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幽門螺旋桿菌?

想必很多消化病患者都聽說過幽門螺旋桿菌吧?但對他是否了解呢?是否疑惑這個菌群有無殺滅的必要,又或者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種細菌?我將在此次文章中,為各位說明下。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是全球範圍內,有很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他定居在50%以上人類的胃黏膜中,會引起慢性炎症,而這種炎症大部分是沒有癥狀的。但是,HP的感染者可能會繼續發展成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甚至有胃癌的風險。HP感染與此類疾病的關係,並非完全必然,但一些研究證明,80%-95%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如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被檢測出HP感染,70%的胃潰瘍患者和95-100%的十二指腸球潰瘍患者也都被檢測出有HP感染。

當然也有許多說法提出,幽門螺旋桿菌其實是可以與人體共存的,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有些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的孩子更不容易患上過敏;有些孩童兒童時期攜帶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哮喘發病風險,有些文章更是羅列了許多攜帶幽門螺旋桿菌的好處,認為如果消滅了幽門螺旋桿菌,也許會造成體內菌群的進一步失調而衍生出其他疾病。而幽門螺旋桿菌是條件致病菌,有研究顯示,從人體十二指腸液中分離出的雙歧桿菌為益生菌株,在體外實驗中發現對HP有明顯抑菌的作用。從此可知體內自有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能力,這種說法也給了人們一種想法,也許身體健康,經由體內自我調節,幽門螺旋桿菌也並不一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因此,關於如何面對幽門螺旋桿菌,想必大家都產生了許多疑惑了吧?是要共生共存?還是強制殺菌?故針對不一樣的情況,應選擇更恰當更適合的方式來處理。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認為有些疾病是需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或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對有些疾病是能獲得更好治癒的。如(1)胃和十二指腸球潰瘍,(2)胃MALT淋巴瘤,(3)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維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4)胃黏膜萎縮、腸化生髮展的患者。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如果發生了以上疾病,目前專家的共識就是殺死這些細菌,以利於我們病情的好轉和痊癒。

中醫理論認為,疾病的發生由正邪權重之不同所致。而《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指出發病與否在於"正氣"是否充盛。就像幽門螺旋桿菌本身可能就是人身體菌群的一部份,但若是因為飲食結構或是生活習慣如有抽煙等嗜好,或者是年齡增長等造成自身正氣虧損,引起幽門螺旋桿菌相對過多而沒有適當的壓制,則會造成胃黏膜的炎症。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容易出現的表現就是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燒心、胃痛和口臭,可能是因為脾胃不和,升降失司所致。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其中醫辨證的各類證型比例在各地區有所不同,而大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都屬於脾胃虛弱型,因此有人認為,脾胃虛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理基礎,而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氣滯、血瘀、鬱熱、濕阻等病理變化為HP的附著、繁殖、治病提供了客觀條件,進一部損傷脾胃,使得祛邪無力,難以消除HP。

因此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我們就有許多方向治療HP的感染,若是以濕熱論治,我們可以用一些清利濕熱的中藥作為主要治療的選擇,如苦寒清熱的大黃、黃連、黃芩,祛濕化濁的檳榔、厚朴,清熱解毒的蒲公英、紫花地丁、虎杖等作為抗HP感染的藥物。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大黃黃連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柴胡疏肝散分別治療脾胃濕熱型、肝胃鬱熱型、肝胃氣滯型的Hp相關性胃炎,臨床效果顯著,均可提高Hp根除率。近年來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HP的情況越來越多,有研究表明,使用荊花胃康膠丸聯合雷貝拉唑、阿莫西林、膠體果膠秘中西醫結合方法根除HP,不但可以提高根除率,也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平時應當注意清淡飲食,忌高粱厚味之品,類似麻辣香鍋這類,此類食物最易生濕熱。很多研究顯示吸煙對於幽門螺旋桿菌也有影響,因此也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是能時常注意生活質量,有意識地去對不良嗜好加以節制,許多疾病都可以得到控制和避免。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