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環境保護

在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人口佔有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對於保障飲水安全舉足輕重。地下水供應了北方地區65%以上的生活用水,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為唯一水源。一些企業搞「地下藏污」,不僅讓民眾失去環境安全感,而且還會引發群體性污染事件。去年春節期間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就是一家企業將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溶洞引起的。

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堪憂。去年5月的環保部數據表明,全國仍有2.98億農村居民的飲用水不安全,20%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不達標。我國一半城市市區地下水污染嚴重,57%的地下水監測點水質較差甚至極差。顯而易見,在地下水水質每況愈下的現實下,企業採取偷排、滲坑和注壓等手段非法排污無異於雪上加霜。

Advertisements

一直以來,輿論監督為查處非法排污企業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證據。但這篇文章卻對具體的排污企業語焉不詳,冠以「一些企業」。既然掌握了其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的資料,也了解到某企業「被地方當做明星企業運作上市」,何不爆出大名來?到底是證據有待進一步核實,還是直接曝光污染企業擔心打擊報復?

毫無疑問,幾乎所有環境污染事件中,監管缺失都如影相隨,企業地下排污猖獗也不例外。一些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為非法排污充當「保護傘」。對「狡兔三窟」的排污企業,監管部門必須「挖地三尺」,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執法效率,加大執法力度,遏制污染於未然之時。

向地下水污染宣戰已經刻不容緩。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們有必要通過修改環保法,將強制企業公開環境信息寫進法律,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以刑事處罰這一最嚴厲的手段倒逼企業守法生產,自覺保護地下水資源。同時,還要祭出監管責任條款,對不作為者和「貓鼠同流」者,追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s

日前,來自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的各項統計數據都表明:中國的地下水正在遭受日益嚴重的污染,處於全面失守的狀態。而按照2011年國家環保部、國土部與水利部聯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要到2020年,國家才能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才能基本建立。圍繞這一話題,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排污監管

嚴格監管,重點加大對區內鹽化工企業的監管力度,將企業所有暗排口全部堵掉,在明排口全都裝上電子眼,實行24小時跟蹤監控。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政協委員蔡大文

要加大對企業污染治理監管力度,採取獎勵與處罰並重的措施,對處理工業廢水成效明顯的、保護地下水有功的企業要在政策上、資金上予以傾斜支持,反之則應加大處罰力度。

——新疆昌吉州政協委員巴哈提哈孜

日常監測

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優化地下水環境監測布設點位。對重點區域,包括人口密集區和重點工業園區、主要水源地、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區等區域開展監督性監測,發現異常現象及時採取有效整治措施。

——長春市政協委員張金權

保護包括地下水在內的水源安全,維護群眾的身體健康,政府要主動作為,敢於擔當。一方面,在督促企業完善治污設施的同時,加強日常監測,只要發現有偷排行為,就要嚴懲不貸,使其望重罰而卻步;另一方面,對生活水源,實行免費檢測。

——江西高安市政協常委梁建國

依法治理

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延時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建議抓緊制定相關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規,實現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制化、規範化,儘快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遼寧省政協委員許靜

要嚴格執法,修訂、完善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辦法,加大懲罰力度,對污染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的組織與個人嚴格依法處理,讓偷排者得不償失。

——鄭州市政協委員錢正一

加強輿論宣傳

對嚴重影響、危害人民群眾生活和身體健康的水源和環境污染問題,加大法律和新聞輿論的監督力度,使全國各地、每個人對地下水源保護工作有更深的認識,環境意識不斷提高,環保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江蘇省政協委員黃立紅

要破解這一難題,可以通過明確一個地下水資源保護宣傳日,加大地下水資源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喚起公眾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貴州省赤水市政協委員胡麗

(整理/馬金寶 李傳友 婁國斌陳雪熔 喬磊 黃立紅 楊春)

(來源:人民政協網)

二、地下水污染途徑

地下水污染途徑是指污染物從污染源進入到地下水中所經過的路徑。研究地下水的污染途徑有助於制定正確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這裡介紹按照水力學上的特點分類,便顯得簡單明了些。按此方法,地下水污染途徑大致可分為四類,詳見表1-4和圖1-1。

(一)間歇入滲型

其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大氣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濾,使固體廢物、表層土壤或地層中的有毒或有害物質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時)從污染源通過包氣帶土層滲入含水層。這種滲入一般是呈非飽水狀態的淋雨狀滲流形式,或者呈短時間的飽水狀態連續滲流形式。此類污染,無論在其範圍或濃度上,均可能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受污染的對象主要是淺層地下水。

(二)連續入滲型

其特點是污染物隨各種液體廢棄物不斷地經包氣帶滲入含水層,這種情況下或者包氣帶完全飽水,呈連續入滲的形式,或者是包氣帶上部的表土層完全飽水呈連續滲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氣帶)呈非飽水的淋雨狀的滲流形式滲入含水層。這種類型的污染對象亦主要是淺層含水層。

表1-4 地下水污染途徑分類(據林年豐,1990修改)

類  型污染途徑污染來源被污染的含水層示意圖
I間歇入滲型I1I2I3降雨對固體廢棄物的淋濾礦區疏乾地帶的淋濾和溶解灌溉水及降水對農田的淋濾工業和生活固體廢物疏乾地帶的易溶礦物主要是農田表層土壤殘留的農藥、化肥及易溶鹽類潛水潛水潛水1-1a
II連續入滲型II1II2II3渠、坑等污水的滲漏受污染地表水的滲漏地下排污管道的滲漏各種污水及化學液體受污染的地表污水體各種污水潛水潛水潛水1-1b
III越流型III1III2III3地下水開採引起的層間越流水文地質天窗的越流經井管的越流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鹹水等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鹹水等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鹹水等潛水或承壓水潛水或承壓水潛水或承壓水1-1c
IV徑流型Ⅳ1Ⅳ2Ⅳ3通過岩溶發育通道的徑流通過廢水處理井的徑流鹽水入侵各種污水或被污染的地表水各種污水海水或地下鹹水主要是潛水潛水或承壓水潛水或承壓水1-1d

上述兩種途徑的共同特徵是污染物都是自上而下經過包氣帶進入含水層的。因此對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大小,主要是取決於包氣帶的地質結構、物質成分、厚度以及滲透性能等因素。

(三)越流型

其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層間越流的形式轉入其它含水層。這種轉移或者是通過天然途徑(水文地質天窗),或者通過人為途徑(結構不合理的井管、破損的老井管等),或者人為開採引起的地下水動力條件的變化而改變了越流方向,使污染物通過大面積的弱隔水層越流轉移到其它含水層。其污染來源可能是地下水環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來的,它可能污染承壓水或潛水。研究這一類型污染的困難之處是難於查清越流具體的地點及地質部位。

(四)徑流型

其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地下水徑流的形式進入含水層,即或者通過廢水處理井,或者通過岩溶發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過廢液地下儲存層的隔離層的破裂進入其它含水層。此種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為來源也可能是天然來源,可能污染潛水或承壓水。其污染範圍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於缺乏自然凈化作用而顯得十分嚴重。

轉自公眾號環保人:eppeople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