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面試,真的有不公平存在嗎?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已經落下帷幕,經過對答案,考的好與不好,能不能進面試,自己差不多也心中有數了,接下來大家要面對的就是面試環節,提到面試,很多考生就開始擔憂,問,面試是不是很黑啊?沒關係是不是進不了啊?小編真的想說,同學,內心戲太多了!

當然,小編也能理解為什麼考生會有這種顧慮,因為有人說啊,什麼人呢?

一是考不上的考生,不肯承認自己實力不行,不是自己的問題,那是誰的問題呢?當然就是制度不公平咯!考試有黑幕咯!考上的人都是有關係的咯!

二是沒經歷過公務員考試的人,按照傳統的官僚思想想當然的認為,想「當官」沒人沒關係哪能行?並且會將道聽途說的事情演變成自己的?「朋友、親戚」傳播出去。

到底有沒有不公平的情況存在呢?我們先看看關於國考面試組織的一些情況:

Advertisements

1、考官組成

能參加國家公務員面試的考官都是需要持有省級公務員面試考官證的,筆試隨隨便便一位公務員就可以,這個面試考官證自然也是需要通過培訓才能獲得的。

2、考官分配

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面試考官是各省互調的,也就是說在陝西進行面試的考官不是陝西本地的公務員。並且,在考前所有考官需要在酒店裡進行全封閉,統一面試思想,避免與外界接觸。

而考試當天,考官抵達考場之後,要通過抽籤決定自己所在考場,並不是事先分佈好的。

3、考官手中無考生信息

面試考場上,考官只知道考生的報考職位,而其他一切信息均不知道,只需要根據報考職位的要求衡量考生是否適合該崗位,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

所以,恕貧窮限制了小編的思想,不知道在這樣的流程下如何進行所謂的「操作」?

Advertisements

公務員面試中的四大誤區分析

首選,在很多考生看來,說的多,或者「能說」,面試成績就會很高,這是第一個誤區。 殊不知,面試作為基本的人事測評手段,他測試大家的是能力,而能力不能和能說划等號。很多考生答題是內容很多,或者說字數很多,但是沒重點,而且條理性太差了。一道題目答完,面試官甚至於不知道考生到底答了些什麼,怎麼會給出高分呢?所以,大家在答題的時候,不要一味追求多,而是要有條理,有重點。比如回答人際關係的題目或者應急應變的題目,涉及到處理步驟,建議用一些代表層次性的詞語,如:「首先、其次、最後」,或者「第一、第二、第三」,讓考官知道這個問題你是從幾個環節去處理的;對於考查計劃組織協調類的題目,如調研或者宣傳,那麼方式、內容、對象都是回答的重點,而其他的內容,點到即可,這樣考官才能把握你所表達的重點,不至於一把抓。建議大家就面試的每種題型,進行了解,除答題的思路外,這類題目的重點是什麼,如何表達更有邏輯性和層次性,好好學習一下。

其次,答題時間越長越好。 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答題內容越豐富越好,越有亮點越好,這個沒錯,但是不能說答題時間越長越好。給出大家15分鐘或者20分鐘面試,這個只是面試答題時間的上限,但是不代表越接近20分鐘越好。如果大家答得內容豐富還好,否則,內容凌亂,沒有層次重點,時間長了考官更生厭惡感。就經驗來看,往往是答題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語言流暢的考生更受青睞,而非答題時間最長的考生。大家在面試準備的階段以及進入考場真正面試的階段,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時間的長短,而是關注自己答案的質量。有的同學答題時間不長,有的答題時間較長,都考上了;而另外一些同學,答題時間有的較長,有的不長,卻又都沒考上,說明答題時間不是關鍵。

再次,這也是另一個極端,認為有口語會嚴重影響面試成績。 不可否認,口語嚴重,確實會影響聽眾的感受,特別是每說一句都會有「嗯」、「啊」之類的,很不好。但是不代表不能有一句口語。就我們平時的經驗來看,當大家答題語言比較流暢,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很緊密的時候,中間間隔時間很短,有個別的口語也不明顯,甚至可以忽略。也就是口語剛出現,已經一句帶過了。刻意的追求沒有一句口語,有時反而導致語句與語句之間時間間隔太長,口語是沒有了,但是聽起來半天一句,很難受。當然,這個並不是鼓勵大家表達的時候,多些口語,而是說語言的流暢句子的銜接很重要,有時甚至可以彌補你口語帶來的不足。

最後,多練習就萬無一失。 面試不同於筆試,是動「嘴皮子「,不是筆杆子,所以練習很重要。但是不是多練習就萬無一失呢?當然不是。如果大家題目練習了一千遍,但是答題過程中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那麼這種問題就會帶到考場中。另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練習,實際上是在我們比較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訓練,要知道,面試當天,大家還是很緊張的,而且環境很陌生,給我們評價的考官也很陌生。所以建議大家答題的時候,自己錄音,聽聽自己答得有沒有問題,除此之外,還是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練習,找一些陌生人練習,嘗試著給他們答題,進行脫敏訓練。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應對這場面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