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分析——痹證

病例分析

李某,男,30歲,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覺左半身及雙目發涼,即在夏天,怕涼部位也需蓋衣被,平時易疲勞,勞累後頭蒙疼,休息后可減輕,時覺腰痛,納可。病情癥狀加重與感受風寒、勞累有關。現症見:左半身及雙目發涼,頭蒙疼,腰痛,納可,二便正常,舌質稍暗紅,體胖大,苔白膩,脈沉弦細。

中醫診斷:痹證(脾虛肝鬱,外受寒濕)。

方葯:党參12g,土炒白朮10g,茯苓12g,陳皮10g,旱半夏10g,香附10g,砂仁10g,厚朴10g,西茴10g,烏葯10g,桂枝5g,白芍10g,枳殼10g,木香6g,鬱金10g,沉香3g,乾薑10g,雞血藤30g,威靈仙15g,川芎10g,甘草3g。14劑,水煎服。

二診

癥狀有所好轉,今來複診。現症見:左側肢體勞累時發涼,雙目偶有發涼,常覺咽部疼痛、咽干。舌質淡紅,體稍胖大,苔白膩,脈弦滑。守上方加知母12g,桔梗10g,牛蒡子10g以清熱利咽,14劑,水煎服。

Advertisements

三診

左側肢體及雙目發涼癥狀較上次明顯減輕,講話后咽喉部不適也有所減輕(以前講話10分鐘后自覺咽喉部不適)。現症見:左側肢體稍覺發涼,雙目輕微發涼,咽喉部不適,長時間講話后咽喉部疼痛,有時咽中有痰,色白而粘,易咳出,舌質淡紅,體稍胖大,苔薄白,脈弦滑。守上方加獨活10g、丹參15g以增強祛濕活血之功,15劑,水煎服。

四診

患者左側肢體發涼明顯改善,立秋後肢體偶有發涼感覺,雙目發涼癥狀消失。舌質稍淡,舌體胖大,舌苔薄白稍膩,脈弦細。守上方加制川烏6g,制草烏6g,羌活10g,蒼朮10g,制附子10g以增強溫陽祛風除濕之力,15劑,水煎服。

五珍

患者癥狀消失,飲食可,二便正常,舌質淡,體胖大,苔稍白膩,脈沉弦。守上方去制附子、藿香,加党參15g,澤漆15g,秦艽12g,白芷10g。15劑,水煎服,以鞏固療效。

Advertisements

治療結果:左半身及雙目發涼、頭蒙痛等癥狀消失。

隨訪結果:停葯半年後追訪患者,病症未再複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