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80歲,你如何愛上別人?

我已經是第二次從朋友身上聽見這種哭笑不得的事情了:家人在爺爺抽屜里發現了壯陽葯,發現八十歲的老人居然在軋姘頭——還要把自己的所有積蓄拿去給寡婦開店。全家上下急死,把老人「軟禁」在家,爺爺很憋苦,「我就不能再活一次嗎!

近年來,老年人再婚、搭夥養老問題成為研究中的一個熱點。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隨著醫療條件的增長等因素,老人的平均壽命更長,也導致了單個老年人喪偶率的攀升。也就是說,「長壽」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痛苦——你也許會在60歲時發現自己孑然一身,然後迎來一生中最孤獨的幾十年。

懷著這種無稽的擔憂,我迷上了一檔老年人相親節目。

跟年輕人的相親節目一樣,台上的嘉賓一邊發言,台下的嘉賓坐在觀察室里津津有味地點評。

對於他們來說,走上節目相親,要攻克的心理難關比年輕人大多了,「光思想準備上就了十幾年了。一開始總是很慎重,想等機緣。後來我一想不行了。」

「再碰,碰不到了就完了,還是來了。」

這個年紀找對象,期待什麼條件?

長相,也都沒太多長相了。多系兩條彩虹絲巾,燙個離子燙可能可以顯得與眾不同一些,但也僅僅是與眾不同。

退休的國企領導?也並沒感覺比退休的水管工人好多少。大家更關心你有沒有染上老頭最流行的「固執癌」。

是的,這個時候,優渥的物質基礎不再那麼搶眼了。

那麼,要在老頭老太太里脫穎而出,有哪些小TIPS?

要相信性別魅力依然奏效

這是節目中比較風情的一位女性,她大膽地表示了自己對某個男嘉賓的愛慕:

「我感覺他就像個大哥哥一樣,會指引我」

其他的女嘉賓也常常給出這類心儀理由:

「覺得他很沉穩。」

「很有擔當、很有責任感。」

同樣的,男性老年人也容易第一眼被女嘉賓的女性化特質打動(溫柔、性感等)

看兩本時尚雜誌

這位被稱為「邦德於」的大爺,造成了數十個女士同台表白的局面。他並沒有特別顯赫的物質條件,只是一位前大使館司機。他的魅力,在於他的健康、優雅、紳士,散發著青春的體征。

在節目中我還發現一個好玩的規律,女性老人在共同語言的培養方面依然是更加積極的一方。

不要小瞧這個,關於去公園還是麻將館約會的問題實在談不攏,是要打架的。

節目會讓配對的男女雙方寫下自己的愛好,發現老太太的業餘愛好普遍要比老爺爺豐富。

我們曾跟章大爺,一位60多歲的節目忠實觀眾聊起這個差別,他這樣理解,"這就是女人壽命更長的原因之一。女人天生愛折騰事,愛出去社交,就算年紀大了,很多女人這方面的慾望還沒消減,而男人這方面的好奇心就沒這麼重,喜歡凡事憋著,更能忍受孤獨,所以說心態上輸在這上面,就減壽了。」

為什麼會來相親?

因為「終歸還得有一伴兒」

很容易覺得自己沒有意義,覺得自己特別孤獨。

爹媽都不在了,伴侶離去(喪偶或離異),兒女各自成家,退休后,人生一下徹底地空下來。

這一代老人,大部分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一旦退休,交付、完成了自己的社會使命后,就很容易失去自己認為的所謂地位和位置,感到無價值。

所以,家庭和陪伴,就成為他們的一個重要寄託。

因為「她一個人走了,留下我一個」

有個特別的現象,現場來的男嘉賓幾乎都是喪偶,女性離異更多。

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一提起老伴兒就抹淚。台上抹淚,台下也抹。

「一提起誰也扛不住」

「他才一年多,我這都快三年了,都不成」

有位先生的愛人是得肺癌死去的。

夫人過去從不讓他做家務,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在他的印象里,雙方感情很好,於是妻子就這樣辛勞了一輩子,得了典型家庭婦女勞累病——肺癌。男人被照顧得太好了,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直到妻子這邊突然垮下來。

發現的太晚,救不活了。

有位先生的太太是肝癌與膽囊癌,從發現、治療到去世,只堅持了半年。

據這位先生的兒子說,母親走後,家裡的靈魂沒有了,一切事物對父親來說都成了空殼。她去世這三年,老頭兒一直積極的鍛煉身體,世界各地旅遊,試圖找到生命的樂趣和意義。

但他知道,父親的心裡永遠空缺了一塊。

因為「突然今天明白了,我要有自己的生活了」

來這裡相親的女性大部分都是離異。她們經歷不幸,渴望一次「真正的愛情」。

與我們今天常見的現代人離異模式不太相同。

這些離異的50后、60后,普遍經歷了非常糟糕的婚姻。一般婚姻初期就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與伴侶的情感虐待,但她/他們都會忍下來,不提離婚,甚至容忍對方的多次出軌。

有位女嘉賓常主任,是有名的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專家,她同時修了西醫和中醫,自創了中西醫一套醫治方法。

這麼厲害的人物走出來,當時場上的男嘉賓立刻怯場了,說不合適。

上台相親,對她本人非常不容易。

過去,她的生活是受安排好的:

丈夫是單位給介紹的,生子,是媽媽的要求——為了不當高齡產婦。孩子生下來由她一個人帶——丈夫以工作忙為借口撒手不管。

在那個年代,從介紹到結婚往往就是簡單的幾步,等到婚後才發現摩擦不斷。沒有感情基礎的結合,再加上觀念差異,這段婚姻最後以男方的出軌終結。接下來的人生中,她就一直沒再戀愛。

「孩子16歲進的北大。我前20年為孩子奮鬥,接著就是老媽來了,我又照顧了老媽二十年。」

主持人問她,為什麼不在她那麼多高端研討會裡找對象。

「好多人不知道我有這個問題。」

離異、再婚對她來說是丟人的。

好多人僅僅是把她當勞模。

「因為我的整個生活就是工作,到家,工作,早上我想晨練,我走上兩圈到北海,人家看到我就說,我認識您,今天您沒上班,明天我拿片子您給我看看成嗎?」

第三個二十年,她想要開始過自己的生活。

「我想告訴所有的老年朋友。」

她很羨慕國外的老年人,「尤其我最近出國次數比較多,外國的老人多數是老兩口一起去旅遊,一起去開車。」

「不像咱們的公園,你到北海去看,前邊爺爺奶奶,後邊姥姥,是不是,完了是爹媽,不是這種概念。」

她開始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戀愛。

因為「渴望填補年輕時不完美的愛情缺失」

這個時代的故事都有著雷同的模板:要麼是由領導、長輩介紹對象,見一面,感覺不差就能結婚;要麼,是改革開放后的自由戀愛,但他們也大都沒有擺脫掉保守的戀愛觀——在短促的前期試探后,也就走入婚姻了。

他們不僅沒有在婚前留出足夠了解對方的時間。更可怕的,是沒有足夠次數的戀愛經歷,使自己在與不同人的相處中發現和認識自己,發展出更好的自我,以真正適應婚姻。

婚姻對他們來說像無法回頭的航船,在婚姻中發現再多不合適與痛苦,都牢牢地任由傳統觀念將自己綁縛。許多老人半輩子都困在一段不快樂的婚姻中,大大降低了生命質量。

他們的婚姻,流行一句話「我們的感情就像冰箱,壞掉了就修一修,不像你們年輕人壞掉就扔了。」聽著是很感人,但那些修不好的怎麼辦呢?

而女性在這種關係中感受的不平等是更明顯的——上幾代的婚姻中,女性承擔家務的比例更大,甚至全包(即使其中很多女性同時也要工作)。

所幸她們很多人重新懷抱對愛的渴望。

在常主任講完自己的故事後,3號男嘉賓史先生立刻對她表示好感。

人家也的確當得起這份自信——

他原來工作優渥,因為背上一次政治問題,一夜間落魄街頭。18年裡,「原來堂堂的史廷華,大團書記」,看過太平間,電影院門口賣過瓜子,直到中晚年終於重新掙來豐裕的生活。他對感情也忠貞不渝——老伴兒患病的時候,他傾家蕩產地為她治病、照顧她,只可惜最後天不遂人願。

他總是樂呵呵地面對一切。

「上天安排你到哪,你走馬路上,一瞪眼就有了。」

現場的觀眾們都沸騰了——這多互補啊,多適合常主任啊!!

而常主任最後卻退卻了。

對於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半輩子習慣了孤單,也從未體驗過完整愛情的女性來說,要卸下心房接受一位新的男性,這可能又成為新的難題。

史叔叔最後在觀眾關切的目光中領走了常主任。他笑嘻嘻地說,他會爭取,「因為幸福不會從天而降。」

中國人結婚率居世界前列,這與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重視齊家、從小家到大家的觀念有關。我國養老福利體系也與歐洲國家有所不同,與伴侶的互相扶持,也是我們很多老年人晚年支持的主要來源。

人口學研究者孫鵑娟認為,與未婚的同齡人相比,已婚老年人(特別是男性)會更健康、更長壽,他們能通過婚姻關係在健康促進機制、健康監測、經濟資源和壓力緩解等方面獲益。

有實際研究表明,期處於孤獨之中,的確會讓人的死亡風險提高26%。

龐大的再婚需求擺在眼前,山東、青島、吉林等電視台都正在出產這種老年婚戀節目。許多老年人抱著找個搭夥的希望而來,但更多人最後走的時候誰也沒選,因為沒有感覺。

那些「專家」們急的不行,不時用起推銷超市裡一天賣剩下的臨期產品的口吻,「都這麼大年紀了,再不珍惜機會沒得選了。」

有一位「眼光很高」的看臉黨老爺子看了一大圈都沒有看中,他瀟洒地拒絕了「專家」的遊說:我寧缺毋濫。

人到老年,願意再愛一次,已經非常酷了。而無論在什麼年紀,依然相信愛情的晦澀與神秘性,將其當做需要仔細辨認的事物去找尋,而不是當做一種結果,一種避風港,應該是更大的一種勇敢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整理:楚楚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