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與帝爭神——戰神刑天

刑天本無名,東海發鳩山鳳凰村人氏者也。小的時候比較勤奮,常年隨父母入山采樵。力氣特別的大,村中孩童咸不及之。和成年人相比也要身高數丈,力可拔山,乃村中第一勇士。然性溫和,樂善好施,並不仗勢欺人,村民們對刑天特別喜愛。

刑天少時,嘗入山采樵,于山中得一鉞,青銅所制,長逾八尺,上鐫「干戚」二字。刑天異之,攜之回村。至村,村民咸不能識,拭之,削金如泥。村莊皆驚嘩,莫不以為神。后數日,一巨漢名喚共工者至此,言知巨鉞由來。刑天與之,看畢,云:「此乃太古干戚神鉞,有開天闢地之能,吾乃水神共工,汝可拜吾為師,吾將教之。」刑天甚喜,遂拜之為師。數年藝成,共工遂走。時刑天父母俱亡,村中無留戀者,乃棄家,行走於天下。

Advertisements

刑天嘗至東海小村名喚流坡村者,村民咸曰:「吾村近日受夔牛襲略,民不聊生。」刑律天云:「吾通擒獸異術,可為汝除之。」村民皆喜。至夜,果見一蒼身、獨腿、無角之牛至村襲略,刑天即執干戚與之斗,苦戰三日,夔牛終不敵,為刑天收伏,令為坐騎。

刑天至於東海發鳩山,遇險炎帝少女女娃,於之游數日,心愛之,言於女娃。女娃垂首不語,刑天以為其不允,遂走。

后數年,忽聞女娃溺死,共工亦為天帝所殺,狂怒,執鉞騎牛,與天帝戰於常羊之山。帝於之斗數日,力漸乏,恐不敵,乃設一計,斬刑天頭,輒以常羊山石葬之,擲一石與之。刑天失頭,心大慌,拾石置於項上,則目不能視。狂怒,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帝懼之,遂逃,后又遣人逐夔牛於東海流坡山。

Advertisements

刑天至今仍於常羊山下操干戚以舞,因帝尤猶懼之,故天下呼之曰「戰神」。

刑天的故事在《山海經》有確切的記載,但是刑天是怎麼死的,這件事卻沒有被記載。   

刑天的事迹主要記載在《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爭神》中,最開始炎帝和黃帝爭奪神帝的位置,但是沒想到炎帝被黃帝大敗了。刑天在自己的盟友蚩尤被黃帝殺害之後,按耐不住了,最終和黃帝大戰了一場。最後刑天戰敗,被黃帝砍去了頭顱,葬在常羊山。刑天本應該這樣死去的,但是他並沒有。他失去了頭顱卻站了起來。他將自己的軀幹當成頭,站了起來,也就是說,刑天他沒有死。《山海經》這一書中記載刑天拿著自己的武器站起來揮動之後就沒有記載,沒有寫沒有了頭顱的刑天是不是被黃帝再殺了一次,也沒有刑天是不是死去了,也沒有寫刑天怎麼死的。

刑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被黃帝砍了腦袋,並把他葬在常羊山。但刑天竟然用兩乳為雙目,用肚臍作口,操持干戚來舞動,一直到現在仍然戰鬥不止,永不死去。

刑天到底有沒有死根本就沒有被記載,刑天這一人物本來就出自《山海經》,他是由《山海經》的作者構造出來的武將,如果在其書里沒有記載刑天的死亡,也就是說作為戰神的刑天一直都沒有死亡,既然他沒有死去,那刑天怎麼死的就不用再說了。

刑天成為勇猛將士的象徵,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戰鬥之神。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讚頌說: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讚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徵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曾引用此句激勵龍文章等川軍團的士兵,表示要奮勇抵抗日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