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幣氧化、氯化、硫化的知識

很多藏友在收藏銀幣后,會均會發現有氧化、氯化、硫化等問題,本文中,中泉錢幣官方商城將會為藏友們舉例出銀幣氧化、氯化、硫化的原因,以供藏友借鑒。

保存條件完全相同的同一種銀幣,但結果會產生不同,有的有硫化包漿,而有的沒有。這是跟銀幣的生產過程有一定關係。銀幣的包漿總起源於邊緣,並逐漸向內(雖不是所有,但大部分皆如此)。包括新中國銀幣(有塑料盒或無塑料盒)、老銀元(無包裝盒),氧化很多都是從圓周邊緣開始,較少有從銀幣中心發散的。為什麼呢?新中國銀幣包漿,常常見銀幣單面氧化明顯,另一面較輕微或沒有氧化的情況。與銀幣的放置、幣與盒子的間隙的疏密可能有關係。

新中國銀幣,999銀的易硫化氧化,非999純銀的幣相對少得多(通常只有淡淡的黃褐色氧化或氯化白霧);老銀元,雖都不是999銀,硫化五彩也有不少。這是為什麼呢?銀幣氧化和氯化,以前有人說是光照、微生物之類的原因,造幣廠科學研究表明,主要還是化學原因,其次是物理形態制約和造幣工藝。紫外線對銀表面腐蝕性化合物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如果是球形純銀體,懸線懸空放置,放入密封盒子,避免氣壓、水汽分層、光照等因素,氧化結果是什麼?從哪各部分先開始氧化呢?(我上中學時,曾想過:完全規則的球形的磁鐵,正負極在哪?)曾有藏友抱怨NGC幣裝盒盒子后還會氧化,其實,在裝盒前,評級師是裸露銀幣觀察的,當時裸露環境和該幣出廠前的未顯露的狀態也有很大關聯,並不一定是評級盒子問題。造幣廠模具表面有的是要塗油的,有的幣章壓鑄中也沾了油;有的幣章壓好后是要做防氧化處理的,有膜。油、化學膜,一直保持未動的話,或多或少會影響N年後的產品表面效果。早期大規格銀幣,原封密封的,內無圓形塑盒,直接封的,塑封中的化學成分與出廠油膜等,都會影響幣面,如:1986年5盎司孫中山銀幣等。

不論老銀元還是新中國銀幣,其變色並非全都「不好」,根據變色的不同結果,有的是深受歡迎的,其價值也高於未變色的幣,比如:有漂亮的硫化顏色的銀幣。國外也是比較重視這類幣的,不少藏家視之為難得珍品。

有的新中國早期銀幣上,偶見小黑點,尤其是非999純銀的小規格銀幣,疑似是造幣過程中幣面粘上鐵元素雜質所致。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