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不為人知的優勢與隱痛


比亞迪進入發展巔峰,這得用數據來說話,看看它去年的年度凈利潤增長率——552.63% 真是讓人刮目相看。但在這數據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優勢支撐它取得這麼高的增長率?而它在站上市場風口的同時,是不是也存在些許隱痛呢?

首先當然是來分析人家的優勢啦。其實不難發現,比亞迪的成功是離不開政府補貼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度依賴。因為中央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激勵嘛。光2015年的上半年,比亞迪來自政府補貼的金額達到3.29億元,占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的比例高達70%。除了資金方面的補貼。它對於政策扶持的依賴也是不容小覷的。這時候又要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看看比亞迪在國內各地的上牌量,第一第二名歸屬上海與深圳,並且遠遠超過了第三名的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上海和深圳都是需要車牌競價的呀!而比亞迪在新能源這塊的高度開發,響應了這兩個城市對於新能源的號召,鼓勵綠色出行的口號。於是它們為比亞迪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除了地方補貼的獎勵,還可以直接上牌,免去了各種麻煩,節省時間精力,讓比亞迪在上海與深圳站足了腳跟。

Advertisements

但是這玄機背後,卻還有它不為人知的痛楚。圍繞它的一個大問題,便是比亞迪自身的嚴重「偏科」。近兩年來是越發的顯露出來,雖然比亞迪的產品十分豐富,微型車有了,緊奏型有了,中級車型也有了,SUV和Mpv都有了,但是賣出去的還是以低價為主的車型。比亞迪在傳統車領域,只有四個字能形容,那就是萎靡不振。不過話說回來,人家確實是對於美學方面欠缺了點,車標也好,外觀設計也好,實在是有點爭議性啊。此外,比亞迪也曾被媒體披露過關於品質管控能力的欠缺,一會雙離合變速器有頓挫了,一會有異響了。這些東西都結合在一起,難怪它總是和低價這兩個字扯不開關係。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應該對於自家品牌抱有美好的嚮往與熱切的期望。只要可以正視自身的依賴症與偏科症,結合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領跑地位,我們比亞迪一定能夠乘勝追擊,奮發向上!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