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痛風是防治痛風的基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高蛋白高營養的飲食模式導致許多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痛風便是其中之一。痛風是由於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的嘌吟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疾病[1]。其起病急驟,疼痛劇烈,多伴紅腫,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部分患者後期可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結石形成,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2]。

《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治療及預防痛風也是如此,痛風與個體的先天遺傳及後台飲食密切相關,因此,預防及治療痛風,不僅僅要了解痛風,還要了解自身狀況(或病患狀況)。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及運動計劃,才能遠離痛風。

Advertisements

痛風的病因

痛風是一種先天遺傳代謝缺陷性疾病, 多因後天飲食中大量攝入富含嘌呤食物而誘發, 它的發生與多食高蛋白食物, 營養過剩以及長期飲酒有關[1]。先天遺傳後天飲食是造成痛風的兩個主要因素, 若無遺傳痛風體質, 則不容易因飲食過度而引起痛風, 但若有尿酸過高體質, 則可通過飲食控制來減少或預防痛風的發病。痛風的起因是尿酸過多, 尿酸則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3]。

痛風的分類

痛風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

原發性痛風占絕大多數 ( 90%以上)。屬先天性代謝缺陷疾病, 多具有家族性, 男性多見, 女性較少見, 僅在絕經期后偶有發生。臨床一般所說的痛風多指原發性痛風, 常伴有血脂代謝異常,肥胖、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等。

Advertisements

繼發性痛風主要由腎臟病、血液病及藥物、高嘌呤食物等多種原因引起,約佔痛風病的10%。

影響痛風發生的相關因素

①年齡: 原發性痛風以中年人為最多見, 40~50歲是發病的高峰,繼發性痛風的發病年齡多在中老年, 年齡越大, 發病率越高。

②性別: 男女之比為 20∶1,女性發病多在絕經期后。雌激素本身就有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故女性在經前很少發生痛風。絕經期后, 體內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 發生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機會相應增加。男性痛風發病率高的原因除男性的血尿酸高於女性, 大約平均增高 19%以上。其原因還包括: 男性體內有較高的雄激素水平, 雄激素可提高溶酶體磷脂膜對尿酸鹽結晶的易感性, 從而容易引起細胞反應,引發炎症; 男性喜飲酒, 酒精可抑制尿酸在腎小管的分泌, 減少尿酸的排泄;男性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 使體內尿酸生成增加。

③飲食:高嘌呤飲食是具有痛風素質者發病的促進因素。

④地區分佈:西方國家痛風患病率高於東方, 可能與西方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有關;沿海、發達地區痛風患病率高於發展內陸地區,其原因主要是沿海居民海產品攝入量明顯高於內陸地區;

⑤遺傳: 大多數研究認為痛風患者有家族病史, 且年齡越小發病有家族史的比例越高。

⑥肥胖:有研究表明, 青年時期體質量增加越多, 痛風發生的危險性越大, 飲食條件優越者易患此病。

⑦高脂血症: 75%~84%的痛風患者有高三醯甘油血症, 個別有高膽固醇血症。痛風患者為了減輕病情, 應減輕體質量, 達到生理體質量標準, 適當控制飲食, 降低高脂血症。

⑧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有 0.1%~0.9%伴有痛風, 伴高尿酸血症者卻佔2%~ 50%。

⑨高血壓: 痛風在高血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2%~20%, 25%~50%的痛風患者伴有高血壓。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 血尿酸增高者約佔58%。

⑩動脈硬化: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本身就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飲酒:飲酒使痛風發生的危險性增加。長期大量飲酒對痛風患者不利有三: 可導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 從而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可刺激嘌呤增加; 飲食時常進食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 經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 經過體內代謝, 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痛風的發病分期

通常分為 4 期: 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間歇期和慢性期

高尿酸血症期:無臨床癥狀,僅血尿酸增高。約 1 /3 患者以後有關節癥狀,但其中也只有10%的患者經過許多年以後, 才出現第 1 次痛風關節炎發作, 從此進入第 2 個時期。起病初期可僅有血尿酸持續性或波動性增高, 隨年齡增長癥狀出現率逐漸增高。血尿酸濃度愈高,時間愈長,痛風發病率也就越高。

急性期(痛風早期):又稱急性關節炎期,其臨床特徵: 發作期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的劇烈的紅腫熱痛, 關節活動受限,患處對溫度、觸摸、震動極為敏感,但通常在數日內至 1 周左右戲劇性地恢復正常。關節炎消退, 活動完全恢復, 局部皮膚由紅腫轉為棕紅色而逐漸完全消退。少數患者此時受累關節局部皮膚可出現脫屑和瘙癢, 為本病特有的癥狀, 具有特徵性意義。

足拇趾是痛風病的最好發部位, 大約90%的患者都有此部位的發作史。最初通常一次發作只侵犯一個關節( 90%)。

間歇期(痛風中期):間歇期可完全無癥狀, 可為數月或數年, 隨病情反覆發作間歇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 逐漸轉成慢性關節炎。從第 1 次痛風發作,到尚未出現痛風石的不痛期,稱為痛風間歇期。間歇期偶爾會有急性關節炎的發作。

慢性期(痛風晚期):又稱慢性關節炎期,由急性發病至轉為慢性關節炎期

大約在 10 年左右, 關節出現僵硬畸形、活動受限。 30%左右患者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併症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腦動脈硬化、心肌梗死。少數患者死於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參考文獻:

[1]關寶生,白雪,王艷秋,尹相林,李若男,周憲君,徐輝,杜文彥,邱洪斌. 痛風/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習慣的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誌,2014,02:455-457.

[2]姜貴雲,楊曉蓮. 痛風病的診斷評估與臨床特徵[J]. 中國臨床康復,2006,28:150-155.

[3]Luk AJ, Simkin PA.Epidemiology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Am J Manag Care 2005T11(15 Suppl):S435-4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