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最近重溫了周潤發的電影孔子,看完后若有所思,感悟良多。

發哥的孔子就是帥

夏商周朝代時期,是一個不同民族相互取代的階段。夏朝時期人民崇尚圖騰,殷商人民崇尚鬼神,而到了周朝時期人們崇尚聖人。於是百家爭鳴的景觀燦爛的盛開著,出現了很多的思想家和流派。最具代表的有四大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可以說分別代表了其中的哲學體系,文士哲學,武士哲學,隱士哲學,謀士哲學,同時對應著天道,地道,人道,霸道。中華文化發生了質的變化,一直到現在聖人依然使我們崇拜的對象。

對於現實主義感比較強的人會覺得文化沒用,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錢花,了解這些有什麼用?文化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它之根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給我們的行為作出指引,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哪些行為準則才是主流,傳統文化的根在不斷的指引著我們前行。

Advertisements

四大家中對孔聖人的印象頗為深刻。孔子其祖先是宋國人,因為戰亂原因逃離到魯國,所以孔子便成了魯國人。可以說孔子從小就有慧根,和別的小孩子不一樣,平時不喜歡和同齡人玩耍,就喜歡擺弄一些祭器和模仿大人學習一些禮儀知識,少年老成,給人感覺與眾不同。後來他努力學習,努力比不過沉迷,正因為他對禮儀的痴迷,最後終於在魯國當上來了禮儀專家,接著孔丘順風順水的升到了魯國宰相,但是由於改革和政治上的主張,得罪了魯國的多方勢力,混不下去,只能另想生存之道,最後開始了著名的周遊列國。周遊了十幾年後,可以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加上春秋時期的書籍本來就少,所以周遊列國給孔夫子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回到魯國后,開了個培訓班教導學生,從此以後孔夫子看懂了一切,也不再熱心政治,專心教書,變得和藹起來。所以孔丘就成了今天的大成聖至先師,他的知識體系非常的完善,教導了一批又一批成功的學生。

Advertisements

孔夫子之所以成為聖人,除了他的完善的知識體系外,歷史也存在一定的原因。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特別的時期,那時就像是中華文化的嬰兒時期,經過漫長的摸索,終於慢慢形成現在強大的中華民族。所以歷史選擇了孔子成為孔子,就是對他最好的證明,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孔子文化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