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下)

本篇分為八個部分。

第六部分。講述人體與環境的關係。皇帝問道:我聽說上古的聖人,講求人體形態。分辨內在臟腑,了解經脈分佈,交匯貫通六合。依照經脈循行路線,氣穴之處各有名稱;肌肉空隙及關節,各有起點;各個部位或逆行或順行,各有條理;與四時陰陽都有綱紀,環境與人體相互聯繫都有表裡。這種說法正確嗎?

第七部分。講述岐伯回答環境與人體的關係,和萬物的相生相剋。岐伯回答說:東方應春,太陽升起,日暖風和草木生髮。木氣能生酸味,酸能滋養肝氣,肝氣滋養於筋,筋膜則又能養心,肝氣關聯於目。它在自然界微妙無窮。在人們的認知世界里生化萬物。大地生化,所以能產生一切生物。人們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就產生智慧。宇宙是變化莫測的。變化,在天空中為風氣,在地面為木氣,在人體為筋,在五臟為肝,在五色為蒼,在五音為角,在五聲為呼,在病變為握,在七竅為目,在五味為酸,在情志為怒。怒能傷肝,悲能抑怒;風能傷筋,燥能抑風;過酸能傷筋,辛能抑酸。

Advertisements

南方應夏。陽盛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滋長心氣,心氣化血氣,血氣足生脾,心氣關聯於舌。它的變化在天為熱氣,地為火氣。人體為血脈,在五臟為心,五色為赤,五音為徽,五聲為笑,病變為憂,在竅為舌,五味為苦,情志為喜,喜能傷心,恐懼抑喜,熱能傷氣,寒氣抑熱,苦能傷氣,鹹味抑苦。

中央應長夏。長夏生濕,濕於土氣相應。土氣生肝,肝能滋養脾,脾能滋養肌肉,肌肉豐滿又能養肺,肺氣關聯於口。它的變化在天為濕氣,地為土氣。在人體為肌肉,在五臟為脾,五色為黃,五音為宮,五聲為歌,病變為噦,在竅為口,五味為甘,情志為思,思傷脾,怒氣抑思。濕氣傷肌肉,風氣抑濕氣,甘味傷肌肉,酸味抑甘味。

西方應秋。秋氣急燥,燥與金相應。金生辛,心能養肺,肺能養皮毛,皮毛潤澤養腎,腎氣關聯於鼻。它的變化在天為燥氣,在地為金。人體為皮毛,五臟為肺,五色為白,五音為商,五聲為哭,病變為咳,在竅為鼻,五味為辛,情志為憂,憂能傷肺,以喜抑憂。熱能傷皮毛,寒抑熱。辛傷皮毛,苦抑辛。

Advertisements

北方應冬。冬生寒,寒與水相應。水生咸,咸養腎,腎滋骨髓,骨髓充實則養肝。腎氣關聯於耳,它的變化在天為寒氣,地為水氣,人體為骨髓,五臟為腎,五色為黑,五音為羽,五聲為呻,病變為戰慄,以竅為耳,五味為咸,情志為恐,恐能傷腎。思抑恐,寒能傷血。燥(濕)能抑寒,咸能傷血,甘能抑咸。

第八部分。總結萬事萬物的對稱性。所以天地在萬物的上下,陰陽如血氣和男女相對峙,左右為陰陽運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熱,是陰陽的象徵。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存的原始能力。所以說陰陽是相互為用。陰在內,為陽之鎮守;陽在外,為陰之役使。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