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的提取方法都有哪些?

外泌體(Exosome)發現於1986年,是一種直徑約30~100nm的雙層膜囊泡狀結構小體,可由機體內多種細胞如免疫細胞、幹細胞、心血管細胞、網織紅細胞、血小板、神經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主動分泌產生,廣泛分佈於外周血、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羊水等體液中。

外泌體攜帶大量特異性的蛋白質(如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質,在體內參與細胞通訊、細胞遷移、促血管新生和抗腫瘤免疫等生理過程,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和進程密切相關[1] [2]。由於外泌體的特殊結構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多種疾病的生物指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治療手段,未來有可能作為藥物的天然載體用於臨床治療。

Advertisements

外泌體的分離純化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獲得高純度的外泌體對後續的研究至關重要。據了解,目前人們多採用超速離心、免疫磁珠、超濾、沉澱或試劑盒等方法實現外泌體的提取分離:

1、超速離心法(差速離心)

超 離法是最常用的外泌體純化手段,採用低速離心、高速離心交替進行(如圖所示),可分離到大小相近的囊泡顆粒。超離法因操作簡單,獲得的囊泡數量較多而廣受 歡迎,但過程比較費時,且回收率不穩定(可能與轉子類型有關),純度也受到質疑;此外,重複離心操作還有可能對囊泡造成損害,從而降低其質量[3]。

2、密度梯度離心

在超速離心力作用下,使蔗糖溶液形成從低到高連續分佈的密度階層,是一種區帶分離法。通過密度梯度離心,樣品中的外泌體將在1.13-1.19g/ml的密度範圍富集。此法獲得的外泌體純度較高,但步驟繁瑣,耗時。

Advertisements

3、超濾離心[4]

由於外泌體是一個大小約幾十納米的囊狀小體,大於一般蛋白質,利用不同截留相對分子質量(MWCO)的超濾膜對樣品進行選擇性分離,便可獲得外泌體。超濾離心法簡單高效,且不影響外泌體的生物活性,是提取細胞外泌體的一種新方法。

4、磁珠免疫法

外泌體表面有其特異性標記物(如CD63、CD9蛋白)[5],用包被抗標記物抗體的磁珠與外泌體囊泡孵育后結合,即可將外泌體吸附並分離出來。磁珠法具有特異性高、操作簡便、不影響外泌體形態完整等優點,但是效率低,外泌體生物活性易受pH和鹽濃度影響,不利於下游實驗,難以廣泛普及。

5、PEG-base沉澱法

聚乙二醇(PEG)可與疏水性蛋白和脂質分子結合共沉澱,早先應用於從血清等樣本中收集病毒,現在也被用來沉澱外泌體,其原理可能與競爭性結合遊離水分子有關。利用PEG沉澱外泌體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純度和回收率低,雜蛋白較多(假陽性),顆粒大小不均一,產生難以去除的聚合物,機械力或者吐溫-20等化學添加物將會破壞外泌體等,因此發表文章時易受質疑。

6、試劑盒提取

近幾年來,市場上已出現各種商業化的外泌體提取試劑盒,有的是通過特殊設計的過濾器過濾掉雜質成分,有的則採用空間排阻色譜法(SEC)進行分離純化,也有的則利用化合物沉澱將法外泌體沉澱出來。這些試劑盒不需要特殊設備,隨著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提取效率和純化效果逐漸提高,因而逐漸取代超速離心法並推廣開來。有些試劑盒操作簡便,不用超速離心,同時可獲得高純度和高回收率的外泌體——如101bio開發的系列試劑盒,可分別針對尿液、血液、細胞上清液等多種樣品進行提取[6] [7],並可進一步從外泌體中獲得想要的蛋白質或者RNA分子,方便快速,因而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並發表了不少高質量的文章!

然而,市場上各類產品純化效果良莠不齊,目前仍沒有絕對的方法或試劑盒能滿足所有要求,從各類樣品中分離到理想的外泌體。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