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人才,看司馬光怎麼說?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的開篇講完禮制后,就開始講述如何用人。君主的職責首先是維護禮制,其次就是用人。用人之道是帝王,也是我們現代的管理者們必備的一項技能。

司馬光首先舉了一個例子,春秋末期晉國大夫智宣子要選擇兒子智瑤為繼承人,但他的族人智果卻認為應該選擇另一個兒子智宵。智果認為,智瑤有五個優勢,一個劣勢。美髮高大、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文善辯、堅毅果敢。但他不夠仁厚。如果智瑤當政,用自己的長處來做不仁義的事,那可能會導致智氏的滅亡。

同時舉出了一個反例,另一位大夫趙簡子有兩個兒子,大的叫伯魯,小的叫無恤。趙簡子下不了決心立哪一個為繼承人,就把他對兩個兒子日常的訓誡詞寫在兩塊竹簡上,叮囑他們記住。趙簡子平時也不過問,過了三年,問起兩個兒子當時的訓誡。伯魯說已經忘了,竹簡也丟了,而小兒子無恤直接從袖中抽出了竹簡,訓誡詞也背的很熟。趙簡子認為無恤很賢德,於是下決心立小兒子為繼承人。

Advertisements

後來智瑤繼承了大夫的位子,就經常干出一些很奇葩的事情來。他邀請另外兩位大夫韓康子、魏桓子飲宴,席間就戲弄兩位大夫,還侮辱家相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就勸他說,蚊子、螞蟻、蜜蜂尚且能害人,更何況是一個大夫和國相,主公要謹慎處理小事,不要招來災禍。智瑤說,人的生死災禍都取決於我,他們不敢興風作浪。智瑤這種,屬於典型的侍才傲物,狂的沒邊了。後來智瑤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想給,家臣段規就勸他說,如果我們不給,智瑤會來討伐我們,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抗衡智氏。如果我們給了,他肯定還會去要其他家的地,如果別人也不願意給,我們就可以結成聯盟。於是韓康子給了智氏一塊有萬戶的地。果然智瑤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的家臣也是這樣勸他的,於是魏桓子也給了智氏土地。但到了向趙襄子要的時候,趙氏就不同意了。智氏帶著韓和魏兩家去打趙氏,引河水灌城。但趙襄子派人勸說韓魏兩家,最後三家一起反撲,打敗了智氏,將智氏全族誅滅。

Advertisements

司馬光以這個案例來講解了他的用人觀點。他認為評價一個人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德和才。一般人不詳加區分,混稱為賢,這樣就會看不清一個人。德指的是正直、公道、謙和,才指的是聰明、明察、果毅。德是才的統帥,而才是德的輔助。德的重要性高於才。德才兼備的是聖人,無德無才的是愚人,德勝於才的是君子,才勝於德的是小人。用人最好是能選擇聖人,實在沒有聖人,可以選擇君子。如果這兩者都找不到,那與其選擇小人,不如選擇愚人。因為愚人想為惡會有心無力,小人侍才為惡,則會如虎生翼,危害很大。通常來說,有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的人受人喜歡。喜歡就會去親近,而尊敬就會疏遠。所以司馬光提醒我們,用人時不要被才所蒙蔽,要格外注意品德。亂臣奸佞、敗家浪子,都很有才而德不足,而不能保家。

當然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才勝德的也不是完全不能用,畢竟現代社會分工更細,有專才的人可以專任一些特殊崗位而發揮才能,可以獲得利益,但不能操持權柄。總之,發揮才能而不使其為害他人和集體。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