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意思:沒有站在高山的頂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沒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沒有聆聽先王的教誨,就不知道學問的廣博。

2、君子之學業,以美其身;小人之學業,以為禽犢。——《勸學》 意思: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

Advertisements

3、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勸學》

意思:禮,是用來端正身心的;老師,是用來端正禮法的。沒有禮,用什麼來修正自己的行為?沒有老師,怎麼知道禮是這樣的?

4、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意思:君子以沒有修養為恥,不因為被污衊為恥,以沒有信用為恥,不以不被信任為恥,以沒有才能為恥,不以不被重用為恥。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

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意思:沒有站在高山的頂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沒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沒有聆聽先王的教誨,就不知道學問的廣博。

6、君子之學業,以美其身;小人之學業,以為禽犢。——《勸學》 意思: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

Advertisements

7、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勸學》

意思:禮,是用來端正身心的;老師,是用來端正禮法的。沒有禮,用什麼來修正自己的行為?沒有老師,怎麼知道禮是這樣的? 警句:

1.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2.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3.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4. 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5.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6. 不知戒,后必有。

7. 思索以通之。

8. 君戒專欲,臣戒專利。

9.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10. 知而好學,然後能才。

11.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12.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13.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學至於行而止矣。

14.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15.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16.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7.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18.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19.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20.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2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22.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3.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4.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5.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6.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中的成語:

1、安如磐石: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荀子·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

2、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3、冰寒於水:冰比水冷。比喻學生勝過老師。荀子《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七·南齊》:「蘧(道愍)始師章(繼伯),冰寒於水。」

4、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荀子·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5、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6、博學多聞: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荀子·修身》:「多聞曰博。」

7、持之有故: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8、苟且偷生:苟且:得過且過;偷生:苟且地活著。得過且過,勉強活著。《荀子·榮辱》:「今夫偷生淺知之屬,曾比而不知也。」

9、狗彘不若:彘: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10、后發制人:發:發動;制:控制,制服。等對方先動手,再

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制服對方。《荀子·議兵》: 「后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11、橫行天下:橫行:縱橫馳騁,毫無阻擋。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礙。亦形容東征西戰,到處稱強,沒有敵手。《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12、堅強不屈: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13、積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4、積水成淵:比喻積小成大。《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15、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恆,不要半途而廢。《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6、坎井之蛙:廢井裡的青蛙。比喻見識不多的人。《荀子·正論》:「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

17、開源節流:開發水源,節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18、流言止於智者: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