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雪節氣,艾炙治感冒,調陽氣

艾灸是中國一種古老的養生保健治病方法,曾經被許多人遺忘,而今又開始逐步復興流行。雖然這是一種很不錯的簡單保健方法,但許多人在艾灸過程中卻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例如,第一次艾灸時,出現了口乾,全身起紅疹的現象。遇到此問題后,這是排病反應,在艾灸過程中很常見。有些人的身體比較敏感,一遇到外界的各種刺激,就會表現出各種反應。同樣,敏感的人遇到艾灸比較高溫度以及艾煙的等作用的刺激時,就會表現出各種生理病理反應。我們稱之為排病反應。這種情況,沒有大問題,一般不必擔心,艾灸一陣子后,癥狀會自然消失。


那為何會出現這些排病反應呢?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講,因為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並通過經絡,精氣,血液,津液等,將皮毛,孔竅,肌膚,臟腑,筋骨等連接起來的一個整體。人體各個系統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所以當人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時,另一個在同一經絡上的相關的部位也可能表現出或者蘊藏著問題。

Advertisements

​例如,一個有肝火的患者,可能會逐漸表現出目赤腫痛,眼珠發黃等眼疾。同樣的道理,在治病過程中,艾灸某些腧穴時,在同一經絡上的其他腧穴就有可能表現出排病反應。例如,脾胃虛弱的人,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時,會感覺口乾,甚者流汗等。肝病患者,有可能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失眠等情況。這些都是人體正氣在艾灸作用下,與體內邪氣作鬥爭反應出來的表現。隨著正氣的旺盛,邪氣一點點被扼殺,被排出后,這些癥狀自然會消失。人體會慢慢恢復原有的陰陽平衡。而蘊含著的疾病,艾灸前沒有表現出來,艾灸后,也可能表現出來。例如,感冒的患者,艾灸后,第二日會感覺到全身酸痛。

艾灸后常見的表現,還有出現發熱,口乾口渴,皮膚潮紅,起水泡等情況。這些都是十分常見正常的情況。有些朋友,發高熱,39-40度左右,持續一個多星期。有些朋友,發低熱,37.5-38度,持續十幾天甚至一兩個月。出現這種發熱反應時,可以用退熱貼,毛巾蘸冷水等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建議通過藥物方法處理。如果
艾灸后產生的高熱持續不退,可以採用刮痧,放血等療法輔助,同時喝點糖鹽水,以防止體內脫水。


產生口乾口渴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但不要喝冷凍水,花茶水等。以免影響艾灸效果。

產生皮膚潮紅,這種情況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反應。這也是艾灸最低的程度。


而水泡,則有可能屬於艾灸溫度過高導致,同時水泡的大小也說明了患者體內的寒濕程度。起水泡時,可以用一用火或者酒精消毒后的針,挑破排水。一般幾天後結疤,脫落後,就會恢復。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