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湯治癒皇子抽風,錢乙官至太醫丞;精通傷寒論,屢次難太醫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長公主女兒患病,眾太醫束手無策,有人提到了錢乙,說他治療小兒病有本事。這天,錢乙喝了很多酒,醉醺醺的就被召進駙馬府。

錢乙為長公主女兒診視,孩子患了泄痢,病情危重。錢乙說:「沒事,她很快就要發疹子,疹子發出來就好了。」駙馬很惱火,明明是痢疾,怎麼說要出疹子呢?非常惱火地訓斥他一頓,錢乙一言不發,轉身退出了。

第二天,長公主的女兒身上出疹子了,看來錢乙沒有胡說八道。於是,又派人來請錢乙。錢乙用了葯后,孩子很快就好了。長公主很高興,但不明白為何孩子出疹子就會好了。

錢乙解釋說:「昨天孩子身上已有很小的疹點,疹子外發,毒邪就會外透,不至於悶在體內,正氣就有恢復的機會,所以人死不了。再用藥輔助正氣,讓毒邪全部泄出,病就好了。」駙馬似懂非懂,為了表示歉意和感謝,還寫詩送給錢乙。長公主奏請神宗皇帝,授予錢乙翰林醫學官職,特賜給他赤色絲帛的六品官服。

Advertisements

第二年,神宗的兒子儀國公患「瘛瘲」,就是手腳痙攣、口斜眼歪,也叫「抽風」,太醫不能治癒。長公主朝見神宗皇帝時,談起錢乙出身民間,有奇異的醫技,皇帝立即召他入宮,錢乙給儀國公服用黃土湯方。

黃土湯里的一味葯就是灶心黃土,又叫灶心土、伏龍肝,是從做飯用的土灶膛里撬下來的土,用灶心黃土先熬水,再用這個水去熬藥。

太醫們大惑不解,因為張仲景用過這個方子,是治療中焦脾氣虛寒所導致的便血,與治療瘛瘲病沒有絲毫關係。他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錢乙,等著他現眼出醜。結果,儀國公喝了黃土湯,奇迹般地病癒了。

神宗皇帝召見了錢乙,對他大為褒獎,並詢問黃土湯方治癒瘛瘲的緣由。錢乙答道:「土能制水,水受制則肝木平,而引起痙攣的風邪就平息了。以前各位太醫治療已基本病癒,我治療時趕上了疾病痊癒。」

Advertisements

神宗皇帝覺得回答的得體,又肯定了其他太醫的成績,便提升他為太醫丞,協助太醫令管理太醫院的行政及業務,並賜給他紫衣官服和金魚袋,他的官品一下子達三品以上。

廣親宅二大王的兒子患病,錢乙診視后,覺得孩子沒什麼大病,就是潮熱。他說:「這個病不服藥就能痊癒,用飲食調理就行了。」家人放心了。錢乙看到他家更小的一個孩子,便指著他說:「這個孩子很快會發病,病發時令人驚駭,要預防抽搐,三天後過了中午就無事了。」

二大王聽了很憤怒:「幼兒有什麼病?只有貪圖財利的醫生,才會嚇唬人。」錢乙說:「這是真的,我給他好好診治吧。」但他說什麼都沒有用了,這不是咒人嘛,他被請出去了。

第二天,那個小孩子突發癇病,暴病嚇人,錢乙又被召來診治,他用藥后,第三天午後痊癒了。

家人覺得奇怪,憑什麼在沒有病時預知有病呢?錢乙解釋說:「那天,孩子面部出現很重的紅色,眼睛發直。因為肝主目,肝屬木,木生火,心屬火,說明心臟與肝臟都感受病邪侵襲。我看到那孩子坐在石凳上,因體內有熱,想要涼快的緣故。午後病癒,是因為肝和心所主的時辰更換了,病勢漸衰而無恙了。」

廣親宅四大王的兒子五太尉上吐下泄,水谷不化,吃什麼就拉什麼。太醫們診斷是虛寒,開了溫補之葯,吃藥以後,吐泄沒止住,反而又喘上了。

最後,錢乙被請來了,他診完脈,對太醫們說:「王子的病本來是腸胃熱甚之證,脾臟已受到傷害,怎麼還用溫熱之葯?這樣會使他更燥熱,大小便會更困難了,當用涼葯治之。應該用石膏湯。」他開了石膏湯方,囑咐熬三份兒,三份同時喝下。四大王與太醫們不信,就辭謝了錢乙。錢乙說:「如果不用石膏湯,你們以後別再來找我了。」

錢乙走後,太醫們議論紛紛,認為五太尉連吐帶瀉,人已經很虛,應該用補藥。而且,五太尉米穀不能消化,說明脾胃無火,應當溫補脾腎。四大王覺得太醫們說得在理,就讓他們開藥,他們又開了丁香散。

兩天後,五太尉肚子發脹,身上燥熱,喝水就吐。四大王又派人去請錢乙,正巧錢乙有事不能前往,四大王很生氣,就派出10幾個人催促他來。錢乙診脈判斷還是熱證,用白虎湯三服,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葯二分,到了第二三天,用白虎湯兩服,第四天時,用石膏湯一服,再配上其他的葯服用,五太尉的熱退了,身體恢復了健康。

五太尉的病好了,四大王高興不已。他問錢乙為何要這樣才能治好,錢乙見太醫們也疑惑不解,就說:「病發在六月,六月熱盛,邪熱侵入孩子體內,熱傷脾胃,引發吐瀉。這時應該清熱,如果用溫熱葯,則上焦隨之熱盛,才會發喘。而誤用丁香散,丁香是下焦熱葯。這樣,三焦皆熱,便會腹脹,飲水吐逆。如何使用白虎湯,《傷寒雜病論》中已有論述,你們可以看一下。」太醫們羞愧地點頭稱是。

一天,睦親宮裡的十太尉病了,是瘡疹。他病得很重,睦親宮大王請來幾位太醫,他問太醫:疹未發,屬何臟腑?有人說是胃中大熱,有人說是傷寒未退,有人說是在娘胎里身體裡帶來的毒。這位大王給搞糊塗了,不知道聽誰的。

他又請來了錢乙,錢乙診斷後說:大王問這個病是屬哪個臟腑的,各位太醫來說說吧。一個說:「是胃中大熱」,錢乙反問道:「若言胃熱,何以乍涼乍熱?」這個人被問住了,是啊,大熱就應該一直熱啊。

另一個說:是母親肚子里有毒傳來的。錢乙問道:既然有毒,是哪個臟腑的毒?這位硬著頭皮回答說:「母親的毒在她的脾胃。」錢乙緊追道:「既在脾胃,何以驚悸?」這位不免臉紅,他知道說走了嘴。

錢乙說:這病是天行之病,是傳染而來的,一定要解毒治療,要注意臟腑間不同。比如,哈欠連天、無精打采,要注意肝;時發驚悸,要注意心經;乍冷乍熱,要注意脾經;臉紅咳嗽,要注意肺經。要分開臟腑,區別對待。他用抱龍丸給十太尉服用,十太尉的病很快好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