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的推拿治療

中風病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根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

在推拿臨床中,中風病的治療與其他疾病的治療原則不盡相同。

中風病初期不宜於進行推拿治療。此時病人常表現為神思不清或昏迷,言語艱澀,眩暈,嘔吐等危症,病人適宜靜卧休息。無法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而且初期的病情多有高熱或內風襲腦等危候存在,加之急性期病情十分不穩定。此時進行推拿按摩,極易誘使病情加重,發生危險。

而在中風病的後遺症期,施行推拿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因患病時間較長,病情遷延不愈,病性已由實轉虛,病人正氣已虛,治療起來效果十分緩慢,效果不佳。

Advertisements

推拿治療中風病的最佳時期為中風病的恢復期。確切的說,中經絡應在15天以後治療,中臟腑應在30天後治療。此為最佳的治療時間。因為此時病人機體最需要的是儘快建立起血栓區周圍的側支循環系統。此時進行推拿按摩治療可擴張血管,促進氣血運行,使治療藥物吸收速度加快,從而使側支循環系統得以儘快建立。但此時所採用的推拿手法宜輕而不宜重,而後遺症期的治療手法宜用中力或重力為好。

推拿治療中風病的具體手法,分為頭頸部、背腰部臀腿部和上肢部的推拿手法共四部分。

1、頭頸部的治療手法

1.1患者俯卧位,醫者雙手拇指沿肩上線由內向外反覆點壓揉撥5-8次,然後醫者在頸部兩側做常規推拿按摩手法。如拿法、揉法、滾法、摩法、捏法等。然後在用雙掌擠壓法擠壓頸部兩側的肌肉從大椎穴至風池穴。

Advertisements

1.2在頭部採用常規推拿手法,沿頭部經脈線由前至后循經按摩。可採用壓法、點法、按法、揉法、鉗行捏拿法、干梳頭法、抓球法等。點按上星、百會、四神聰、護腦、風池、風府等穴位。其中,對雙風池、風府三穴進行重點的長時間的點、壓、揉顫等手法按摩。在患者可接受的情況下,手法宜重,指力直達於顱內。具體手法如下:

點壓風府穴時,用力方向朝向上星穴:對左右風池穴,用力方嚮應分別朝向對側的額角。此手法對疏通經絡和擴張腦血管,建立腦部的側支循環系統可起到十分明顯的效果。此處按摩時間宜長,10分鐘左右為好。

2、背腰部的治療手法

2.1患者俯卧位,醫者站其側,先在患者背部沿督脈與膀胱經由上至下施行直推、以反向兩肋側的分推,每個動作施術5-8次。

2.2依膀胱經循行方向施行掌揉法、搓擦法、摩法、肘揉法等常規按摩手法進行大面積的宏觀調整治療。

2.3用拿脊法在脊柱兩側膀胱經線施術。雙手在脊柱兩側四指在前拇指在後拿住皮膚,在腰部由下至上施行捏拿,直至肩部為止。也可在向上捏拿的同時配合提拿法。方法是每向上捏拿四寸左右即向空中提拿1次,交替進行。施術時,手法力度適中。不可暴力施術。也可採用兩手在一側膀胱經同時使用,再左右交替治療。

2.4壓脊法醫者右手無名指、小指彎曲。拇指壓於指背側上形成空拳,食、中二指呈勾狀,用第二指骨背側面按壓在脊柱兩側的皮膚上,由上至下點壓脊柱兩側華佗夾脊穴,施術8-10次,力度由輕至重。如患者體型過於肥胖,醫者可將左手按於右手背上幫助用力。醫者也可採用雙手拇指壓脊法。在脊柱兩側進行治療。

2.5顫掌壓脊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站其側,醫者用單掌或雙掌壓在患者的脊柱上,從上至下,邊顫邊壓邊往下走,直到骶部為止。

2.6滑拿肩背法醫者雙手搭在患者兩肩上,拇指放於肩並穴後方,其餘四指放置於肩井穴前方,進行捏拿肩井穴5~8次。然後,拇指在背部向下滑動,擴大捏拿面積,達到滑拿效果。

背腰部的推拿手法應用中力或重力為好,因為背腰部的肌肉比較豐厚,用力不夠恐怕達不到治療效果。也可根據臨床中患者的年齡大小,體質強弱,耐受力的大小等具體情況而決定用力的輕重。

3、臀腿部的治療手法

對於臀部和雙腿後部的治療,使用踩躋法明顯優於其他常規的手法按摩。因為臀腿後部的肌肉十分發達,以致常規的手法按摩對臀腿後部的穴位與經絡的刺激力度遠不及踩橋法所達到的良好效果。其方法如下:

3.1患者俯卧位,雙踝下墊足枕。醫者的雙腳分別踩在患者兩腿的承扶穴與殷門穴上。雙足交替踩踏雙腿與雙臀。並用足拇指點壓環跳穴,滑踏雙臀。再用雙足同踩患腿,用足拇指點壓承扶穴與殷門穴。然後,醫者立於床上,用單足搓踩小腿,點壓承山與湧泉穴。醫者下床后採用掌指側敲擊法按摩背腰臀腿部,再用空掌扣擊骶部穴位以提高神經興奮性。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3.2患者仰卧位,對患肢的前、外、內側進行常規手法按攣。可用推、揉、壓、拿、搓、擦滾法等手法。點壓氣沖、伏兔、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並用曲髖膝法、搖髖法活動髖膝關節,防止肌肉粘連和關節強直。

4、上肢部的治療手法

在患者上肢部採用常規手法按摩。可用推、揉、壓拿搓、擦滾等手法,點壓肩俞、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並屈曲肘關節,上舉上臂(活動肩關節),環轉搖臂以防止久病不動造成肩關節周圍炎。

患者結束治療以後先不要下地。在床上休息10分鐘為好。患者回家以後在床上躺著要多做登空動作和活動肩肘關關節。以加強鍛練。待能下地以後,還要練習多走路。還要手握橡膠圈鍛練手部的握力,再用手拿筷子練習加小木塊或小木棍的方法,以鍛煉手部的活動能力,儘可能的多做功能鍛煉。可達到更好的恢復效果。

案列

劉男,55歲, 病人主述:半月前夜間起夜時摔倒,交發痰病,半邊身體不聽使喚。臨床檢查:患者口歪眼斜,言語含混不清,但神志尚還清楚,膝反射陽性,足躒趾背伸力檢查陽性:手握力檢查陽性。對指試驗陽性。右側肢體癱瘓不能動,CT檢查見患者左側大腦半球有血栓形成。經過醫院20天的藥物治療以後,稍有好轉。

推拿就診診斷為中經絡型中風病。

治療方案:

①採用手法按摩,可用推、揉、捏、拿、搓擦、敲擊法等常規按摩手法進行推拿。施術部位在全頭及頸部,雙肩部及右側患病的半邊肢體。常用穴位:印堂、魚腰、四白、太陽:迎香、人中、地倉)廉泉、百會、肩井穴及患病肢體上的常用穴位都可選用。

②重點治療部位是頭頸肩部。要在雙風池、啞門、風府穴處多做點壓揉顫手法、三穴滑揉點顫法、封三風法。此法操作要領:點顫風池時,發力方嚮應朝向對側額角,點顫風府時,發力方向要朝向前額的督脈線與髮際之交點,每次做15分鐘。開始時手法輕一些,然後逐漸加大手法的力度。③要在患者各關節部位進行屈伸的活動,以防止關節發生粘連強直。囑患者多做握橡膠圈、用筷子夾物品的活動。多走路、多活動加強肢體鍛煉。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該患者康復標準:口歪眼斜消失,語言功能恢復正常,手握力恢復,但仍力弱,下肢恢復得很好,已經達到完全正常,生活自主能力正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