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素問·刺熱》:「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靈樞·逆順》:「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

《丹溪心法》中講道:「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葯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後治,所以為醫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對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Advertisements

未病先防——未病養生,防病於先

既病防變——已病早治,防其傳變

病癒防復——病癒調攝,防其複發

中醫五臟六腑與西醫不同,中醫注重功能性病變,以調理為主,是治得病之人;而西醫關注更多的是器質性的診療,以對抗為主,是治人得的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