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回顧:中國基金會發展的排頭兵,數量穩居全國第一,為什麼是廣東?

近日,一組來自基金會中心網的數據讓廣東公益人倍感「神氣」:截止2018年1月15日,廣東省基金會數量達到964家,排名全國第一。比第二名北京市多近200家。自2013年起保持每年100+基金會……在中國基金會舞台的聚光燈下,廣東基金會釋放了滿滿的正能量。

30多年來,秉承改革風氣之先的廣東在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探索出一條令人矚目的社會體制改革之路。基金會快速發展,正是其結出的碩果。

為什麼是廣東?

在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看來,廣東省基金會數量拔得頭籌,「政策的推動功不可沒。」在1月17日舉行的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廣州峰會暨廣州基金會季度論壇(2018·春)上,王福軍局長如此表示。

Advertisements

2014年2月,廣州市被民政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王福軍局長認為這是為廣東省基金會的發展提供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在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廣州峰會上致辭)

以此為契機,廣東全面落實國家、省和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著力推行「五個全面」,即全面探索社會組織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行社會組織年度報告、全面加強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全面放開社會組織公募權利、全面深化社會組織黨的建設。

這些舉措最終讓基金會遍地開花成為可能。「發展環境優化了,活力也就有了。」王福軍局長說。

Advertisements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基金會蓬勃的背後,更是一個個的政策「東風」,《廣州市募捐條例》、《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辦法》、《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重磅出台,為基金會發展保駕護航。

廣東省秉改革開放之先,不但GDP總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而且打造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樣板之城。在過去數年內廣東在探索社會組織管理登記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並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政府包管一切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觀。與此相適應,廣東省包括基金會在內的各級社會組織的迅速發展成為可能。它們承接大量社會管理與服務職能,成為「小政府」服務「大社會」的橋樑與紐帶。

社會體制改革,正是近年來廣東基金會發展的底氣所在,也繪就了廣東省基金會的高「顏值」。

在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研究員胡小軍看來,對於深厚傳統慈善文化的繼承也是廣東基金會突猛進的原因之一。廣東省屬嶺南地區,嶺南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有廣泛包容性和求真務實性,這恰好是慈善事業所需要的社會文化環境。基金會發展要靠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要靠文化依託,文化的根基深藏於歷史傳統。

此外,2017年3月16日廣州提出創建全國「慈善之城」計劃,計劃用四年時間建成引領國內、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慈善之城」。「這對於建基廣州的基金會發展而言,是重要的機遇。」胡小軍說。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研究員、

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副院長鬍小軍 )

「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王福軍局長表示。

如此,在基金會領域,廣東無疑會繼續成為排頭兵。在改革開放走過近四十年,我國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矛盾,廣東在社會體制改革領域的發展成就,將有利於創新的發展優勢,領跑全國。

「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基金會」

進入新時代,將對包括廣東基金會在內的中國公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廣東基金會將何去何從?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胡小軍看來,隨著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的深入推進,廣東省基金會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正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和趨勢,孕育著新一輪的發展新機遇。

首先,基金會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最典型的案例是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受福田區政府委託,成為紅樹林生態公園的管理方,這是全國首個託管城市生態公園的基金會。這一探索對於基金會工作模式的創新具有很好的示範和啟示價值。

其次,基金會的平台功能正在凸顯。隨著互聯網公益的迅猛發展,受其影響和驅動,一些基金會開始嘗試搭建項目對接、聯合勸募等功能多樣的平台,積极參与區域或行業公益價值鏈的打造。例如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等在這方面都有著很好的實踐。

第三,資助型基金會數量增多。在民政部「募用分離」政策的引導下,面向一線公益慈善組織或社會服務機構開展資助的基金會數量逐漸增多,例如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在青年公益組織以及農村社區婦女服務組織的培育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第四,社區基金會的成長加快。以深圳市的最先探索為標誌,社區基金會的理念和模式正在得到廣東各地政府和民間的積極認同。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深圳市南山區蛇口社區基金會、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等本土社區基金會的實踐有力推動著社區慈善的創新發展。

最後,以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60億慈善捐贈計劃為代表,廣東省基金會在新型捐贈模式和戰略慈善探索和實踐中,具有很強的引領性,也對國內慈善生態帶來深刻影響。

儘管廣東基金會數量領先全國,而且呈現一些獨有的特徵,但在王福軍局長看來,基金會在打造廣州特色,鑄造公益品牌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努力。「在廣州市登記註冊的主要是非公募基金會,對比其他發達城市來看,數量還相對較少,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基金會比較缺乏。」可以說,這是廣東基金會前行面臨的最大挑戰。

對於未來,王福軍局長也提出要求,是學習他要求本地基金會既要學習外來的精華,也要立足本土,結合本市社會發展需求及自身使命,實現基金會的項目化運作和可持續發展。二是合作,希望其他地區的基金會來廣州開展項目與合作,共同推動廣州基金會的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真心期待,新時代下的廣東基金會能破浪前行,在補充現有公共服務體系、對社會資源和財富進行再分配、倡導先進價值理念、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創新等方面繼續有所作為,續寫歷史的新輝煌。

(來源:善達網)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