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護理寶典 讓你輕鬆當媽咪!

准媽媽經歷了十懷胎后,即將「卸貨」,愉快迎接新生命。不過緊接著也必須面對月子期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變化。月子期為產後媽咪復原的階段,在這段期間里,產婦會持續性地排出惡露,傷口、體溫、乳汁分泌等變化也必須仔細觀察,飲食與生活習慣也必須調整,才能迅速有效調養好身體。

產後的生理變化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宮產的媽咪,分娩后最直接的生理改變就是肚皮大小,但基本上仍會維持在懷孕24~30周左右的大小,很多媽咪誤以為會直接恢復成平坦小腹,所以一生產完后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可能很難瘦下來。實際上,只要等子宮內的殘餘組織日漸排出,肚子便會慢慢縮小。

此外,自然產媽咪的體力會比較虛弱,且在分娩過程中若施力錯誤,可能導致脖子與臉部皮下出血。剖宮產媽咪在產後12小時之內,少部分產婦會因為麻醉藥效消退過程中而產生嘔吐、暈眩等癥狀,大部分產婦會漸漸開始明顯感受子宮收縮疼痛。女性在生產完后,體內的激素也會出現改變,大多數產婦都會在生產後的48小時內出現盜汗的情況,所以媽咪須避免處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中,建議可由家人幫媽咪擦澡洗身體,擦上少量乳液(平常習慣使用的身體乳液既可),讓毛細孔可以適當調節體溫,並隨時準備薄外套保暖,以預防感冒。

Part1:月子期的生理評估

月子期需檢查的生理項目眾多,醫護人員會每天評估子宮收縮、體溫、惡露量、雙腳有無水腫與各種生命徵象。若是在家坐月子,媽咪也可以自行觀察復原情形。

體溫

月子期產婦的體溫容易起伏不定,但只要在37.5℃以下都屬正常範圍,若出現暫時性的體溫偏高,可以用毛巾溫水擦澡,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但若是長時間處於38℃的狀態下,醫護人員就會進一步評估,看是否是尿道、乳房、或其它感染所引起的癥狀。

會陰傷口

自然產媽咪的會陰處,會有紅腫痛等癥狀,每個人的腫脹程度也會依分娩狀況而不太一樣,通常護理人員都會協助在產後24小時內採取冰冷敷,防止腫脹持續。建議在24小時之後,每天使用坐浴泡盆,直到月子期結束。此方法除了可幫助會陰部消腫之外,也能舒緩痔瘡,基本上每天可進行2~3次,每次泡15~20分鐘即可。建議在坐浴時,可在溫水中加入適量優碘稀釋。

子宮位置

生產後,子宮仍有一個足球般大小,位於肚臍上方約2、3根手指的部位,隨著每天慢慢復原,大約一個月之後就會恢復成拳頭大小,降至骨盆腔內,回到原本位置,稱為「子宮復舊」。通常產後一個月,產婦需要至醫院複診,檢查媽咪的子宮大小與位置和恢復狀況。

惡露

生產後的3~4天之內,從陰道流出的惡露會呈現鮮紅色,幾天之後,顏色慢慢轉變為粉紅或暗紅色,接著才會變成乳黃色。自然產媽咪的鮮紅惡露約會持續10~14天,剖宮產媽咪可能在7天後就會發現惡露顏色轉變,這是因為在剖腹生產過程中,醫師會將一些殘留在子宮裡的胎膜組織直接清除,所以有些剖宮產媽咪的紅色惡露只會維持2~3周左右。

由於女性的產道與尿道位置接近,在排出惡露的階段中,更要注意會陰部位清潔。不管是自然產或剖宮產媽咪,從生產後的第一次小便開始,就必須使用陰道沖洗器,前者建議使用至產後一個月,後者使用約20天即可。正確的使用方式為加入適量的優碘藥水,裝滿半瓶或一瓶水皆可,小便之後由前往後沖洗,再用衛生紙吸干會陰部水分既可。

乳汁分泌

一般情況下,產後48~72小時之內,媽咪就會開始分泌乳汁,但東方女性大多會在72小時之後才有特別明顯的脹奶感受,如果碰到母乳哺育等困難,也可以尋求其他的支持方法。

排氣與排便

若產後3、4天內沒有排便,但順利排氣,屬正常現象,不需服用軟便劑;如果產婦有解便方面的困擾,可請教醫師,醫師通常會建議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除此之外,下床活動也很重要。不過,剖宮產媽咪在48小時內若沒有排氣,必須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服用軟便劑或可幫助排氣的藥物。

Part2:日常生活守則

在月子期間,除了隨時注意前述提到的生理變化之外,產婦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與作息也很重要,可幫助產後復原更為順利。

一個月內不宜有性行為

自然產與剖宮產媽咪最快都要在生產之後一個月才可行房,若有懷孕計劃的婦女,建議一年後再度懷孕。若自然產媽咪恢復狀況良好,且平時已充分休息,最快半年後可考慮再懷下一胎。

行房時仍須使用避孕

雖然產婦有持續性地哺喂母乳,卵巢降低排卵機率,但仍有10%~20%的機率會排卵,所以夫妻行房時還是需要使用避孕套。如果產後不曾哺喂母乳,最快在一個月後就會開始正常排卵。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媽咪在月子期時,應避免吃什麼?答案很簡單,其實就是平時月經來時需要避免的食品。女性在月經期間,不可食用酒、姜、辣及四物等容易導致出血加重的刺激性食品,母乳餵養的媽咪,也須避免常見的退奶食物,例如人蔘、韭菜等。

在最輕鬆的狀態下哺乳

有很多媽咪因無法順利擠乳,進而喪失對育兒的信心與熱忱。媽咪擠乳及哺喂母乳時,應保持在心情愉悅、輕鬆。且須理解乳汁的明顯生成其實是在產後48~72小時,不要因為只擠出一點點母乳,就輕易感到自責,否則將會因為心情不好而損失更多分泌母乳的機會。此外,有些媽咪擔心若非親喂,可能會影響親子間的關係建立。好孕媽媽專家表示,哺喂母乳時不見得一定要親喂,有些媽咪可能因為忙碌或是對寶寶吸吮乳頭感到不適,就可以視情況改為瓶喂,其實不管哪一種餵奶方式,都有助於建立母子間的親密關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