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西亞大教堂的「三重門」,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各自精彩

文/圖 沖寒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到歐洲旅遊,每到一城必參觀教堂,久而久之竟有些審美疲勞,以至於完全分不清此和彼。當然也有例外,譬如說鬼才設計師高迪的傑作,修了一百多年還沒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如位於袖珍國家梵蒂岡,被視為藝術瑰寶的世界第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再個性化的教堂還有捷克的人骨教堂,位於芬蘭赫爾辛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岩石教堂,北極之門特雷姆瑟的北極大教堂等等。

瓦倫西亞教堂

而我在西班牙遊覽的瓦倫西亞大教堂,雖沒有以上列舉的教堂的宏偉或奇巧,但其建築風格多元化的特色,卻讓人印象深刻。單單這座教堂的三個大門就分別呈現羅馬式、巴洛克式和西哥特式三種風格,參觀教堂的同時正好可以實地普及一下建築藝術的知識,倒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Advertisements

瓦倫西亞大教堂

先來說說這座城。從巴塞羅那驅車300多公里抵達瓦倫西亞古城,天色已暗。桔黃色的燈光投射在瓦倫西亞大教堂的老牆上,映出斑駁的樹影,像是一張年代久遠的書籤,上面滿是歲月的痕迹。公元前13世紀,那時的瓦倫西亞被稱之為「羅馬」,一直等到一千多年後真正的古羅馬帝國的將士到來時,它才被改成現在這個名字。

特洛伊的海倫

有關這座古城的名字,與史上那場爭奪最漂亮的女人海倫的特洛伊戰爭有關。相傳特洛伊城被攻陷后,一部分意志頑強的人逃到了西班牙境內,發現了一座被稱為Valencia的小城鎮,並根據自己的語言將它翻譯成「羅馬」。一千年以後,古羅馬人來到伊比利亞半島時,意外地發現這裡居然也藏著個「羅馬」,於是將它的名字還原成了本來的叫法。在先後經歷過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洗劫,佛朗哥政府的獨裁統治后,直到1982年,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最終成為了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

Advertisements

瓦倫西亞老城

目前的瓦倫西亞是西班牙的第三城市,和巴塞羅那一樣東臨地中海,這個由希臘人創建的城市,後來分別被羅馬人、阿拉伯人、摩爾人、哥特人統治過,13世紀又成為猶太人的聚集地。有句話說得好,建築是石頭寫成的史書。走在古城瓦倫西亞街上,看街道兩旁融合羅馬、哥特和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古老建築,真是深以為然,比起文字記錄,那些曾經的朝代更迭和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在這些建築物上面呈現得更為直觀。

瓦倫西亞大教堂

如果想讀懂瓦倫西亞這座老城的歷史,最便捷的途徑莫過於到城中的瓦倫西亞大教堂走一走。建於1262年的瓦倫西亞大教堂至今幾經變遷,這裡曾是西哥德人主教堂的原址,剛開始是以哥特式風格修建。摩爾人統治時期改為清真寺,又有了清真寺的圓頂。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后,摩爾人被趕走。第一任瓦倫西亞主教將清真寺祝聖為天主堂,當時牆上還遺留有古蘭經銘文,後來被拆除。因此,目前我們看到的瓦倫西亞主教堂,就包含了羅曼式、法國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元素這麼多種風格。

米格雷特鐘樓

大教堂哥特式風格的米格雷特鐘樓高50.85米,是瓦倫西亞的地標。登上鐘樓207級台階到塔頂,可盡覽瓦倫西亞老城區。在教堂的一側,我們又可以欣賞到羅馬建築的紋飾和玫瑰窗,而教堂的三道門,呈現三種不同的風格,新羅馬式的正門,典型的拱券結構和柱子雄渾莊重,象徵著權威;巴洛克式的南側宮門,是富麗的裝飾和雕刻,極盡文藝和細膩;北側使徒門尖塔高聳,走的是哥特式風。可以說,走過這三重門,幾大風格的建築風貌已經瞭然於胸,再也不用擔心患「臉盲」。

夜間美麗的建築

而瓦倫西亞之所以讓人記住,還因為教堂里陳列著傳說中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所用的餐杯,是一隻小巧的瑪瑙杯。它於15世紀由阿拉貢國王贈送給該教堂。我們參觀瓦倫西亞大教堂時,正值古城華燈初上時分。靜謐的石板巷道里,傳來陣陣輕快的腳步聲,迎面走來的男女,個個衣裝筆挺,有年輕的夫婦手挽著手,也有拄著拐杖的老人,臉上慈善有愛,緩緩地走進了瓦倫西亞大教堂。今晚,似乎有重要活動在這裡舉行,教堂內坐滿了人,但大家都很安靜,聖樂在空曠的教堂內迴響,周圍的人一臉的平靜和肅穆,我們身處其中,內心不由得也跟著虔誠起來。

燈光下美麗的牆和樹

在這個西班牙古城瓦倫西亞逗留的一晚,與素不相識的人們坐在教堂里,心裡默默祈禱,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這種奇特的體驗原本並沒有列入旅途計劃中,至今想來仍然難忘。我想,這也是我在走過那麼多的教堂里,記住瓦倫西亞大教堂的理由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