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沉肩墜肘

經常聽說中國功夫里講沉肩墜肘,

那麼沉肩墜肘到底是什麼呢?、

我給大家詳細的解讀一下:

首先,沉肩墜肘 要求是沉肩而不是松肩。

拳論講「上如浮雲,下如流水」,

所以「沉」應該是向足下沉,

也就是肩井穴與足下的湧泉穴相通。

墜肘,不是由肩到肘,而是由手腕部向肘部松墜,

形成肘與肩和手腕部的一個漏斗形。

肘尖要有接地感,既能形成上如浮雲的意動,

也能走出上臂的支撐、前臂的旋動、

手腕的松轉靈活,同時也不失中,

可以說肘是定位點,前臂和手是運動點。

肩是松沉的第一關卡, 沉肩墜肘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是後面還有一句就是(沉肩,墜肘)提腕,坐腕,

跟立掌勁透指,為何呢?

因為手掌是上半身勁的出口,

如果肩沒有松透的話勁就無法貫串出去,

如此就會僵硬,一般為了要掩飾此一缺點,

Advertisements

很多內家拳師變成了慢慢來,比手划腳的拳法,

這是錯的,太極拳也好,形意拳也好,

要能慢能快才對!

沉肩墜肘,是內家拳對上肢運動狀態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這一點,其本質在於肩胛骨的松沉與外展,

也就是說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墜肘」。

肩胛骨的基本運動為上提、下沉、內對縮、外展四種,

所謂力走後背,實際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發力時,

力沿脊柱上傳,至肩胛骨部,通過肩胛骨的支撐傳導作用

(肩胛骨處在沉下外展狀態),傳遞給臂、手。

要求在發力之時根節催,逐節的傳到臂,手。

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說不明白,越說越糊塗。

其實就是耗的肌肉沒勁了,筋就抻開了,

筋一開就不用別人給講了,自己就明白了。

如果能把肩松下來,手就沉了,這是個標準。

Advertisements

利用手的沉勁,進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頸、背的筋腱抻開了。

這樣勁才能順著脊椎沉下去,然後才能談到練腰。

我的手現在隨便一放就能把普通人打的痛入骨髓。

就是沉肩墜肘到位,力量一沉到底。

肩的放鬆,須與肘相隨,肘的曲墜,

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

使之達到松沉境地。

尤須注意的是,要與「頂勁」配合,

與「頂勁」配合起來,才能體現出輕靈勁勢,

否則,就會導致

「上盤神不頂,一身難輕靈」的毛病。

這裡,要特別留神,「頂勁」時,

「肩」不能相隨俱上,相反,

肩要松沉,肘要曲墜,勁向底下,

這樣,有頂有沉,有上有下,

對拔對拉,就出現一種伸展虛靈勁勢。

再就是與「開背」協作好,

因為,兩臂與胸背相連,與「開胸」協作好,

可增大兩臂的靈活性,增強兩臂的氣感;

在與「開背」協作,結合「頂勁」,

「拔」背(一種勁道)的感覺,就明顯地出來了。

這些與肩直接相關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

肩(上盤)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

松肩的意念是:

肩部像是一個「鐵環」,臂上端像是一個「鐵鉤」,

把臂上端的「鐵鉤」掛在肩部的「鐵環』上,

臂一甩動肩就鬆了。

還可以想,手就像掛鐘的「鈡擺」在不停的擺動,

這樣,就能找到「手如灌鉛」的感覺了。

另外,在平常練功時,要多做擴胸、甩臂、壓肩等動作,

以利於拉長肩部的筋腱、肌肉 。

松肩必須空腋,當肩往下松時腋是空的、虛的,

不要夾著膈肢窩,肩胛骨往外撇一點,同時略向前移,

就是肩膀上的骨尖微微外開並前送,稍微一轉。

這時,胸含了,背拔了,肩鬆了,腋虛了,氣通了。

你會感覺到身軀如同「撥浪鼓」,兩手如同「鼓墜」,

「撥浪鼓」(身軀)一轉,

「鼓墜」(兩手)就「嘣嘣」

的打在「鼓皮」上。

這就是松肩的效果。

肩關是最難松。「松肩」忌壓肩,

要順著兩側45度斜下松落,

將肩井穴張開,降於湧泉穴中。

如何才能鬆開關節?

首先是鬆開關節之間的腱,接著骨,

要不斷的鬆開關節之間的腱。

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

我們習慣於拉緊,應不斷的放鬆。

當我們初學時,動作是緊繃繃的。

我們學習知道那些動作是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運而後動的動作。

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

腳三關中踝關最難松。

可隨時隨地單獨練的方法:

第一種練法是用意念放鬆「肩井穴」,

忘掉肩關節,想象肩胛骨與鎖骨分開而下沉。

第二種練法是用意念去指揮著鎖骨,

通過鎖骨的兩邊對拉鬆開肩胛骨,

自然的就出現了沉肩的效果。

會英門小編提示:

在下方評論區提出您的問題,我們會統一回復。

(為了讓更多武術愛好者了解更多傳統武術內容,

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關注我們的微頭條可獲取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