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考筆記:心血管系統重點精華總結(收藏必備)

心血管系統由心、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組成,其內流動著血液;淋巴系統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構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心血管系統,小編特整理如下:

第一節 概 述

重點提示

脈管系的組成,心血管系統的組成。

·體、肺循環的概念。

1心血管系統的組成

心血管系統由心、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組成。

1.心heart是心血管系的動力器官。

2.動脈artery是發自心室、導血離心的血管 。

3.靜脈vein 是終於心房、導血回心的血管。

4.毛細血管capillary 是連接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微細血管,物質交換的場所。

2血液循環的概念

血液由心室流經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后返回心房,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流動,稱為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 。

1.體循環 ( 大循環 ) systemic circulation 起於左心室(動脈血)→主動脈→主動脈各級分支→全身各器官和組織的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腔、下腔靜脈→右心房(靜脈血)

2.肺循環 ( 小循環 ) pulmonary circulation 起於右心室(靜脈血)→肺動脈干→肺動脈各級分支→肺泡壁的毛細血管網→肺各級靜脈→左心房(動脈血)

第二節 心(heart)

重點提示

·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態結構。

·心傳導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重要分支分佈。

1心 的 位 置

心斜位於胸腔中縱隔內,其2/3位於正中線的左側,1/3在右側,大小相當於本人的拳頭。

2心 的 外 形

心似前後略扁倒置的圓錐體,心的外形分為心底心尖兩面三緣三條溝

心底朝右後上方,連接出入心的大血管。心尖朝左前下方,平左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活體於此處可觸到心尖的搏動。

心前上面稱胸肋面,後下面稱膈面右緣主要由右心房構成;左緣主要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構成;下緣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

心表面有3條淺溝:冠狀溝是房、室表面分界的標誌。前室間溝在胸肋面。后室間溝在膈面。前、后室間溝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標誌。

巧記速記

·心的外形

一尖、一底、兩面、三緣、三條溝

3心 腔

1、右心房 位於心的右上部,以界嵴分為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後方的腔靜脈竇。右心房有右心耳、梳狀肌、卵圓窩等重要結構,卵圓窩是位於房間隔右心房側後下部的淺窩,它是胎兒卵圓孔閉鎖后的遺迹,若生后卵圓孔未閉,則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

右心房的入口有: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和冠狀竇口;出口為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2、右心室 位於右心房的左前下方,構成胸肋面的大部分。右心室有動脈圓錐、室上嵴三尖瓣、肺動脈瓣、乳頭肌、肉柱和等重要結構

右心室入口為右房室口,出口為肺動脈口,兩口之間的肌隆起,稱室上嵴,將室腔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分。

右房室口周圍附著有三尖瓣。每個瓣膜有數條腱索連於室壁的乳頭肌。室間隔至前乳頭肌根部有一圓肌束,稱節制索(隔緣肉柱)

肺動脈口周圍附著有肺動脈瓣。防止肺動脈內的血液逆流入右心室。

3、左心房 構成心底的大部分。前部向右前方突出的部分,稱左心耳,內有與右心耳相似的梳狀肌。左心房後部左、右各有兩對肺靜脈口,是左心房的入口,出口為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4、左心室 構成心尖和心的左緣。左房室口附著有二尖瓣, 每瓣亦有數條腱索連於室壁的乳頭肌。二尖瓣功能與三尖瓣相同,可防止左心室血液逆流入左心房。

主動脈口周圍附著有主動脈瓣,有防止血液逆流入左心室作用。

兩側房室的收縮與舒張是同步的,當心室收縮時,三尖瓣和二尖瓣關閉、肺動脈瓣和主動脈瓣開放,血液射入動脈;當心室舒張時,肺動脈瓣和主動脈瓣閉合、三尖瓣和二尖瓣開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巧記速記

·心腔

左右上下四個腔,

下為心室上為房,

各腔均有入出口,

結構類似抽水泵。

4心壁的構造

1、心內膜 是一層光滑的薄膜,與大血管的內膜相續。在房室口和動脈口處,心內膜向心腔褶疊形成心瓣膜

2、心肌層 為心壁的主體,由心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支架組成,心房肌較薄,心室肌肥厚,左室肌尤為發達。結締組織在肺動脈口、主動脈口和左、右房室口周圍形成四個纖維環左、右纖維三角,構成心壁的纖維支架,為心臟的「骨骼」。

3、心外膜 被覆於心肌層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為光滑的漿膜,亦是漿膜心包的臟層。

房間隔:較薄,位於左、右心房之間,由2層心內膜中間夾有肌束及結締組織構成。

4、室間隔:位於左、右心室之間,由心肌和心內膜構成。其下部的大部分稱室間隔肌部,較厚(1~2cm);上部近心房處有一小卵圓形薄弱區域,缺乏肌層,稱為室間隔膜部,室間隔缺損多發生於此部。

5心的傳導系統

1、竇房結 sinuatrial node位於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之間的心外膜深面,是心臟自動節律性興奮的發源地,為心正常起搏點。

2、房室結 位於房間隔下部右側心內膜深面。冠狀竇口的前上方。

4房室束 又稱His束,起於房室結,穿過右纖維三角,下行到達室間隔肌部上緣分左、右兩束支。

5左、右束支及終末分支分出后沿室間隔兩側心內膜深面下行,再分散成蒲肯野氏纖維網Purkinje fiber,分佈於室壁的肌纖維。其中右束支經隔緣肉柱達前室壁。

由竇房結髮出的節律性衝動,經上述傳導系統,分別興奮心房肌和心室肌,從而引起心的節律性搏動。

6心 的 血 管

(一)冠狀動脈

1、右冠狀動脈 起自升主動脈右竇,經右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入冠狀溝向右後行,至冠狀溝後部分為二支,一支粗大稱后室間支,沿后室間溝下行與前室間支吻合,另一支較細小分佈於左室後壁。右冠狀動脈沿途發支營養右心房、右心室、室間隔後下1/3部分。

2、左冠狀動脈 起自升主動脈左竇,經左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向左行,立即分為2支:旋支,沿冠狀溝向左後行至膈面,沿途分支營養左心房及左心室膈面;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繞過心尖右側至膈面,在後室間溝上行一小段而終,亦可與后室間支吻合,沿途分支營養左心室前壁、右心室前壁一小部分及室間隔前上2/3的區域。

(二)冠狀竇(sinus coronarius

心壁的靜脈大部分匯入冠狀竇流入右心房。主要屬支有:

1、心大靜脈 與前室間支伴行,起自心尖右側上升轉向左後方,沿冠狀溝注入冠狀竇。

2、心中靜脈 與后室間支伴行,上升注入冠狀竇。

3、心小靜脈 位於冠狀溝後部的右側,向左行注入冠狀竇。

7心 包(pericardium)

心包是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纖維漿膜囊,可分為纖維心包漿膜心包

1纖維心包是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向上與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延續,向下則附著於膈中心腱。

2漿膜心包臟層貼於心肌層表面,稱心外膜;壁層襯於纖維心包的內面,與纖維心包緊密相貼;臟、壁兩層圍成的腔隙,稱心包腔,內含少量漿液,以減少心搏動時的摩擦。

心包竇

1.心包橫竇:位於主動脈、肺動脈後方與上腔靜脈及左心房前壁前方的間隙。

2.心包斜竇:位於左心房後壁與後部心包壁層之間,其兩側界為左、右肺靜脈和下腔靜脈。

第三節 動 脈(artery)

動脈是從心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由左心室發出的主動脈及各級分支運送動脈血;而由右心室發出的肺動脈干及其分支則輸送靜脈血。

重點提示

·主動脈的起止、分部、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的分支。

·左、右頸總動脈的起始、位置、頸外動脈主要分支分佈。

·鎖骨下動脈及上肢動脈主幹的起止、主要分支分佈。

·胸主動脈、腹主動脈的起止及分支。

·腹主動脈不成對臟支分支的分佈。

·髂總動脈的起止和行徑。

·子宮動脈的行徑和子宮動脈與輸尿管關係。

·下肢動脈主幹的起止、分支分佈。

1肺循環的動脈

肺動脈干pulmonary trunk 起自右心室,向左後上斜行至主動脈弓下方,分為左、右肺動脈。左肺動脈較短,分二支進入左肺。右肺動脈較長,分三支進入右肺。

在肺動脈干分為左、右肺動脈的分叉處稍左側,有一短的結締組織索,連於主動脈弓的下緣,稱動脈韌帶,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后的遺迹。若出生后未閉,即形成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一動脈導管未閉。

2體循環的動脈

(一)、主動脈(aorta

主動脈起自左心室,為體循環的動脈主幹。根據行程,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三段。

1.升主動脈 在胸骨左緣後方平第3肋間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斜行至右側第2胸肋關節后,續於主動脈弓。升主動脈發出左、右冠狀動脈。

2.主動脈弓 續升主動脈,呈弓狀彎向左後方,達第4胸椎體下緣處,移行為降主動脈。

從主動脈弓的凸側,自右向左依次發出3條大的動脈,即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3.降主動脈 續主動脈弓,從第4胸椎下緣左側沿脊柱下降,至第12胸椎水平穿膈的主動脈裂孔入腹腔,下行達第4腰椎體下緣分為左、右髂總動脈。其中在胸腔一段稱胸主動脈,在腹腔一段稱腹主動脈

(二)、頭頸部動脈

1、頸總動脈 右側發自頭臂干,左側直接起自主動脈弓。兩側均在胸鎖關節後方進入頸部,沿食管、氣管和喉的外側上升至甲狀軟骨上緣,分出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三者共同包在頸動脈鞘內。

頸動脈竇: 為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部膨大部分,為壓力感受器。

頸動脈小球: 為一扁圓形小體,位於頸內、外動脈分叉處後方,為化學感受器。

1)頸外動脈 主要分支有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顳淺動脈。

2)頸內動脈 自頸總動脈分出后,垂直上升達顱底,穿過頸動脈管入顱中窩,分支分佈於腦與視器。

2鎖骨下動脈 左側起於主動脈弓,右側起於頭臂干,沿肺尖內側斜越胸膜頂前面,至第1肋外側緣,移行為腋動脈。其主要分支如下:

(1) 椎動脈 向上穿過上位6個頸椎橫突孔,經枕骨大孔入顱腔,分佈腦和脊髓。

(2) 胸廓內動脈 向下入胸腔,沿上6肋軟骨後面。沿途分支營養胸膜、心包及乳房等處。其終支稱腹壁上動脈,穿膈進入腹直肌,分支營養該肌和腹膜。

(3) 甲狀頸干 為一短干,在椎動脈外側,發出甲狀腺下動脈,分支營養甲狀腺和鄰近的肌、食管、咽、氣管等。

3上肢的動脈

1.腋動脈 自第l肋外側緣續鎖骨下動脈,行於腋窩深部,至大圓肌下緣,移行為肱動脈。

2. 肱動脈 沿肱二頭肌內側緣下行與正中神經相伴,至肘窩平橈骨頸處,分為橈動脈尺動脈。肱動脈主要分支是肱深動脈,與橈神經伴行,經橈神經溝,分佈於肱三頭肌。

3. 橈動脈 平橈骨頸處發自肱動脈,沿前臂橈側下行,在腕上方1cm處位置表淺,是臨床觸摸脈搏的部位。

4. 尺動脈 從肱動脈分出后,沿前臂尺側下行。尺動脈的主要分支有:①骨間總動脈,分支營養前臂諸肌、橈、尺骨。②掌深支,與橈動脈末端吻合形成掌深弓

5. 掌淺弓和掌深弓

掌淺弓:由尺動脈末端和橈動脈掌淺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 橈動脈末端尺動脈掌深支吻合而成,位於屈指肌腱的深面。

4胸主動脈 (thoracic aorta)

胸主動脈是胸部的動脈主幹,位於胸腔后縱隔內。自第4胸椎體下緣左側續主動脈弓,下行至第12胸椎高度穿膈主動脈裂孔入腹腔,移行為腹主動脈。胸主動脈分支有臟支壁支,分佈於胸腔器官、胸壁和腹壁等(心除外)。

肋間后動脈分佈於3—11肋間隙,沿相應的肋溝前行。肋下動脈在12肋下緣走行。

5腹主動脈 (abdominal aorta)

腹主動脈是腹部的動脈主幹,在膈主動脈裂孔處續於胸主動脈,沿脊柱左前側下行,達第4腰椎體下緣前方,分左、右髂總動脈。腹主動脈亦分臟支和壁支,分佈於腹腔臟器和腹壁。

(一)臟支

1、不成對的臟支 分佈於腹腔不成對器官。

1)腹腔干 為一粗短的動脈干,平第12胸椎向前發出,立即分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

胃左動脈 發出後向左上,至賁門處轉向右下,繼沿胃小彎向右行,與胃右動脈吻合。

肝總動脈 由腹腔干發出後行至十二指腸上部的上方,分為肝固有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發出胃網膜右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動脈

脾動脈 沿胰的上緣迂曲向左行,至脾門附近分數支入脾,主要發出:胃短動脈胃網膜左動脈

2)腸系膜上動脈 約平第1腰椎高度由腹主動脈發出,經十二指腸水平部的前方,進入小腸系膜根,向右髂窩方向走行。主要分支有:空腸動脈迴腸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

3)腸系膜下動脈 約平第3腰椎高度由腹主動脈發出,行向左下方。主要分支有:右結腸動脈、乙狀結腸動脈和直腸上動脈。

各動脈分支之間吻合豐富,直腸上動脈與髂內動脈分支直腸下動脈在直腸內吻合。

2、成對的臟支

1)腎上腺中動脈 分佈於腎上腺。

2)腎動脈 平第2腰椎高度發自腹主動脈,管徑較粗,橫行向外,經腎靜脈後面至腎門入腎。右側比左側稍長。

3)睾丸動脈 細而長,沿腰大肌表面斜向外下方,跨過輸尿管前面,經腹股溝管腹環在精索內下行至陰囊,營養睾丸和附睾。在女性則為卵巢動脈,分佈於卵巢和輸卵管。

(二)壁支

腰動脈:共4對。分支佈於腹後壁及背部肌肉和脊髓等處。

6髂總動脈(common iliac a).

髂總動脈從腹主動脈發出,左、右各一,斜行下外至骶髂關節的前方處,分為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

(一)髂內動脈 短而粗,沿盆腔側壁下行,發出壁支和臟支,分佈於盆腔器官和盆壁。

1、臟支 分佈於盆腔臟器和外生殖器。

1)子宮動脈 為較大的分支,向前行於子宮闊韌帶內,在子宮頸外側1~2cm處跨過輸尿管的前面與之交叉,子宮切除手術時,在結紮子宮動脈時,要注意該動脈與輸尿管的關係,否則易將深面的輸尿管損傷。

2)陰部內動脈 從梨狀肌下孔出骨盆,經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門窩,發出肛動脈、會陰動脈和陰莖(蒂)動脈等分支。

3)直腸下動脈 較細小,分佈於直腸下部,並與直腸上動脈和肛動脈的分支吻合。

4)膀胱下動脈 分佈膀胱底、前列腺、精囊和輸尿管下段。在女性還發出至陰道的小支。

2、 壁支:主要有閉孔動脈、臀上動脈、臀下動脈

(二)髂外動脈 沿腰大肌內側緣下降,經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至股三角,移行為股動脈。髂外動脈的主要分支為腹壁下動脈

7下肢的動脈

1、股動脈 femoral a.上續髂外動脈,在股三角內下行,入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窩,移行為腘動脈。股動脈的分支有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和3~4條穿動脈

2、腘動脈 在收肌腱裂孔處續於股動脈,經腘窩深部下行至腘肌下緣處分為脛前、脛后動脈。

3、脛前動脈 從腘動脈發出后,隨即穿過小腿骨間膜上部裂孔至小腿前群肌深面,在脛骨前肌與趾長屈肌之間下行至足背,移行為足背動脈。

4脛后動脈 在小腿后群肌淺、深層肌之間下行,經內踝後方入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足底外側動脈

第四節 靜 脈(vein)

重點提示

·體循環靜脈特點。

·鎖骨下靜脈和腋靜脈的起止、行徑。

·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起止、行。

·大隱靜脈與小隱靜脈的起止、行徑。

·髂內和髂外靜脈的起止和收集概況。

1肺 靜 脈 (pulmonary vein)

肺靜脈左、右各2支,分別稱為左上肺靜脈、左下肺靜脈、右上肺靜脈和右下肺靜脈。肺靜脈起自肺泡壁的毛細血管網,逐級匯合成肺靜脈出肺門,注入左心房。

2體循環的靜脈

(一)體循環靜脈特點

1. 起始於毛細血管,在向心彙集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屬支,管徑越合越粗。

2. 分淺、深兩類。淺靜脈位於皮下淺筋膜內,又稱皮下靜脈。深靜脈多與同名動脈伴行,故稱伴行靜脈,其導血範圍、行程、名稱和與之伴行的動脈相同。

3.吻合比動脈豐富。體表的淺靜脈多吻合成靜脈網,深靜脈在某些部位或器官周圍或壁內吻合成靜脈叢(如食管靜脈叢,直腸靜脈叢等)。

4.靜脈管壁內有防止靜脈內血逆流的靜脈瓣

5.特殊的靜脈結構:如硬腦膜竇、板障靜脈。

(二)上腔靜脈系(superior vena cava system)

上腔靜脈系的主幹是上腔靜脈,收集頭頸、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心除外)的靜脈血。

上腔靜脈左、右頭臂靜脈在右側第1胸肋結合處後方匯合而成,下行至升主動脈右側,注入右心房。上腔靜脈入心房前有奇靜脈注入。

頭臂靜脈 (無名靜脈)左、右各一,在胸鎖關節後方由同側的鎖骨下靜脈和頸內靜脈匯合而成。匯合處的夾角稱靜脈角,是淋巴導管注入的部位。

1.頭頸部的靜脈

(1)頸內靜脈 是頸部最大的靜脈干,上部在頸靜脈孔顱內乙狀竇相續,在頸動脈鞘內下行,至胸鎖關節後方與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

頸內靜脈的主要屬支有:

1)顱內支 收集腦膜、腦和感覺器官等處的血液。

2)顱外支

面靜脈 起於內眥靜脈,與面動脈伴行。在口角平面以上面靜脈缺少靜脈瓣,借內眥靜脈,眼上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交通,又可經面深靜脈、翼靜脈叢、眼下靜脈與海綿竇相通。

當口角以上面部,尤其是鼻根至兩側口角間的三角區發生感染處理不當,病菌可經上述途徑侵入顱內。臨床上稱此區為危險三角

下頜后靜脈 由顳淺靜脈和上頜靜脈在腮腺內匯合而成。

(2)頸外靜脈 由下頜后靜脈的后支、枕靜脈和耳後靜脈匯合而成,在胸鎖乳突肌表面下行,穿頸深筋膜注入鎖骨下靜脈。頸外靜脈位置表淺,臨床上常作為穿刺部位。

(3)鎖骨下靜脈 續於腋靜脈,伴同名動脈行走,在胸鎖關節後方與頸內靜脈合成頭臂靜脈。其屬支主要有頸外靜脈

2. 上肢的靜脈

(1)上肢的深靜脈 均與同名動脈伴行。

(2)上肢的淺靜脈 起於手背靜脈網,向上匯合形成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

頭靜脈 起自手背靜脈網的橈側,轉至前臂前面橈側緣上行至臂部前外側,在肱二頭肌外側上行,經三角胸大肌間溝,穿深筋膜注入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

貴要靜脈 起自手背靜脈網的尺側,沿前臂尺側上行,在肘窩處接受肘正中靜脈后,在肱二頭肌內側上升至臂中點稍下方,穿深筋膜注人肱靜脈,或與肱靜脈匯合成腋靜脈。

肘正中靜脈 連接頭靜脈和貴要靜脈之間,是臨床常選作注射、輸液或采血的部位。

3.部的靜脈

(1)奇靜脈 起自右腰升靜脈,穿膈入胸腔,沿脊柱右側上行至第4胸椎高度,向前繞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靜脈。

(2)椎靜脈叢 位於椎管內、外,縱貫脊柱全長,分椎內、外靜脈叢,兩者間有豐富的吻合。是溝通上、下腔靜脈的又一重要途徑。

3下腔靜脈系(inferior vena cava system)

下腔靜脈系由下腔靜脈及其屬支(還包括肝門靜脈系)構成,主幹是下腔靜脈,收集下肢和腹、盆部的血液。

下腔靜脈 是全身最大的靜脈干。在第 4~5腰椎體之間的高度,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在腹主動脈的右側沿脊柱上行、經肝的後方,穿膈的腔靜脈孔人胸腔,注入右心房。

1.下肢的靜脈

(1)下肢的深靜脈 均與同名動脈伴行,收集同名動脈分布區域的靜脈血,股靜脈行於股三角內,經腹股溝韌帶中點稍內側深面向上移行為髂外靜脈。

(2)下肢的淺靜脈 主要有大隱靜脈小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

大隱靜脈 起自足背靜脈弓內側端,經內踝前方,伴隱神經上升,經膝關節后內方、大腿前內側,在恥骨結節下外方3~4cm處,穿隱靜脈裂孔注入股靜脈。在內踝前方,大隱靜脈位置表淺且恆定,臨床常在此作靜脈穿刺或切開。

小隱靜脈 在足的外側緣起自足背靜脈弓,經外踝後方,沿小腿後面中線上升,至腘窩處穿深筋膜入腘靜脈。

2. 盆部的靜脈

(1)髂內靜脈 短而粗,收集各同名動脈分布區域的靜脈血,並與同名動脈伴行。

(2)髂外靜脈 是股靜脈的直接延續,收集下肢所有淺、深靜脈的血液。

(3)髂總靜脈 由髂內和髂外靜脈匯合而成。雙側髂總靜脈斜向內上至第5腰椎右前方處,合成下腔靜脈。

3. 腹部的靜脈

腹部靜脈分為壁支和臟支兩種。成對的壁支與臟支直接或間接注入下腔靜脈;不成對的臟支(除肝外)先匯入肝門靜脈,經肝門入肝血竇,再經肝靜脈注入下腔靜脈。

(1)臟支

1)腎靜脈 在腎門處合為靜脈干,經腎動脈前方橫行向內,注入下腔靜脈。左腎靜脈長於右腎靜脈。

2)睾丸靜脈 起自睾丸和附睾的小靜脈(在女性為卵巢靜脈),在精索內彼此吻合形成蔓狀靜脈叢,合成一條睾丸靜脈。右側直接注入下腔靜脈。左側注入左腎靜脈。由於左側睾丸靜脈以直角注入腎靜脈,故精索靜脈曲張多見於左側。

3)肝靜脈 2~3支,在腔靜脈溝處注入下腔靜脈。

(2)壁支

1)膈下靜脈,1對。

2)腰靜脈,4對。每側腰靜脈之間相連成腰升靜脈,向上分別延續為半奇靜脈和奇靜脈。

4肝門靜脈系

重點提示

·肝門靜脈的組成、屬支。

·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系的吻合及意義。

由肝門靜脈及其屬支組成,收集除肝以外腹腔不成對器官的血液。

1、肝門靜脈的組成

肝門靜脈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在胰頭後方匯合而成。

2、肝門靜脈主要屬支

1)腸系膜上靜脈 在同名動脈的右側上行,收集同名動脈分布區的血液並可接納腸系膜下靜脈的血液。

2)脾靜脈 在同名動脈下方走行並收集相應區域的血液。

3)腸系膜下靜脈 起始部與同名動脈伴行,多數注入脾靜脈或注入腸系膜上靜脈。

4)胃左靜脈 沿胃小彎與胃左動脈伴行,向右匯入肝門靜脈,並在賁門處接受食管靜脈叢的食管支。

5)附臍靜脈 起始於臍周靜脈網的數條小靜脈,沿肝圓韌帶行走,注人肝門靜脈。

肝門靜脈主幹及屬支內無功能性靜脈瓣,當肝臟疾病時,導致肝門靜脈高壓,血液可出現逆流。

3、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之間有豐富的吻合,其主要吻合處有食管靜脈叢、直腸靜脈叢和臍周靜脈網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