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角度診斷艾滋病!

今天繼續關注艾滋病的話題,前面講了艾滋病的臨床表現,今天小編醫生繼續給大家帶來艾滋病如何去診斷。如何從專業的醫學角度診斷艾滋病。


輔助檢查

(一)血常規

常見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呈輕度正色素,正紅細胞貧血。白細胞降至4×109/L以下。淋巴細胞多低於1.0×109/L。有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出現。血小板一般無變化。

(二)HIV的實驗室檢測

主要包括HIV抗體、HIV核酸、HIV基因型耐葯檢測等。HIV1/2抗體檢測是HIV感染診斷的金標準;HIV核酸定量及CD4+T淋巴細胞計數均有助於疾病進展的判斷、藥物的選擇、療效和預后的判斷;HIV基因型耐葯檢測可為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更換提供科學指導。

1.HIV1/2抗體檢測

包括篩查試驗(含初篩和複檢)和確證試驗。HIV1/2抗體篩查方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化學發光或免疫熒光試驗、快速檢測(斑點ELISA和斑點免疫膠體金或膠體硒快速試驗、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層析試驗)等。大多數HIV-1感染者在3個月內呈血清抗體陽性。確證試驗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跡法(WB)。該方法採用硝酸纖膜雜交試驗,特異性強,假陽性極少,診斷標準為:①ELISA連續2次陽性;②WB出現P24、GP41、GP120或GP160條帶中任何2條陽性者,可確認為HIV感染。不是2條陽性者,診為「未定型」,可進行核酸檢測及重複WB檢測。

2.抗原檢

測 在抗體出現前的「窗口期」,即可檢測到HIV-1的P24抗原,有利於早期診斷,但價格較昂貴,僅用於特殊需要。

3.病毒載量測定

病毒載量一般用血漿中每毫升HIV RNA的拷貝數(copies/ml)或每毫升國際單位(IU/ ml)來表示。

病毒載量測定常用方法有反轉錄PCR系統(RTPCR)、核酸序列依賴性擴增(NASBA NucliSens)技術、分支DNA信號放大系統(bDNA)和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技術(real-time PCR)。

病毒載量測定有助於疾病進程的預測、提供開始治療的依據、評估療效、指導治療方案調整,也有助於HIV感染早期診斷。如小於18月齡的嬰幼兒HIV感染可採用此法,18月齡以後再經抗體檢測確認。

尚未治療的無癥狀HIV感染者應每年檢測一次,初治或調整方案之初需每4~8周檢測一次,以防病毒學失敗。病毒載量低於檢測下限后,可每3~4個月檢測一次,對於依從性好、病毒持續抑制達2~3年以上、臨床和免疫學狀態平穩的患者可每6個月檢測一次。

4.HIV基因型耐葯檢測

以下情況可進行HIV基因型耐葯檢測:抗病毒治療病毒載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療失敗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時;如條件允許,在抗病毒治療前,就進行耐藥性檢測,以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對於抗病毒治療失敗者,耐葯檢測需在病毒載量>1000拷貝/ml且未停葯時進行,如已停葯則需在停葯4周內進行。

5.CD4+T淋巴細胞檢測

CD4+T淋巴細胞是HIV最主要的靶細胞,HIV感染人體后,CD4+T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CD4+/CD8+T細胞比值倒置,細胞免疫功能受損。如果進行HAART治療,CD4+T淋巴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常用流式細胞術,可以直接獲得CD4+T淋巴細胞數絕對值,也可由CD4+T細胞的百分數再通過白細胞分類計數換算為CD4+T淋巴細胞絕對數。CD4+T淋巴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是: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和病程進展、確定疾病分期和治療時機、判斷治療效果,也可根據CD4+T細胞的數值來決定是否進行機會感染的預防。

CD4+T淋巴細胞計數檢測間隔時間需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一般建議對於CD4+T淋巴細胞數>350/mm3的HIV無癥狀感染者,每6個月檢測一次;已接受ART的患者在治療的一年內應每3個月檢測一次,治療一年以上且病情穩定的患者可改為每半年檢測一次。

(三)影像學檢查

可供檢查機會性感染和機會腫瘤,如PCP、結核病、巨細胞病毒感染,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診斷與鑒別診斷收起

診斷原則:HIV/AIDS的診斷需結合流行病學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靜脈注射毒品史、輸入未經抗HIV抗體檢測的血液或血液製品、HIV抗體陽性者所生子女或職業暴露史等)、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慎重作出診斷。診斷HIV/AIDS必須是HIV抗體陽性(經確證試驗證實),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檢測不作為常規檢驗。但有助於新生兒HIV感染的早期診斷。

(一)急性期

診斷標準:患者近期內有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

(二)無癥狀期

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三)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以上,>1個月。

2.腹瀉(大便次數多於3次/日),>1個月。

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

4.反覆發作的口腔念珠菌感染。

5.反覆發作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菌肺炎(PCP)。

7.反覆發生的細菌性肺炎。

8.活動性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11.中青年人出現痴獃。

12.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蟲腦病。

14.馬爾納菲青黴菌感染。

15.反覆發生的敗血症。

16.皮膚黏膜或內髒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加上述各項中的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為艾滋病。或者HIV抗體陽性,而CD4+T淋巴細胞數<200/mm3,也可診斷為艾滋病。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易與許多疾病相混淆,但本病鑒別診斷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必須提高對本病的警惕,血清學檢查是主要鑒別手段。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