方無論在訴求上、作戰戰法上、營救張的態度上都存在不小隔閡,所以雖然名義上是聯合指揮,但也只是遇事三方商議而已,還是各行其事。

在東北軍方面自然是要求釋放張學良最強烈的,但一被扣押之後,張就完全屬於被動地位了,進退不得。雖然西安的朋友們公開了蔣在西安與三方談判時的承諾,也要出兵營救自己,但自己促成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成果還要不要了,若是自己執意要東北軍發動內戰,那他先前的功績豈不毀於一旦?如果那樣便沒有人會再去同情他,而自己還要戴上挑起內戰的帽子。而且自己發動東北軍必然引來國民黨內部主戰派的強烈反應,自己的處境也會更加不安全。再者,沒了張學良之後的東北軍必定群龍無首,要作戰肯定會與十七路軍和中共協同,沒有獨當一面大才的東北軍即使獨立運作也難保不受二者的影響,尤其此前張已經領教過中共發展內線工作的厲害,他也擔心若長此下去東北軍有被二者吃掉的危險,若是那樣,自己連最後一點本錢都沒有了,沒了本錢的自己簡直會成為還不如雞的落魄鳳凰,更難再有重出之日(後來也確實有這種情況,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就被中共發展,拉攏了很多東北軍加入中共,如開國上將呂正操就是由東北軍發展來的)。綜上,或許還有對蔣的幻想,所以張學良一直沒有鼓動東北軍的行為,甚至不得已寫過信,要東北軍務必堅持和平,「稍忍一時,勿興亂國之機」,見此,東北軍也不怎麼折騰了。

對楊虎城,蔣在此時採取的是拉攏之策,後來才一步步削其兵權。蔣在37年1月9日有電報給楊虎城,明確保證他將貫徹和平之宗旨,決不至有戰爭行動,且軍事善後辦法楊可與顧祝同詳加商討,先給楊兩個甜棗又加一棒子,要求楊虎城務必約束西北之部隊,保持冷靜態度,不做輕率表示。楊本來就是三方實力中較弱的,見此也主要在觀察中共的態度。

在中共方面,確實是拿張先生作為朋友的,積極斡旋張先生的自由,直到解放戰爭中談判時還是如此。但此時的中共實力尚小,自保還行,並不足以直接與蔣對抗,多是以輿論戰的方式逼迫蔣而已。而且打通對蘇聯道路的失敗,更使得與蔣的直接對抗不太可能,只能寄希望於對蘇聯的態度。而此時蔣又對中共虛以委蛇,在書信中總是盡量滿足中共的條件,但就是不肯落到公開的協議中,中共雖氣,但也拿蔣沒辦法,甚至寄希望於蔣的承諾。

蘇聯方面則要看當時的國際形勢,此時希特勒納粹已經在歐洲崛起,還與日本簽訂了軸心國協定,蘇聯就非常怕日本再與蘇聯對抗,在背後捅蘇聯一刀,所以積極施壓中共要求不能發起內戰而一致抗戰,蔣也看出蘇聯的心事,還會見蘇聯大使,表示和平解決後會壓制黨內親日派並聯合中共積極抗日,這轉變了蘇聯的態度。蘇聯甚至於1月20日下發給中共重要政治指示,批評了此前中共中央對蔣介石及南京的政策,認為中共同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合作視為反對南京的聯盟,所有這一切,只能助長親日派的氣焰並為其製造內戰提供借口,還明確要求,立即把黨的主要任務放到爭取切實停止內戰,爭取南京政府共同抗日的方面來,同張學良、楊虎城及其軍隊的合作必須服從於這一主要任務的需要,並應在這方面向張、楊及其軍隊施加各種影響。

蘇聯的批評是否公允是不能辯駁的,它只在表明蘇聯的態度,中共的發展還不能脫離蘇聯的支持,也不能不聽。事已至此,很難再有多少迴旋的餘地了。在西路軍失利、張學良扣在對方手裡、東北軍和十七路軍戰鬥力不強、蘇聯不支持、自己負擔沉重的情況下,戰爭的方法無論如何不是出路,所以中共於1月27日晚做出決定,對南京作出讓步。

如此,張先生的營救是一時無望了,沒幾個月經七七事變中日全面戰爭爆發,蔣的作用和領袖地位更難撼動,張學良的問題也被放在了一邊,張一直被軟禁在蔣的溪口老家。抗戰勝利后,張學良表示願意為蔣主事東北也沒得到蔣的批准。解放戰爭勝利前夕張又被蔣弄去了台灣,在陽明山繼續軟禁。直到1993年12月15日首次得以離開台灣,前往美國探親,1995年定居夏威夷。

張學良和趙一荻在台灣

起初在軟禁期間張也幾度想自殺解脫,但都被夫人勸阻。後來張信了基督教每日祈禱解脫,並以書畫為樂,打發無聊。在陽明山軟禁時張學良夫婦還常與蔣介石夫婦去同一個教堂禮拜,雖然數次碰見,但二人沒有說過一句話,只是一次碰見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后就各自默默離開了,那種情感糾葛、心理變化,恐怕也是我們身在事外的人所難以理解的。

張學良至死沒回大陸也是人們時常談起的一件事,連老蔣小蔣宋美齡都沒下葬,臨死前要求要埋回故國,張學良先生倒是沒了牽挂,葬在了夏威夷。

晚年張學良與趙一荻

位於夏威夷的張學良之墓

對於「張學良為什麼至死沒有回大陸」,說法不一。張閭蘅(張學良五弟張學森之女)說,其實沒有別的原因,大伯很多事情都沒踩在點上,當他想回大陸時,政治環境不允許,等環境允許了,又因為大媽的病情回不去。他們一直相依為命,不可能撇下大媽一個人回大陸。趙一荻年輕時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葉,而張學良在40多歲時患了嚴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視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將全靠手感,一耳全聾,一耳微有聽力。多年來,趙一荻就是張學良的眼和耳,但她一大聲說話,就喘不過氣來,非常痛苦,兩人以輪椅代步相依度日。

不管以後張學良曾經怎樣認識他所做過的這一切,其在內心深處,始終還是把中共看成自己的一個朋友,如果不是同志的話。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微信公眾號圖文說今古(tuwen754),歡迎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