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高血壓叫「隱蔽性高血壓」

魏騰飛,趙蓓,王守力,解放軍306醫院,心內科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左天宇編輯

有這樣一類患者,他們家庭自測血壓和24小時動態血壓均升高,但到門診就診測量血壓時卻正常,臨床上稱為「隱蔽性高血壓」,約佔高血壓人群的13%。

目前臨床上普遍採用的診斷標準是:診室血壓測量值<140/90 mmHg,而白天動態血壓平均值或家庭自測血壓≥135/85 mmHg。

隱蔽性高血壓是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往往合併多重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心腦血管疾病。

隱蔽性高血壓臨床特徵

隱蔽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其發病可能與體位反射、血管活性物質平衡失調、交感系統過度激活、不良生活方式(吸煙、煙酒、肥胖、體力活動)等因素有關。

隱蔽性高血壓約有35%可發展為持久性高血壓,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是血壓正常人群的2~3倍。既往大量研究報道,與持久性高血壓類似,隱蔽性高血壓可對血管系統、心臟、腎臟、視網膜微動脈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損害及較高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其機制可能是相對高的血壓狀態造成血管內皮功能的損傷及相關血管內皮炎症反應,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最終引起相關動脈管腔狹窄,造成病變動脈所屬組織器官的長期缺血缺氧,引發靶器官的損害。此外,其可能同空腹血糖受損及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造成新發糖尿病。

此外,隱蔽性高血壓常常被漏診,預后較差。當前,許多國家隱蔽性高血壓的發病率都超過8%,甚至更高,但檢出率僅為7.6%~15.7%。如僅依靠診室測量血壓,可能被漏診,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隱蔽性高血壓監測

①家庭血壓監測:根據2012版《家庭血壓監測中國專家共識》,建議高血壓患者選擇經過臨床驗證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測,並選用大小合適的袖帶。家庭血壓監測時,應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覺前)各測量2~3次,間隔1分鐘。初診患者,治療早期或雖經治療但血壓尚未達標或不穩定患者,應在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血壓控制良好時,每周測量1天。

②動態血壓:根據最新《動態血壓監測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如果家庭血壓監測持續顯示「隱蔽性高血壓」,即診室血壓正常(≤140/90 mmHg),但家庭血壓已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135/85mmHg)或診室或家庭血壓雖處於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現明顯的靶器官損害,而又無其它明顯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應進行動態血壓監測以便及時發現高危患者。

隱蔽性高血壓防治

①改良生活方式,消除危險因素。應該提倡減少鈉鹽攝入、戒煙、限酒、運動減肥、舒緩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將疾病扼殺於萌芽狀態。

②高危人群應重視隱蔽性高血壓的篩查:在一過性升高者、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冠心病、腦卒中、腎臟疾病、糖尿病患者中注意檢測家庭自測血壓和動態血壓。

③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如長效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等,必要時可優化聯合用藥。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包括隱蔽性高血壓患者而言,其風險不僅取決於血壓水平,還取決於患者的併發症、合併症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因此,在治療時按照每個患者存在的不同危險因素,合理選擇降壓藥以達到各自的降壓目標,保護心腦腎等靶器官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凡隱蔽性高血壓患者均應堅持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對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應按原發性高血壓處理,在干預不良生活方式同時,聯合降壓藥物治療。及早發現「隱蔽性高血壓」,尤其是的是對年齡較輕初發早期的患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損害者、嗜酒者、肥胖伴有「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者提倡規範的家庭血壓監測,必要時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將診室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動態血壓相結合,進行綜合診斷,一旦確診為「隱蔽性高血壓」應當積極進行就診治療,將改良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兩方面同時並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