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如何治療初次複發的多發性骨髓瘤

來源:醫脈通血液科

隨著蛋白酶體抑製劑(PIs)和免疫調節劑(IMIDs)的應用,多發性骨髓瘤(MM)預后明顯改善,三葯聯合以及延長治療時間使患者獲得更深度反應、更多完全緩解(CR)、微小殘留病(MRD)陰性以及更好的無進展生存(PFS)和總生存(OS)。

然而,大部分患者最終仍會複發,複發后的治療具有挑戰性,每次複發都增加耐葯可能而影響療效,尤其是對雷那度胺和硼替佐米耐葯患者預后極差。

最近FDA和EMA至少批准了6種治療MM的新葯,包括IMID泊馬度胺、PIs卡非佐米和艾扎佐米,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製劑帕比司他、抗體伊洛珠單抗和達雷木單抗。法國的Harousseau教授在BLOOD發文,專註於複發MM的治療,尤其是納入新葯后的治療。

Advertisements

表1 2期研究中二線新葯有效性總結

可用的治療

二線新葯的有效性見表1,安全性數據見表2,新葯聯合老葯治療是主要研究方向,HDT/ASCT和異基因幹細胞移植也可用於複發MM治療。現有研究表明複發MM採用包含2個新葯的三葯聯合治療優於包含1個新葯的二葯聯合,現在有7項大型研究正在評估在RD或VD基礎上加入1種新葯的療效,三藥方案在反應率和PFS方面優於標準二葯治療,不過OS仍需進一步明確。

表2 新葯安全性總結

複發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複發MM的多個參數都會影響治療結果,具體見表3,疾病特徵是最重要的預后因素,但對治療選擇影響較小,三藥方案較二藥方案更優,尤其是快速進展的疾病,表現為高鈣血症、腎功不全、髓外疾病,此時需立即啟動治療,方案中需含有一個IMID和一個PI。

Advertisements

表3

年齡和併發症也應考慮,三葯在老年患者和腎功不全患者中仍優於標準二藥方案,併發症和既往治療副反應可幫助除外某些藥物,對某些患者尤其是離醫院較遠的患者,全口服治療可能更優。

以往曾行ASCT的患者,複發間隔是MM複發時是否選擇ASCT的主要依據;既往治療線數是重要預后因子;泊馬度胺和帕比司他對重度治療患者有治療活性,卡非佐米或愛扎佐米與達雷木單抗聯合對多線治療患者有效;既往IMID和PI治療結果也是重要預后因素,治療有反應且無明顯毒性反應者可再次應用或應用同類葯。IMWG難治定義指治療結束不足60天疾病進展或不耐受導致治療中斷,這解釋了許多MM複發時耐葯的原因。

治療目的

對終末期疾病且患者狀態差時,生活質量可能是主要治療目標,因此優選非毒性治療,儘管治療活性可能較差;其它患者複發后的主要治療目標是OS,首次複發后的治療尤其關鍵,通常以後的複發時間會更短。

研究證實複發后硼替佐米、雷那度胺和泊馬度胺優於大劑量地塞米松,現在正在比較新上市藥物是否優於RD或VD。PFS是複發后MM選擇治療主要依據,可能會轉化為OS改善。研究顯示含達雷木單抗的三藥方案較VD或RD更具治療活性,獲MRD可能性是雙葯3.5-5倍,一些高危細胞遺傳學MM也能獲MRD,目前達雷木單抗已成為MM治療的地標式進展,含該藥方案很快會成為複發MM的一線選擇。

病例1 硼替佐米+雷那度胺+地塞米松(RVD)誘導後行HDT/ASCT,雷那度胺維持治療1年後複發

2011年6月,53歲男性診斷為ISS1IgGκMM,無併發症,MRI見椎體壓縮改變,FISH未見t(4;14)和17p缺失。參加IFM 2009研究進入移植組,接受3周期RVD誘導治療、HDT/ASCT、2周期RVD鞏固、1年雷那度胺維持,2013年1月停止治療。

誘導治療后獲得VGPR,HDT/ASCT后獲CR,維持治療后仍為CR。2016年3月血清電泳出現異常峰,因無癥狀未治療。每2個月一次的電泳顯示M蛋白成為逐漸增高,2016年達12.5 g/L,仍無癥狀,但啟動了卡非佐米+雷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療。

第一個問題是應當何時開始治療。當複發時存在癥狀,治療應立即開始以緩解癥狀、避免器官損害。本例患者生化複發不伴癥狀,此類M蛋白緩慢上升的患者多採用嚴格觀察等待的處理,如果可能應盡量在出現癥狀前開始治療,M蛋白倍增時間<3個月提示應開始治療。

第二個問題是治療方案的選擇。在過去患者將會接受RD方案,因為曾暴露於雷那度胺且對藥物敏感,最新三葯研究顯示達雷木單抗+雷那度胺+地塞米松的PFS和CR率更佳,不過達雷木單抗在許多國家仍未上市。

當然患者也可嘗試其它方法,因其硼替佐米仍敏感,IMID+PI也是合理選擇,因一線時VRD優於RD,因此推測複發時也是VRD優於RD,新葯卡非佐米和愛扎佐米是否優於硼替佐米,目前仍不可知,不過卡非佐米對硼替佐米耐葯者仍可能有效,而且外周神經病發生率明顯更低,但有更多心臟併發症,有心臟疾病患者應謹慎,愛扎佐米耐受良好,全口服方案更方便。

此外伊洛珠單抗+雷那度胺+地塞米松也是一種治療選擇,特別是老年患者,其耐受良好。在低收入國家仿製的硼替佐米聯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或聯合環磷醯胺+地塞米松也是一種選擇。

第三個問題是HDT/ASCT的適應症有哪些。根據指南當第一次移植后複發時間超過2年時可以考慮二次HDT/ASCT ,不過數據多源於非新葯時代,需要更多研究支持。在美國多數適合移植的患者一線並非行HDT/ASCT,而是RVD治療,複發時採用移植。IFM 2009研究現有數據顯示一線HDT/ASCT的PFS更長,但OS無明顯改善,因此延遲HDT/ASCT是一種有意義的選擇。

病例2 ISS3和高危細胞遺傳學且適合移植者應接受雷那度胺維持治療

患者男,54歲。2011年1月診斷κ輕鏈型MM,ISS3,骨損害,t(4;14)和17p缺失,招募入IFM 2009研究的移植組,RVD誘導后CR,HDT/ASCT后仍CR,2周期RVD鞏固,雷那度胺維持治療6個月後複發,給予VCD治療。有學者認為低劑量雷那度胺維持治療時複發,增加雷那度胺劑量或增加一種新葯仍有效,至少對標危患者有效。

Harousseau教授的經驗是繼續雷那度胺挽救性治療的結果並不好,患者應為雷那度胺耐葯。不過該患誘導治療VRD有效,VRD鞏固治療后>6個月才複發,因此PI可用,硼替佐米可部分克服t(4;14)相關不良預后,對17p缺失的數據有爭議,VCD方案是合理選擇。硼替佐米與新葯聯合,如達雷木單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明顯優於硼替佐米其它聯合,因此一旦納入保險,該方案是雷那度胺耐葯患者首選。泊馬度胺對高危患者有效,與VD聯合的治療前景看好。

一些患者對雷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同時耐葯,此時二代PI可考慮,泊馬度胺與地塞米松和環磷醯胺的聯合也可考慮。達雷木單抗與硼替佐米/雷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聯合對二葯均耐葯患者是否有效仍未知,需要進一步評估。

該患HDT/ASCT后不足2年複發,不適合挽救性ASCT,不過HDT/ASCT可以橋接減低劑量強度的異基因移植,不過移植后標危患者GVHD的死亡率很高,高危患者複發仍很常見,所以異基因移植不應作為常規。

病例3 老年患者MPT后複發

2012年3月,一名73歲患者診斷為MM RISS1,伴有超重、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接受馬法蘭+強的松+沙利度胺(MPT)治療,共18周期,外周神經病輕微,最大反應為VGPR。2014年8月因骨損害癥狀證實複發,接受Rd治療,再次獲VGPR並持續12個月,2015年第二次複發,接受皮下硼替佐米治療。

第一次複發時患者雷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均未應用過,二葯均可使用,因為患者年齡和併發症,需考慮同時應用IMID和PI還是序貫應用。對於老年合適患者,三葯聯合可耐受時為優選,但對於身體狀態較差患者,三葯獲益並不明顯,因毒性較為突出,尤其是血液學毒性,因此治療方案的選擇應仔細評估。此例患者序貫應用主要是為了減少毒性風險。

總結與展望

MM是慢性疾病,每次複發均應考慮新葯治療,但現在還不能明確治療最佳順序。第一次複發患者的治療選擇見圖1,雷那度胺和硼替佐米是耐葯還是敏感是首要考慮因素,后線治療也採用同樣策略。治療選擇還要兼顧患者特徵,包括年齡、一般狀態、腎功能和併發症。

不過新葯價格昂貴,尤其是三葯聯合時,是治療選擇的主要障礙,因此今後還需要研究進一步明確第一次複發后的治療持續時間,需要證實PFS獲益是否能轉化為OS獲益。

CD38單抗的治療活性也非常不錯,現在應用較多的是達雷木單抗;一些新葯也在不斷湧現,如BCL2抑製劑venetoclax,對部分MM有治療效果,Selinexor能抑制輸出蛋白1活性,對MM也有治療效果,HIV蛋白酶抑製劑nelfinavir增加MM對PI的敏感性;此外免疫治療也在篷勃發展。

總之,第一代新葯的問世使得MM的OS大大改善,希望二代新葯的問世能進一步改善MM患者生存。

圖1 初次複發MM的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How I treat first relapse of myeloma.Blood 2017 130:963-973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Ruby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