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損傷醫生排名

找頂級名醫—讓天下沒有難找的頂級醫生

查疑難重症—快捷查詢疑難重症最新療法與名醫案例

尋健康養生—傳播權威健康養生知識

排行榜簡介:

中國大咖醫排行榜主要是根據我國政府核准的醫學、醫師以及其他專業學會、協會等組織官方信息,並結合醫生、學者在其專業領域獲得的榮譽稱號、項目成果、獲獎情況,以及其在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等綜合評估而得出的國內首家疾病醫生排行榜。

中國臂叢神經損傷診治部分代表人物介紹

1、徐文東:中樞神經損傷如腦外傷、中風、腦癱後肢體功能障礙診治、腕肘關節鏡、胸腔鏡等內窺鏡技術治療疑難性腕肘關節痛、臂叢等周圍神經損傷、疑難性肢體疼痛、手汗症等疾病國際名醫

【所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人物概述】InternationalSocietyofExperimentalMicrosurgery委員;亞太腕關節協會(APWA)副主席,國際實驗顯微外科協會(ISEM) 理事、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協會(WSRM)國際會員、歐洲腕關節鏡協會(EWAS)國際會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臂叢及周圍神經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及總幹事長,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重點專科負責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衛生系統第十屆「銀蛇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徐文東帶領團隊率先進行理論創新,將大腦和周圍神經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感覺運動皮層及高級中樞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方法創新,開發新的治療技術誘導良性腦重塑,取得了多項「首次」的重要成果。他們首次發現臂叢損傷后大腦功能變化的特殊規律,首次發現臂叢神經修復後腦重塑規律,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原有沉寂的功能區能否再次激活是功能恢復的關鍵,並首次開發中樞-周圍聯合的針對性治療新理念和技術。項目研究發現,臂叢損傷后,患肢的原有感覺運動區出現廣泛的失用和沉寂,隨後執行運動功能的核心腦區也發生異常,表現為一側半球內初級運動區與輔助運動區之間、兩半球的運動中樞之間的功能連接受到損害;還發現腦內與感覺運動網路相關的工作記憶、執行控制網路的聯繫也發生下降,這些可能是臂叢損傷后功能恢復不佳的重要機制。通過對臂叢神經移位后的腦重塑進行系列研究,證實了臂叢修復后運動中樞功能逐漸恢復,其恢復程度與上肢功能恢復呈正相關;同時,大腦的運動網路也會發生重塑,兩半球運動中樞出現逆轉,對側運動中樞對原有功能區的抑制轉為興奮、促進原有沉功能區的恢復。項目設計了三組新的神經移位手術方式(膈神經-肋間神經組合移位術、同側頸7神經移位術和副神經-橈神經三頭肌支組合移位術),結合個體化康復方法,促進患肢原有大腦功能區激活、促進患肢的整體協調性。針對原有功能區激活困難的手術,他們進行無創經顱磁刺激方法調整皮層興奮性,促進大腦運動中樞原有功能區激活;針對不良腦重塑導致的灼性神經痛,採用中樞-周圍聯合刺激的干預方法改善重塑、緩解疼痛。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通過改變外周神經誘導腦重塑促使一側半球同時支配雙側上肢,以恢復中樞損傷後肢體功能的新概念,並在臨床推廣。國際首先報導兩項術式:胸腔鏡下全長膈神經移位術和內窺鏡下全長尺神經移位術;國內領先推廣兩項:胸腔鏡下交感干切斷治療頑固性神經痛,腕關節鏡治療慢性腕關節疼痛。

Advertisements

【學術職務】InternationalSocietyofExperimentalMicrosurgery委員;亞太腕關節協會(APWA)副主席,國際實驗顯微外科協會(ISEM) 理事、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協會(WSRM)國際會員、歐洲腕關節鏡協會(EWAS)國際會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臂叢及周圍神經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及總幹事長,醫藥衛生界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評審專家,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

【診療特長】擅長以創新手術方法治療中樞神經損傷如腦外傷、中風、腦癱後肢體功能障礙,以及微創新技術如腕肘關節鏡、胸腔鏡等內窺鏡技術治療疑難性腕肘關節痛、臂叢等周圍神經損傷、疑難性肢體疼痛、手汗症等疾病。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通過改變外周神經誘導腦重塑促使一側半球同時支配雙側上肢,以恢復中樞損傷後肢體功能的新概念,並在臨床推廣。國際首先報導兩項術式:胸腔鏡下全長膈神經移位術和內窺鏡下全長尺神經移位術;國內領先推廣兩項:胸腔鏡下交感干切斷治療頑固性神經痛,腕關節鏡治療慢性腕關節疼痛。徐文東帶領團隊率先進行理論創新,將大腦和周圍神經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感覺運動皮層及高級中樞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方法創新,開發新的治療技術誘導良性腦重塑,取得了多項「首次」的重要成果。他們首次發現臂叢損傷后大腦功能變化的特殊規律,首次發現臂叢神經修復後腦重塑規律,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原有沉寂的功能區能否再次激活是功能恢復的關鍵,並首次開發中樞-周圍聯合的針對性治療新理念和技術。項目設計了三組新的神經移位手術方式(膈神經-肋間神經組合移位術、同側頸7神經移位術和副神經-橈神經三頭肌支組合移位術),結合個體化康復方法,促進患肢原有大腦功能區激活、促進患肢的整體協調性。針對原有功能區激活困難的手術,他們進行無創經顱磁刺激方法調整皮層興奮性,促進大腦運動中樞原有功能區激活;針對不良腦重塑導致的灼性神經痛,採用中樞-周圍聯合刺激的干預方法改善重塑、緩解疼痛。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通過改變外周神經誘導腦重塑促使一側半球同時支配雙側上肢,以恢復中樞損傷後肢體功能的新概念,並在臨床推廣。國際首先報導兩項術式:胸腔鏡下全長膈神經移位術和內窺鏡下全長尺神經移位術;國內領先推廣兩項:胸腔鏡下交感干切斷治療頑固性神經痛,腕關節鏡治療慢性腕關節疼痛。

Advertisements

2、顧玉東:外傷修復與再造、手麻、肌肉萎縮的診治,周圍神經損傷診治、臂叢神經損傷診治國內大師

【所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人物概述】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手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70年代首創膈神經位移,83年創用多組神經位移,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優良率達84.6%,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創對無法利用多組神經位移的病例健側頸7移位,獲1993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設計的「二套血供的手術方法」使我國首創的足趾移植術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3年起應用皮瓣修復肢體創面,先後首創小腿外側皮瓣,靜脈干動脈化皮瓣,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長段膈神經及頸神經移位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職務】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衛生部手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

【診療特長】擅長手外傷修復與再造,手麻、肌肉萎縮的診治,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治,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70年代首創膈神經位移,83年創用多組神經位移,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優良率達84.6%,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創對無法利用多組神經位移的病例健側頸7移位,獲1993年國家發明獎二等獎;設計的「二套血供的手術方法」使我國首創的足趾移植術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73年起應用皮瓣修復肢體創面,先後首創小腿外側皮瓣,靜脈干動脈化皮瓣,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長段膈神經及頸神經移位治療臂叢根性撕脫傷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徐建光:手麻、手及上肢肌肉萎縮,四肢周圍神經及臂叢神經損傷后修復等各種手外科疑難雜症診治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人物概述】我國手外科和顯微外科領域傑出的中青年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全國醫學科技之星」、「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中華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醫師分會會長。

【學術職務】國家中醫藥改革和發展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常務委員。

【診療特長】手麻、手及上肢肌肉萎縮,四肢周圍神經及臂叢神經損傷后修復及功能重建,拇指缺損重建,腕、指關節疼痛等各種疑難雜症。 在周圍神經及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手外傷后的功能重建、遊離組織移植及其成活率提高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4、勞傑 :臂叢神經和其它周圍神經損傷及疾病的診治、骨關節和軟組織損傷的修復、功能重建、產癱的診治、先天性畸形、腫瘤治療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人物概述】國際著名臂叢神經專家,國際內固定學會上海培訓中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第七屆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曾作為會議主席參加第八屆國際手外科聯會年會(土耳其)主持會議並作大會發言。受邀參加2013 年3 月在印度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手外科聯會(IFSSH),擔任大會分會主席並做專題發言。

【學術職務】國際內固定學會上海培訓中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第七屆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診療特長】擅長臂叢神經和其它周圍神經損傷及疾病的診治,骨關節和軟組織損傷的修復、功能重建,產癱的診治,先天性畸形、腫瘤的治療。長期從事周圍神經再生理論的基礎研究,並對周圍神經損傷及修復后神經再生與中樞神經重塑的機制,周圍神經損傷后疼痛、感覺異常的調控機制與干預策略進行研究。

5、田光磊:手部損傷修復及周圍神經損傷功能重建(如臂叢神經損傷等)、骨關節疾病診治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人物概述】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第七屆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及常務委員。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尺骨短縮、三角纖維軟骨部分切除術、局限性腕關節融合術和橈尺遠側關節韌帶重建術,以治療腕部疾患。他還率先採用了腕關節三腔造影術來進行腕部疾病的診斷。

【學術職務】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第七屆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及常務委員。

【診療特長】擅長手部損傷修復及周圍神經損傷功能重建(如臂叢神經損傷等)、骨關節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尺骨短縮、三角纖維軟骨部分切除術、局限性腕關節融合術和橈尺遠側關節韌帶重建術,以治療腕部疾患。他還率先採用了腕關節三腔造影術來進行腕部疾病的診斷。 近年來主要從事周圍神經尤其是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斷與治療的研究。經過近7年不斷的努力探索與學習,現已完成1000餘例臂叢神經損傷及產癱的診治,在臂叢神經損傷及產癱的診斷與治療上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全臂叢神經撕脫傷患者手功能重建一直是一醫學難題,尚無一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的術式多採用健側C7神經根移位通過長段神經橋接(平均35cm)修復患側正中神經重建屈指功能,然而效果尚不理想。2001年3月本人設計了健側C7神經根移位的新術式---經椎體前通路移位,明顯的縮短了橋接神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於2004年6月又成功的開展了健側C7經椎體前通路與患側下干直接吻合的新術式。該項術式的創新點:縮短了神經纖維再生的距離,減少了一個吻合口,使更多的神經纖維更早到達效應器。現已完成了200例的臨床應用,證實手術安全、可行。隨訪結果證實:術后3年,屈指肌力達到4級的比率為52%,使此類患者手基本功能的重建獲得了最大可能的恢復。目前已在國內二十多家醫院推廣。該研究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的診斷困難,2000年率先在國內詳細研究CTM診斷椎管內臂叢神經有無撕脫,為臂叢神經撕脫傷的診斷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影像學診斷方法,目前在國內已逐漸推廣,準確率達90%。在此基礎上又開展了通過打開椎管,利用椎管內殘留神經根絲修復臂叢神經損傷,到目前為止已完成20例的臨床應用,臨床應用效果良好。該項研究在國內外尚無報道。

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致殘嚴重,近年來此類患者明顯增多。除了在國內較早的開展了產癱早期神經修復這項難度較大的手術外,還針對產癱后遺肩關節內旋攣縮併發肩關節后脫位這一醫學難題的治療進行了7年的研究,找到了手術複位的最佳手術方法即肩關節前路松解,後路通過將後下關節囊與假盂的粘連進行剝離並緊縮縫合后,可使6歲以內的患兒成功複位,現已成功完成了60例的手術治療。該項研究結果國內外尚無報道。

近3年來針對嚴重創傷所導致的腰骶叢損傷患者,除開展了經腹膜外前路探察松解術,還對腰骶叢撕脫傷患者設計了神經移位術,現已完成了20例手術,手術方案已逐漸成熟,並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

近幾年來對於四肢周圍神經損傷后的神經修復及晚期功能重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另外在顯微外科的臨床研究工作,尤其是顯微骨移植及組織瓣遊離移植的臨床應用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為臨床上設計了三個新的組織瓣供區並應用於臨床:膝上外側骨皮瓣、腓動脈穿降支骨皮瓣、骨間前動脈背側支複合組織瓣。在98年成功的開展了五個組織瓣一期遊離移植重建全手脫套傷伴五指缺損,一次手術便可較好的解決了患手的外觀與功能,為這一醫學難題找到了一個較好的手術方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