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當心已倦怠

連續好幾個月沒有休息,感覺心特別累,職業倦怠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職業倦怠的透視。如今高速運轉與發展的社會,到處充滿了職業競爭和職業倦怠。你目前的狀況,雖是這一普遍現實的一瞥,卻也令人感受到職場的殘酷性,嗅到了一股職場如戰場的硝煙味。

職業倦怠向我們透視了什麼呢?當然,首先使人想到的是社會壓力,大多數人還為滿足生存所需,拼搏在原始積累的發展中,同時還面臨有受教育、就醫、就業難的壓力;即便在穩定的職業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執業者,是頂著職業本身的風險+工作量的壓力;更多的年輕人卻是徘徊在就業、職業選擇與發展的憂患中...在還未達文明富足、社會對人安居樂業有保障的時候,人們的倦怠,情勢難免。

同時我也疑惑,職場真有那麼殘酷嗎,不僅是競爭的殘酷,還有那對員工精力的虐奪、壓榨式的殘酷?你的故事,包括聽到看到的許多故事,的確存在這一壓榨模式。誠然,如果企業執行的就是這一狼性、虐奪式的經營,那個體的倦怠則是被迫的。人,總歸是人,不是工作的機器。那麼,個體需要考慮的是,你能否拒絕這一虐奪性工作?若不能,你是否有力量做「機器」?

Advertisements

假如排開企業的虐奪性文化,職業倦怠感的產生,也有來自個體自身的。比如在同樣高壓力的職業中,如醫生或教師,一般人是能勝任和處理壓力的,而有些人經常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耗竭感。這一職業倦怠或耗竭感,這多半是跟個體的心態和能力有關。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弄清你的倦怠有哪些、源自哪裡。

走出倦怠,是需聽從內心的聲音。當心身極度疲憊時,我們都知道應該歇下來休整。可很多時候,人不由自主,深陷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焦慮。處理這一衝突,我們需要冷靜覺察自我內心的兩個聲音,哪個更有理、有力?而作取捨。

就你講的情況而言,休整也應是有多條路:爭取減輕超負荷的工作量、請工休或病假、辭職。但似乎你哪種都不可行,猜想你之所以不能的原因,許是面臨了對休息(或辭職)的風險。不妨自我分析一下,那風險是什麼呢?風險是有理由、不可克服的,還是你一廂情願的臆想?若是前者,你需要清楚自己,有無承受虐奪性工作壓力的能力,這包括體力、精力、回報所產生的動力、以及對企業文化的認同?若確認無力接受,就應放棄。

Advertisements

若是後者,這自然是你的自信和閱歷不夠,至少你對工作的選擇或勝任力上,缺乏信心和掌控感。在這一基礎上,當遇職業或其他事情的瓶頸時,很容易出現患得患失的高憂慮、所謂的身心疲憊感。那麼,是否辭職則不是關鍵,哪裡都可工作,關鍵是在生活中,需要磨練自己的擔當和抉擇能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