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億元村,如今變破敗空心村,吃飯成問題

初冬時節,山西大同市西部山區里一片沉寂,而十年前這裡卻是令無數人嚮往的財富之地,大小煤窯星羅棋布,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據向上創業了解,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煤炭需求猛增,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秦家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

當年在城裡打工的,每個月也就是二三百塊錢,在秦家山村打工的最少一千五百塊錢一個月,到年底還有分紅,村民一戶能分兩萬塊錢左右。

在那個年代,城裡都少有的「萬元戶」,在這裡不是稀罕事兒,因為家家都是。村集體給村民建起了十幾棟二層小樓,並且建設了醫院、學校、敬老院、劇場等一大批配套設施,這裡村民過著讓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十里八村都來這裡舉辦村運會,看病也要來這裡的村醫院。

Advertisements

然而這種躺著煤堆里數錢的日子在2008年戛然而止。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煤炭價格大跌,伴隨著礦產資源日漸枯竭,以煤為生的秦家山村從此一蹶不振。而且大同在長期大規模的煤炭開採中,形成了約1687平方公里的採煤沉陷區,無法居住和耕種。

據向上創業了解,為了解決採煤沉陷區這些遭到破壞的閑置土地,2015年6月,國家能源局首個「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項目在大同落地。

光伏項目為大同的經濟轉型找到了方向,為幾十年難以破解「一煤獨大」的經濟發展模式找到了突破口。

山西省大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明生:大同這片土地上,老天也是先天的一個因素,也是非常好的,光照二類地區。再一個它要有一些電網的接入與消納具體的條件,採煤過程中需要供電,形成了穩定的220千伏的環網。我們這一塊區域它這個電網就是很堅強的,這在別的地區也是少有的。搬遷以後老百姓就是離開那片土地,土地它是閑置的。恰恰給光伏產業,就騰出了空間。

Advertisements

樓主在嘉興互聯網+創業空間參加光伏技術的專題討論會時,曾記過一筆賬,山西省大同市發展光伏產業,村民每人每年能夠拿到600元,加上退耕還林補貼,加在一起村裡每戶一年可以拿到補助2000多元,這也成為了眾多村民的生活保障錢,通過光伏項目村民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秦家山村的轉型其實也驗證了國家對於高新技術行業的大力扶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