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北大營歷史真的很悠久!這裡的航拍片為證

日軍侵華前航拍的錦州北大營

當年日本想佔領錦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大營,這個位置太重要了!北大營位於錦州市太和區營盤鄉金家屯南,佔地約17垧(東北地區1垧一般合1公頃)。原為金家屯農民菜果園或大田,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該地近似正方形,北為金家屯,西傍崗坡,東臨河水,南控沈山路,可謂有山、有水,進可攻、退可守,雖區域不大,但交通極為便利。

   清朝滅亡后(清在錦州統治269年,即公元1642年至1911年),在軍閥張作霖的統治之下,為了擁兵自重,豐滿羽翼,在錦州建立了旨在訓練軍隊、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北大營。

1934年日本人航拍的錦州北大營,因其址是在錦州的東北方向,因此又可稱東大營

民國11年(1922年)秋,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奉軍失敗,損失慘重。在此戰爭中,大部分奉軍缺乏訓練,不懂戰術,只靠綠林那一套,故而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便迅速瓦解。但在瓦解中,軍校畢業的新派軍人表現得卻比較出色,「敗而未潰」。其他人指揮部隊撤退時,還要靠新派斷後。這一幕幕情景,給了張作霖一個很大的啟示和教訓,使他認識到加強軍事訓練的重要性。張作霖回到奉天以後,一方面在政治上玩弄東北自治把戲;另方面,在軍事上提拔新派姜登選、韓麟春成立軍事訓練組織「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建立「陸軍東北講武堂」,郭松齡為教官。同時在葫蘆島建海軍,並開始建空軍。

Advertisements

日佔時期的錦州北大營全景

  北大營因其址是在錦州的東北方向,因此又可稱東大營。原來,張作霖打算在瀋陽附近的新民縣建立大營,但后因張作相認為錦州地理位置重要,且建大營有利可圖,遂力爭在錦州修建。當時大營院內有2000多間房屋,且十分講究,材料是上等松木、雕石、青磚,前為帶甬路式走廊。設有士兵營房、軍官宿舍、上課講堂、軍訓操場、射擊靶場、攀騰跨越場等。在這裡,對前來受訓的軍人以講課的形式進行軍事技術業務知識的培訓;實行「精兵主義」,規定各部隊所學學科,採取考試辦法提拔軍官,廢除以前靠關係的推薦制度;發行軍事雜誌、講義以及官兵的基本知識課本;堅決不準吃空頭餉,如發現立即處分;對士兵們吸食鴉片的要懲處;凡軍人年17歲以上、40歲以下的身份不明,無保人者還要淘汰;廢除以前營長以下各級軍官的指揮刀、軍服,軍官要戴上階銜,每日定時上課,操練戰鬥軍事科目。

Advertisements

日佔時期的野砲兵第八連隊正門北大営

 

北大營訓練的兵種主要是步兵、騎兵、炮兵,訓練比較嚴格。此時,張作霖受日本的扶持,除從關內掠奪來的十幾架飛機留於瀋陽外,還從日本購進飛機,在錦州北大營西南角地勢平坦的地方修築了飛機跑道,用此飛機訓練飛機駕駛員。另外,北大營南修有鐵路,可以使大營院內運輸直接和沈山鐵路線連結,瀋陽兵工廠生產製造的各種武器、彈藥、被服、給養可以直接運進大營。

日佔時期的錦州北大營司令部正門

九一八事變后,1931年10月8日,東北邊防軍第二十八師所在的東大營遭到日軍的轟炸,1932年1月3日錦州地域被日軍佔領,北大營也被攻佔,這裡隨後成為日本關東軍野炮兵第八聯隊的駐地和錦州警備司令部所在地。錦州警備司令部后劃歸偽滿軍第五軍的管區,轄有混成第二十四旅、第二十五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