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這樣的野生菌,得牽著母豬和獵狗去

關於松露,直到現在,在號稱「菌子王國」的雲南,或許還有很多土生土長的雲南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如果告訴他,這是「豬拱菌」,過去農民都用它來餵豬,或許有的人會對其有所了解。如果再告訴他這種很「土」的東西,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2000到3000美元,那麼他一定會很吃驚甚至懷疑。

然而,事實確實是這樣。在歐洲,松露被稱做「可以吃的白色鑽石」、「餐桌之鑽」,是價比黃金的高端稀缺食材。而拍賣會上的常客白松露,一公斤能賣到十萬歐元以上。2010年,澳門賭王何鴻燊,花約40萬新元天價,標下兩顆共重1.3公斤的白松露。可以說是一克松露一克金。在歐洲,松露與魚子醬、香檳、牡蠣、鵝肝都標誌著食物中最昂貴的奢侈。 但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的雲南,人們卻用松露來餵豬,在歐洲人看來,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直到近年來,松露價值才開始被國人所認識,加之歐洲市場的強大需求空間,松露身價開始華麗轉身,朝著村姑向公主的路徑轉變。然而,當雲南松露還沒有賣到「公主」身價的時候,就遭遇了野蠻採挖,地毯式掠奪的摧殘,以致有滅亡消失的可能。

劉培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野生菌研究工作近30年,常年致力於雲南野生菌保護髮展。「松露保護現在遇到很大的困難,如果任由現在這樣的野蠻採挖,3-5年後,松露將有可能滅亡。」據劉培貴介紹,野生菌中,有80%都需要和某些樹木共生才能成活,而松露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靠根來吸收營養的植物不同,松露需要菌絲和樹木建立聯繫。成熟的松露的孢子落入泥土之後會生出菌絲,再由菌絲感染樹根。當樹根被成功感染之後,松露才有可能成功長出。通常來說,國內松露的共生樹種通常是板栗樹,雲南松,還有榛子樹。

劉陪貴說,正是因為松露與周圍植物的共生性,而其菌絲是肉眼不能看到的。所以,只有通過科學的採挖方式才不會破壞土壤深處的菌絲,次年松露窩才會繼續長出松露。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民為了找松露,往往用鋤頭耙子直接在土裡亂挖亂刨,破壞了松露的菌絲,導致附近區域的松露在次年很難生長出來。

在國外,採挖松露的過程演繹成了一場神秘的行為藝術。普羅旺斯冬日的清晨,光禿禿的橡樹林,青苔爬滿殘垣斷壁,白鬍子農夫牽著一隻母豬,或者經過訓練的松露狗,在寒冷的空氣里細細尋覓,香味達到巔峰的黑松露才會被挖出來。而在中國,這個過程顯得有些簡單粗暴。通常是當地的農民看看山形、摸摸土,然後揮舞著銹跡斑斑的鋤頭就開挖。

正當松露遭遇野蠻採挖,每年減產甚至物種消亡的危機階段,人工培育松露成功的消息傳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培貴近日接受《滇農內參》採訪時表示,利用「感染法」菌根技術人工種植松露已經獲得成功。在昆明團結鄉塊菌種植示範基地,工作人員發現了由人工合成松露菌根苗培育出的印度松露子實體,這表明,經過多年多的管理和培育,人工合成松露菌根苗培育的塊菌種植首獲成功。這項技術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據劉陪貴介紹,人工松露的成長期在4-5年,8-10年後逐步增加產量,可連續採收40-45年的松露實體。

劉培貴表示,人工種植的松露,並沒有違背松露的自然生長規律和生態屬性,營養價值和野生松露沒有任何區別。在他看來,人工種植的松露味道同樣很「野」,雖然早期有人工干預管理的環節,但其後期的生長環境和野生松露完全一樣。

譚烈軍,人稱「西部蟲草王」,出身中醫世家,劉培貴人工松露栽種技術的合作夥伴。目前,他在昆明團結鄉的松露種植示範基,今年4月份已發現了松露塊菌。

據譚烈軍說,雲南松露每年的產量在500噸左右。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雲南出口的黑松露在200-300噸之間。而2009年的出口量下降到70噸。

對此,劉培貴也表示,雲南是發展松露的天然場地,特有的立體氣候為林下種植松露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前景非常廣闊。「作為中國松露的主產區,雲南松露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近70%,其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往年的市場訂單需求初步統計,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松露的年需求量在1000噸左右。中國松露產品向外銷售的國家主要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每年這些國家對松露的進口需求量在200噸以上,現有收售的產品量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雲南松露的價值與國外松露的價值是一樣的。但十多年前,價格非常低,每公斤30-40元就能買到。而現在雲南松露的收購價在1000元/公斤,去年的平均收購價為472元/公斤,遠遠低於歐洲市場。」「儘管如此,松露的價格還是在以每年1.5倍價格上漲。」譚烈軍說。

不僅如此,在他看來,雲南松露的口感絲毫不亞於法國松露。而價格差距之所以那麼大,與雲南松露過早採挖有關。本該在12月份成熟的松露,卻提前到6-7月份就被採挖,價格自然很低。譚烈軍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法國駐中國大使館人員,聽說雲南也產松露,特意從北京攜帶了產自法國的松露,來找他。譚烈軍在會所招待了他,並吩咐廚師將法國松露和雲南松露按同樣的烹調方法,各做了一份松露,只是將標籤互換,然後請那位大使品嘗。結果,那位法國大使將雲南松露大快朵頤,並認為這是他帶來的法國松露。

這個故事也得到了劉陪貴的側面證實。「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松露並不認可,但是研究證明,他們在味道的相似度上已經達到了95%。我們曾經請專業人士在蒙上雙眼的情況下進行試吃,還有人認為中國的松露味道更好。」

作為中醫世家的譚烈軍,他不僅經營著松露的收購業務,將松露賣給發達城市的高端酒店。同時,也在致力於松露酒的研發。據了解,松露酒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可以緩解疲勞、改善睡眠、改善泌尿、美容養顏,滋陰壯陽等功效,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空間。

對於人工種植松露的成功,可以規模化發展的看法,譚烈軍認為,松露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偏鹼性、土壤PH值在7.8-8.2的鹼性環境才是比較適宜的環境。尤其不能在施過化肥的土壤中種植。這就導致松露的稀缺性。

據譚烈軍介紹,目前在中國,雲南的麗江、香格里拉、楚雄等地及四川攀西分佈有兩個商業塊菌集中區。「尤其以香格里拉的松露最好,牽著去挖松露的豬,在24米開外就能興奮起來。」

作為一個稀缺資源,雲南松露產業要獲得健康良性的發展,政府應該給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重視,否則,松露很有可能在未來消失。這是雲南的一個巨大損失。譚烈軍說。

馮永敏,雲南人工種植松露最早、且種植面積最大的種植者。在昆明大板橋承包了佔地2000多畝的林場,種植了近萬株感染成功的松露幼苗。這些松露幼苗主要以板栗樹和華山松為主。在馮永敏的帶領下,我們在山間的雜草叢中看到了這些幼苗,他們看上去和普通的板栗樹、華山松外形沒有任何區別。馮永敏介紹說,這些幼苗都是經劉培貴的研究小組確認感染成功后,才移植到這裡的。隨行的劉培貴指著山間的這些幼苗表示,他們每株幼苗在5年後絕對都能產出松露,而馮永敏則認為這還得看後期的管理,現在還不好說。

當馮永敏還是麗江永勝縣的一個老師的時候,他就已經接觸並認識到松露的價值。彼時,他採挖了36公斤松露,賺了5萬多塊錢,讓其興奮不已。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開始關注松露,他決定靠松露來賺錢。馮永敏說,他找松露有個秘訣:看植被。松露進入成熟期時,會在地上形成一片特殊的痕迹,靠近樹根的草乾枯發黃,露出土壤,而外圍的草卻依然保持綠色。枯草的面積越大意味著地下松露可能越多。按照他的說法,他采松露根本不需要牽著什麼豬和狗,只要看看土質和樹型,就基本能判斷有沒有松露。

就在馮永敏夢想著靠松露為下半輩子營生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山裡的松露越來越少,靠以前的方法幾乎找不到了,馮永敏的夢想眼瞅著就要破滅。而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劉培貴,得知其人工培育松露技術獲得成功。於是他與劉陪貴合夥成立了現在的公司,進行人工松露養殖。

據馮永敏介紹,全國開發松露產品的廠家不足10家,生產量不到10噸,但市場需求量在1000噸以上,制約產量的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塊菌原料,松露自然產量是限制產業化發展的根本因數和瓶頸。「儘管現在已經證實了可以實現人工培育塊菌,但塊菌規範化、規模化人工保育促繁種植業尚未形成,還處於空白。」

馮永敏表示,現在全球市場對松露的需求量在1000噸以上,而雲南市場現在的產量也就在70-80噸左右,內銷大概在30噸左右,外銷在20噸左右。「這僅僅是官方的統計,據我了解,深圳每年走私出口的松露不少於100噸。」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十年松露需求量年均增長約2.1%,年凈增長量在10噸左右。

隨著人們對松露經濟價值認識的深入,自然生長的野生松露近幾年來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採摘。「估計不用十年,自然松露資源在已商業採收的地區將瀕臨絕境。」馮永敏擔憂的表示。他介紹說,在國外,採挖松露是一項莊嚴的儀式,首先要得到政府的許可。採挖人在採挖松露前還需鳴炮,並穿著特製的禮服,很莊嚴。

為了保護自己林地的松露,馮永敏絞盡了腦汁。在昆明市大板橋鎮,馮永敏承包的2000多畝林地,這裡盛產松露,但這個大寶庫也吸引了很多前來「偷采」的當地人。

馮永敏說,大板橋鎮附近村民是挖松露的常客。他們每年從7月份就開始來挖了,雖然不熟,但是還是能買點錢。「他們就挖這個,一年能賺一萬多塊錢,比他們種一年莊稼的收入還多。沒有投入,也不用守著,就來挖挖就行,很省事。」據他說,附近的200戶人家,幾乎每家都有人採挖松露。

然而,哪怕是每斤不過百元的底價,也有很多競爭者參與到其中來。馮永敏說,松露近幾年被人發現以後,連幾百公里裡外的外地人都坐長途大巴來找。「他們用的傢伙更厲害,是由鐵齒的耙子,土被刨得更嚴重,」馮永敏說,4、5年前在樹底下用手就能刨出來的松露,現在鋤頭翻幾遍都找不到。

雖然山頭現在已經承包了,馮永敏卻攔不住來偷找松露的人。因為山地區域廣泛,柵欄顯然是不可能的。但讓他更加擔心的是,照這樣亂挖下去,山上的松露一年會比一年少下去。「被挖過那麼多次的地方以後就不會長了,還沒熟就挖走得也來不及長出孢子。這些問題還沒有引起重視,缺少法律法規,我們怎麼擋得住那麼多想亂挖的人。」

然而,儘管人工培育松露已獲成功,如何才能形成具有雲南特色的、價值高的 「松露經濟」新模式,仍值得商榷。畢竟野外大規模種植松露,風險可控性比較低,這個過程還很漫長。而劉培貴心裡也是有數的,他知道松露種下去,並不像土豆那樣,今年種了明年收,而是得等到5年後才能看到結果,且野外種植,人工的後期管理也很重要。

目前,馮永敏正致力於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松露良種繁育基地。在麗江市永勝縣建設母種菌種及良種繁育基地60畝,年產松露菌種600萬株,可以滿足3000畝種植基地用苗。按照他的計劃,將推廣種植規模,在7個鄉鎮達到3000畝,年均畝產塊菌達到100多公斤,年可產塊菌100噸。

馮永敏表示,松露的加工工業目前處於粗放原材料的流通與銷售水平,市場開發附加值潛力巨大。為了增加松露的附加值,他在位於麗江永勝的一家工廠專門生產「她留塊菌酒」,在雲南主要提供給五星級以上的賓館、酒店銷售,零售價為800元/瓶,同時也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省外價格最高能達到1600—1700元/瓶。「在香港、台灣等地,價格則會更高,其中在台灣,最高能賣到2.5萬/瓶。」

事實上,作為人工培育松露發明專利的持有者,劉培貴一直在持續的尋找適合松露和松樹共生的條件。2008年,劉培貴研究小組與馮永敏、譚烈軍等人合作,分別在麗江、昆明等地,建立種植基地,但一連好幾年都沒有結果。直到最近,在團結鄉譚烈軍的種植基地才發現了松露。

由於松露的高經濟價值,也吸引了省外一些機構對人工培育松露的技術需求。據云南省野生菌保護髮展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浙江海鹽工程技術中心擬與劉陪貴合作,將該技術引進到浙江,發展松露深加工產業。而據馮永敏透露,松露深加工產業可實現上億元的產值。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