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法怎麼樣?能比中國書法好嗎?

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中國的書法也隨之在日本展開。聖德太子抄錄的「法華經義疏」,就是受中國六朝時代書法風格影響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從中國返國時,帶回了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並將之推廣。

小野道風摹仿我國王羲之字體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秀氣」風格,為「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謚號敕書》、《屏風草稿》、《三體千字文》等被視為國寶。其墨跡稱為「野跡」,與書法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譽稱「三跡」。

道風的作品,雄渾豐富且艷麗,典雅出色,草書寫的豪爽絕妙,可以說,小野道風是以專業書道家的身份了此一生的,其書風風靡一世,走紅醍醐、村上、朱雀三朝。小野道風的書風正是在強調國風化的熱浪中產生的。他作為「三跡」傑出的代表,其書風標誌著「和樣」書法的確立。他接受王羲之書法字體中堅實的構築美,以求格調高古;運用蜿蜒豐潤的筆致,重筆和淡墨的參差變化,以增強節奏韻律的跳躍,形成了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書風。

平安時期的書法家佐理繼承了小野道風開創的和樣書風,併發揚光大,使草書的線條更加洗鍊柔潤且富有彈性,頗似假名那樣連綿遊絲的筆法穿梭其間,顯得格外生動且變化莫測。有意思的是,佐理是一位性格懈怠,因常喝酒致爛醉,故有「如泥人」的綽號。從當時的公卿日記及實錄來看,這也是時人對他的普遍評價。因此,我們在他的書信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他自責、致歉、謝罪的陳述。因嗜酒成癖,飲酒後又醉如泥人,耽誤了許多要事,所以酒醒后往往要做一番檢討,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

這是日本現存最古的詩懷紙。日本懷紙的書式和中國的冊頁差不多,是詩人在詩會或歌會中將自詠詩書寫在短冊或捲軸上,所謂「懷紙」也許就有不能忘懷這一美好時光的含意。這篇詩懷紙有佐理的署名「右近權少將佐理」,可知書寫時間是在康保三年(966)正月至安和二年(969)十月之間。據《日本紀略》安和二年三月十四日條記載:「太政大臣移座花下,賦一絕,隔水花光合。」此篇第一行清楚地寫著:「暮春,同賦隔水花光合,應教一首。」詩歌會的主持者即是他的祖父藤原實賴,詩會上漢詩和和歌可以自由選擇,佐理選擇了漢詩。由此可以斷定此卷是佐理二十六歲時在特定的場合下書寫的作品。通幅氣韻生動,筆法精熟,其間也可窺出學習道風的痕迹。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