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腫瘤研究的新進展!

編譯:腫瘤資訊編輯部來源:腫瘤資訊

近年來,免疫治療引領了腫瘤治療廣泛的變革。今年,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相繼獲批用於MSI-H或dMMR型晚期結直腸癌(mCRC),標誌著CRC免疫治療進入了MSI/MMR時代。此外,在胃癌和肝癌,免疫治療也初露頭角。但如何挑選有效及可靠的生物學標誌物(Biomarkers),以幫助臨床醫生篩選出適合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是免疫治療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MSI-H/dMMR的患者雖然是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但其在CRC患者中所佔的比例較小(約5%)。Foundation Medicine(以下簡稱FMI)針對實體瘤的全面基因組測序(CGP)產品可一次檢測315個基因,同時還可以提供TMB(腫瘤突變負荷)及MSI 信息,此外,FMI還針對血漿樣本建立的檢測平台。CGP檢測在發現新的治療靶點,探尋耐葯機制及預後生物標誌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以下詳細分享本次ESMO會議上CGP用於消化道腫瘤研究的新進展。

Advertisements

摘要號1169-P 在大樣本量的(22570例)消化道腫瘤患者中檢測腫瘤突變負荷(TMB)和免疫相關基因變異

背景:

TMB高的腫瘤,產生的新抗原較多,誘導免疫細胞的浸潤,這類患者更有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既往在肺癌、黑色素瘤、血液腫瘤多個瘤種中的臨床研究表明,TMB與現有PD-1/PD-L1抑製劑的療效均有很好的相關性。目前,關於消化道腫瘤的TMB檢測,數據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在大樣本量的消化道腫瘤患者中檢測了TMB和其他並存的基因變異,以發現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為後續研究提供數據參考。

方法:

研究採用CGP來檢測TMB,MSI和其他基因變異。並比較不同解剖部位的消化道腫瘤基因變異的差異,同時以TMB(mut/Mb)進行分層,探索其與免疫治療相關的敏感或耐葯基因的關係。

Advertisements

結果:

1. 總體人群中,TMB高(>20 mut/Mb)的患者比例位3.5%,管道腫瘤對比實質器官腫瘤,TMB更高(P=0.032)。在腸道腫瘤中,TMB ≥ 10的患者比例顯著更高。患者的臨床病理和TMB特徵總結見下表。

表1. 22570例消化道腫瘤患者的臨床病理和TMB特徵

根據不同解剖部位腫瘤的TMB特徵,繪製了患者TMB相對丰度圖,可以預測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敏感性。

圖1. 不同解剖部位腫瘤的TMB相對丰度圖。

藍色,TMB>10mut/Mb;橙色,MSI-H;灰色,POLE突變;黃色,PD-1/PD-L1擴增。

2. POLE突變的消化道腫瘤以及受體酪氨酸激酶(RTK)融合的結腸癌,與更高的TMB相關。PIK3CA的催化活性域突變 (H1047R)相比於螺旋區突變(E545K),H1047R與高TMB具有強相關性(P<0.0001)。在不同類型的腫瘤患者中,均觀察到MSI變異,發生率為0.2-6%。PIK3CA的催化活性域突變 (H1047R)相比於螺旋區突變(E545K), H1047R與MSI-H具有強相關性P<0.0001)。

表2. 在所有GI腫瘤中,高TMB和MSI-H與PIK3CA催化活性域突變 (H1047R)顯著相關

3. 在不同的GI腫瘤中,RTK的融合和/或突變非常常見,且與TMB無關。

表3. RTK的融合和/或突變在不同的GI中非常常見,與TMB無關

4. 確認的免疫敏感的相關基因,如PD-L1擴增和POLE突變互斥,且在管狀的消化道腫瘤中更常見[食管癌 0.5%,胃癌0.8%,結腸癌0.9%,十二指腸癌1.3%,直腸癌0.9%]。POLE突變而非PD-L1擴增,與更高的腫瘤突變負荷相關(中位TMB分別為100和5.4)。

5. 病例報道:1例HCV陽性的肝癌患者,採用CGP檢測,TMB為15mut/Mb,接受Nivolumab治療后,AFP顯著下降。

圖3. 1例HCV陽性的肝癌患者治療過程中AFP的動態變化

6. 後續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數據來確定臨床有意義的TMB cut-off值,以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同時還需要探索在不同的組織學類型和不同共存基因的GI腫瘤患者中,TMB預測免疫療效的cut-off值是否存在差異。

總結:

在GI腫瘤中,約4%的患者TMB高(≥20mut/Mb),其中管道的消化道腫瘤,中位TMB顯著更高(P=0.032)。在這個大樣本量的隊列中,與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耐葯相關的基因變異率很低,僅位0.3%。採用雜交捕獲的CGP檢測可以在所有GI腫瘤中,同時發現已知的驅動基因和潛在的免疫治療預測指標,包括TMB和MSI,這將幫助臨床進行治療選擇。研究發現,高TMB和MSI-H與PIK3CA H1047R突變強相關,期待後續研究的進一步臨床驗證,這也將部分解釋PI3K抑製劑在臨床使用的混合療效。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GI腫瘤患者的TMB較低,這提示這類患者需要採用免疫聯合治療策略,以期提高免疫治療的療效。

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關注良醫匯患者指南,歡迎加入患者互助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