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越深是否意味著肝炎傳染性越強?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把黃疸的深淺等同於肝炎的傳染性大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簡單地說黃疸與肝炎的傳染性沒有直接關係,但它與肝炎的預後有密切關係。黃疸是因為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而出現的

人體內的膽紅素主要來源於血紅蛋白。血液循環中的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當它們被肝、脾及骨髓等組織破壞后,釋放出來的血紅蛋白被分解成膽紅素,這種未被肝臟處理的膽紅素稱為間接膽紅素(一種脂溶性的橙黃色物質),經過肝臟處理后稱為直接膽紅素(一種水溶性的橙黃色物質)。

在正常情況下膽紅素分別經膽道系統、腸道和腎臟排出體外,故血液中的膽紅素保持在1.7~17.1μmol/L正常範圍內。

然而,當肝細胞受損后間接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的功能減退,從而使間接膽紅素滯留於血液中,同時由部分正常肝細胞產生的直接膽紅素又可經淋巴系統及肝靜脈進入血液循環,當血液中總膽紅素超過正常值時,便會出現黃疸

Advertisements

根據黃疸的性質,由肝細胞損傷引起的黃疸又稱為肝細胞性黃疸或肝性黃疸。

綜上所述,肝炎患者肝細胞損傷越重,其黃疸越深。因此,一般情況下,黃疸越深,病情越重,若超過171μmol/L就有可能發展成了重型肝炎。

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若黃疸下降,則病情好轉;若黃疸逐漸或急劇上升,則病情惡化。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淤膽型肝炎患者血液中膽紅素很高,甚至超過171μmol/L以上,但病情相對較輕或不明顯,這種現象稱之為「黃症分離」,但經過治療后大多預后良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