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魏晉磚壁畫墓

(「帶著石頭去旅行」每天為大家提供優質景點,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哦!!也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魏晉磚壁畫入口也別具特色

魏晉磚壁畫

魏晉磚壁畫支騎行圖

魏晉磚壁畫之出行圖

魏晉墓出土之魏晉時期地磚

魏晉磚壁畫之射獵圖

魏晉磚壁畫之採桑圖

魏晉壁畫墓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里處的一片廣闊無垠的大漠上,散布著1400多座魏晉時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畫磚墓群,這便是著名的魏晉古墓群,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大漠鼓起的一座座古墓,象大海中盪起的波濤點點。

這一墓群有千餘座魏晉時期的墓,不過多數已經被盜,只留下墓室的磚壁畫,記載著當時的畜牧農耕、出行宴樂等生活。墓有千餘座,但是對外開放的只有一座,景區分一個小小的博物館和地下墓室。墓室有三間,分別代表著主人的庭院、客廳和卧室,墓室的牆壁上也對應著畫著出行、狩獵,畜牧、農耕以及宴樂、舞蹈的壁畫。值得一提的是,墓室內的驛使圖,就是至今發現最早的郵差圖,也是中國郵政的標誌圖像。

Advertisements

小貼士

1972年~1979年期間,先後發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為畫像磚墓,9座為素磚墓。

關於五號墓:其中五號墓於1973年5月整體搬遷到甘肅省博物館。目前正式對外開放2座。

新城墓葬建築形制獨特,墓葬由墓道、墓門、門樓、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龕等組成。建築用磚分為印紋方形磚、長方形磚、雕刻磚、畫像磚等。墓門用條形磚疊砌為拱券形,券頂以上採用條形磚疊造門樓,門樓牆面嵌砌有斗拱、人物、獸首等造型的雕刻磚,墓頂多為盝頂式和拱券式。

墓葬共出土760餘副磚畫,形式多為一磚一畫、半磚一畫或幾塊磚組成的連環畫。這些磚壁畫色彩鮮艷,風格獨特,畫技巧妙,磚壁畫內容取材於當時的現實生活,有反映農耕、養殖、採桑、宴居、出行、軍事操練、狩獵等內容,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民俗及氣候等的實物資料。其中繪畫方面的內容,在美術領域填補了我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

Advertisements

關於六號墓:六號墓它是採取了先挖墓道,墓室的洞穴,然後再用干磚壘砌墓室的辦法建造的。墓道寬2米,長20米,是斜坡形的,地上鋪有各式花紋磚。

墓門為拱券門,上端建有磚砌的門樓,門樓上除繪有彩色的青龍、白虎、朱雀、蜚蠊、麒麟外,還鑲嵌上各種類型的建築造型磚,象托梁赤幘力士造型磚,一手持連鼓,一手持槌的雷公畫像造型磚,托梁獸造型磚,以及雞首人身像,牛首人身像等,大大豐富了古墓壁畫的民族色彩。

六號墓為三室墓,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前、中室為盝頂,墓室平面近似正方形,后室為普通弧券。墓室各壁為表現勞動人民各種生產生活、婦婢僕從的雜役和墓主人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的磚畫。 前室的四壁,分二層向內挑出半磚作檐,這是模仿了多層樓閣建築。在牆上部建有一個「閣"和"壁龕」,是象徵卧室的。下部有三個拱券門的耳室,東壁一個,西壁兩個。上寫著:「臧內」(庫房),「炊內」(廚房),「牛馬圈」(牛馬廄),在靠近東南角的二層台下,埋有一陶井,一半埋入地下,一半露出地面。

古墓室四壁還繪有多種建築型裝飾圖案畫,有虎頭紋,彩繪馬,雲氣紋,連續三角紋等。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墓室是完全模仿當時世家豪族宅地的構造。

細解魏晉磚壁畫:

壁畫之飲食習俗

在132幅壁畫中,表現宴飲的有28幅,而表現烤羊肉串的就有6幅。烤羊肉是龜茲族的習俗食品,這說明當時河西走廊一帶是個民族聚居的地方。

壁畫之音樂

在壁畫中還有表現音樂的畫面。以115號壁畫為例,畫的是兩個樂師在宴會上的演奏。據《隋書·音樂志》、《舊唐書·音樂志》載,隋唐宮廷樂部《西涼樂》中使用過三種不同的箜篌:卧箜篌、小箜篌、豎箜篌;三種不同的琵琶:阮咸琵琶、五弦琵琶、曲項琵琶和魏晉時期中國歸樂的吹奏器一尺八長笛。可從前這些樂器的細部都沒看到過,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何處,也很少為人所知。而在六號墓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樂器,還看到了阮咸琵琶、尺八長笛的重奏,看到了卧箜篌和阮咸琵琶、尺八長笛的合奏(七號墓)。這對研究中國的音樂不能不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

壁畫之經濟信息

壁畫中,特別是后室,發現了十副「絲束畫」、「布帛圖」,這實際上是與墓中隨葬財富、錢幣的意義相同。因東漢末年,經濟衰敗,貨幣混亂,已出現了絹帛取代貨幣的勢頭。

壁畫之藝術性

畫像磚除軍事題材外,壁畫磚絕大部分都是一磚一畫,筆法簡練,形象生動,系統反映了魏晉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俗、科技等內容,其繪畫以中國傳統的寫實手法為主,早於莫高窟藝術,故稱壁畫磚,或畫像磚。但也有幾磚一畫的,如三號墓的《出行圖》、《軍帳》、《塢》等。是在幾塊磚上畫一幅完整的畫面,表現一個主題。有的則是用幾個畫面表現一個主題,而又能獨立成畫。

如六號墓中的《出行圖》,一共是由五塊磚畫成,前面三塊磚畫的是騎馬的隊列,第四塊磚畫的是牛車,最後一塊畫的是步行的官吏,這是一幅完整的畫面。儘管仍是一磚一畫,但因它表現的是一個內容,又前呼后應,這實際上是一幅小壁畫。

魏晉時期的繪畫藝術正處於我國繪畫史上最繁榮的階段,但由於連年交戰,民不聊生,所以遺存下來的很少,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磚的出土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從繪畫技巧看,這些壁畫磚並不是羅列堆積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質,最有個性的東西加以表現。所以許多畫儘管寥寥數筆,畫得很簡單,卻反映得很深刻,很準確。如17號壁畫,只畫了一個高牆大院,牆上竟建築了12個碉堡,院門大開著,卻沒畫一個人,儘管如此,卻使人感到陰森,恐怖,而又壓抑。又如96號壁畫,這是一幅出行圖,有6個官吏騎馬疾馳,一個車夫趕著牛車緊緊相跟,車上看不出裝得什麼東西,但從牛瞪著眼,喘著粗氣掙扎向前的神態和車夫緊靠車轅急躁的神情,使人能感到車內裝的東西很重,卻又走得很急。 畫工們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畫法,畫人物時多採用多種畫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採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如輕重、明暗、遠近等。

從六號墓的壁畫中可以看到,他們用粗線條畫人物服裝的皺褶,增加了衣服的凝重感;用細線條畫馬的下腹部使人感到馬腹部的柔軟和彈性,這是民族繪畫傳統的具體發展的運用,對後代人物畫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還有反映古代人民生產、生活的畫。如狩獵、放牧、揉面、宰豬以及一些動物畫,吃樹葉的駱駝,守門的獵犬,被追逐的青羊,賓士的駿馬。

畫工們以簡練流暢的線條,把這些動物描繪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十三座墓中,唯一在六號墓中還發現了保存較完好的一塊棺蓋面。上面畫有十分生動的圖案,它採用的是先用刀淺刻成圖案,然後再塗以黑漆。圖案兩端為連壁紋,中間為人物圖像。棺蓋內面繪有伏羲、女媧各手捧一圓物(象徵日月)。畫得簡潔、活潑、氣韻生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