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焦慮(一):焦慮的焦,焦慮的慮

「杞人憂天」和「諱疾忌醫」是兩種不正確的就醫態度,一種過度關注自身的感受,另一種完全忽略自身的感受。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精神科一類常見的疾病-焦慮症。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焦慮體驗,那麼這種焦慮情緒與臨床上的焦慮症有什麼區別?

持續時間

正常的焦慮情緒,屬於一種人對事物的應激反應。這種體驗並不是壞事,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勇氣,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這種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而且往往有因可循。例如我們每次參加考試,心情都會有一些焦慮緊張,等考完了,情緒就逐漸開朗了。而焦慮症患者就不是這樣了。在考試前,就已有焦慮情緒。儘管只是一場很普通的考試,且事情發生后已過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可是焦慮癥狀卻始終不見消退。疾病狀態的焦慮一般能超過半年以上。

焦慮程度

一般的焦慮情緒往往是可控的。而焦慮症患者會出現心悸、出汗、發抖、口乾等自主神經癥狀。同時,還會伴有坐立不安、注意力難集中、易疲勞、易怒、失眠、肌肉緊張等癥狀。例如大家登山時都會心跳加速,我們並不會過度聯想這件事。焦慮症的患者會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反覆去醫院,檢查未發現異常,取血化驗又擔心被傳染上艾滋病、肝炎,擔心染病會失去工作,擔心生病久了會被妻子嫌棄。患者的工作生活均受到了嚴重影響。

大家可以從以上兩點,區分「李逵」和「李鬼」,及時就醫診療。還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些軀體疾病如甲亢,物質濫用如吸毒、大量咖啡或酗酒,也可能產生焦慮,這種焦慮會在晨起時較嚴重。在就診時一定要向醫師說明。最後祝大家早日驅散心中霧霾,還一顆陽光向上的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