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食竇穴:腹脹水腫、胸脅疼痛、咳嗽、少乳等

食竇穴位位置圖

圖解食竇穴位的位置

【食竇穴的位置】食竇穴位於人體的胸外側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處。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前鋸肌、第五肋間結構、胸內筋膜。皮膚由第4、5、6肋間神經的外側支重疊分佈。皮下筋膜疏鬆,內有皮神經及胸腹壁淺靜脈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經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緣,入前鋸肌,再深進肋間內、外肌及其間的肋間血管和神經。前二肌由胸前神經和胸長神經支配,后二肌由肋間神經支配。在胸內筋膜的深面,正對第5肋間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與提插。

穴名解說

【食竇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別名:命關穴。別名:命關穴,食關穴。

Advertisements

【穴義】脾經氣血由此回歸脾臟。

(1)食竇。食,胃之所受五穀也,脾土也。竇,孔穴、地宮也。該穴名意指脾經的地部經水由此漏落三焦內部的脾臟。本穴物質為腹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隨經水流行的還有較多的脾土物質,而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脾臟相通,脾土物質隨流行的經水而回歸脾臟,故名。

(2)命關。命,性命也。關,關卡也。命關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運行的正常與否重關人命。本穴有地部孔隙與體內脾臟相通,它內泄脾臟之熱,外降脾土之濕,是脾臟與體表氣血物質溝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關。

(3)食關。食,胃之所受五穀也,脾土也。關,關卡也。食關名意指本穴為脾臟與體表脾土物質出入交換的關口。本穴為脾經經水內傳脾臟的出入關口,脾土物質隨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質的出入關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無風不運,無水不行,本穴若無經水載土,穴之孔隙亦如關卡一般阻土運行,故名食關。

Advertisements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與經水的混合物。

【運行規律】由體表脾經注入內部脾臟。

【功能作用】將脾經體表氣血迴流脾臟。

按摩食竇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腹脹水腫、噫氣翻胃、胸脅脹痛、痰飲、咳嗽、少乳等。

【作用功效】食竇穴,健脾和胃,理氣調腸。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便秘。胃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或減少、消化不良、細菌性痢疾等。

【穴位配伍】食竇穴配膻中穴治胸肋脹痛;配氣海穴治腸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通之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針刺方法】食竇穴,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脹。 不宜深刺,以防氣胸。

【艾灸方法】食竇穴,艾條灸5-15分鐘,食竇穴,艾炷灸3-5壯。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按摩腹哀穴常用於改善腹痛、腸鳴、消化不良、痢疾、繞臍痛、胃潰瘍、胃痙攣、胃酸過多或過少等病症。針刺該穴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有一定療效,可以減輕癥狀,同時可以促進潰瘍癒合,能抑制胃酸分泌,並能增強自身免疫功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