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丸 《丹溪心法》

左金丸是清肝經之熱,清肝瀉火的。我們定為二類方。

主治與病機分析

肝鬱化火 → 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肝火犯胃 → 嘈雜吞酸,嘔吐。

既要把握肝鬱化火,肝胃不和的基本病機,同時通過這個方的學習,了解黃連、吳茱萸配伍使用的一些規律。因為黃連、吳茱萸相配這種方法,已經超出了左金丸使用範圍。很多時候這兩個從炮製方面,已經成為中醫常用的一種配伍組合。

病機,肝火犯胃也是一種肝胃不和的反應。偏熱證,犯胃,偏於肝胃之氣上逆,所以從表現來看,由兩部份構成。

 肝鬱化火可以有情志鬱結,這個在臨床上多一點,可以有外邪入里化熱導致的,從[臨床看到左金丸證來講,肝鬱化熱化火,造成脅痛、口苦為特徵,跟龍膽瀉肝湯比的話,龍膽瀉肝湯肝鬱化火,以循經上炎為主要特點,左金丸肝鬱化火,以肝火犯胃為主要特點,肝胃同病為主要特點。所以在有胃氣上逆,肝胃不和的表現,特別是吞酸。肝胃不和以後,不管寒證熱證造成的,往往都會有吞酸的特點。古人說,木郁曲直,曲直作酸。這個因為是肝火犯胃,偏熱證,既有嘈雜,有吞酸,同時往往有胃腑的熱像。提到肝胃不和,多以胃氣上逆的嘔吐常見。相對我們提到肝脾不和,那都是以脾不升清,泄瀉、腹痛這為特點。左金丸證,它是有一組肝鬱化火,脅痛口苦,和肝火犯胃,嘈雜吞酸,胃氣上逆嘔吐為主要表現。

Advertisements

由於是肝火引起,舌紅,苔黃,脈弦數,是常見的舌脈左證。

治法

清瀉肝火,(和胃)降逆止嘔。

方解

藥味

作用

黃連

清心火

清胃熱

臣(佐使)

吳茱萸

疏肝

降逆

這個方由兩味葯構成。方義分析彼此的關係是重點。黃連擅長於清胃熱,能夠清心火。這裡使用也可以照顧到肝鬱化火,引起心火。但主要在這裡有清胃熱作用。有肝火要清肝,黃連,吳茱萸同用,吳茱萸有引黃連入肝經的作用。大劑量黃連和小劑量吳茱萸相配,吳萸飲黃連入肝經清肝火,所以既清胃,又清肝。

吳茱萸在方里,既看成是臣葯,也可以看成是佐使葯。因為從和胃降逆來講,黃連沒這個作用。針對肝胃不和,它起到加強對這個病機的治療,仲要這個兼證,胃氣上逆,起主要治療作用。吳茱萸辛溫,單用黃連過分苦寒,它使它涼而不瘀。又可以看作一個佐葯,佐製藥。它能引領黃連入肝經,又像使葯。再加上吳茱萸能疏肝,所以吳茱萸配在這個方里,和黃連關係,吳茱萸體現了多方面的作用。既能疏肝,這個肝經有熱化火,用苦寒黃連容易涼而使肝氣機郁滯,肝臟喜條達惡抑鬱,所以它帶有疏肝特點。同時可以制約黃連過於苦寒,它可以和胃降逆,又可以引經,引領黃連入肝經,所以歷來對吳茱萸分析,大概有這幾個方面。它直接治療作用是降逆止嘔,所以在用量方面,為了保證這個方它是以清肝火為主,所以吳茱萸和黃連的比例是1比6。黃連量大。現在我們作為基礎課學習,1比6可以使同學們了解,相差比較懸殊這個意義。保證整方是清肝火為主。實際運用當中,這是靈活的。當然用左金丸針對肝火犯胃,黃連量絕對要比吳茱萸多得多。

Advertisements

左金丸、龍膽瀉肝湯比較

左金丸也有肝火,龍膽瀉肝湯的主治的肝火上炎也是肝火,這兩個都是清肝的常用方。相同點都有肝火為患,不管肝火上炎,或者肝火犯胃,所以區別點呢,龍膽瀉肝湯可以用於濕熱下注,也清利濕熱的作用,左金丸呢,它不挾濕,本身左金丸證,但能和胃,又是它的特點,是肝胃同治的。這兩個方不同。所以左金丸味什麼不用龍膽草,胃氣上逆,胃氣受損傷了,不能用龍膽草苦寒,容易傷胃之品。

從功效特點,輕肝火力量,龍膽瀉肝湯很強,它是涼肝猛降,又能清利濕熱,左金丸清肝比較平和。清瀉肝火比較平和,兼有和胃降逆作用。所以是歷來治療吞酸、口苦這一類,是個基礎方,基礎結構。後來這兩個葯(黃連、吳茱萸)成為一個基本的配伍結構。一遇到有冒酸這兩個葯也可以相配。偏於虛寒型的,胃寒引起這類也可以用。胃寒引起作酸,人們也用吳茱萸、黃連,可以把用量倒過來,把它稱作反左金丸。仍然是一種肝胃不和,偏寒證。可以嘔吐,吞酸。還是肝胃同治,這個是靈活運用了。

左金丸這裡面的吳茱萸過去我講過,吳茱萸運用當中要注意幾個方面。

用吳茱萸,哪怕是在,後面我們講到吳茱萸湯,習慣上用了吳茱萸要用點黃連,小量加一點。能夠使吳茱萸的副作用,眩暈、胸悶、噁心這類,可以得到一個控制。控制副作用、不良反應。

有吳茱萸的方里,應該服藥要溫服,甚至於冷服,能夠減輕副作用。吃了吳茱萸以後,應該是休息一下,平躺一下。一、二十分鐘,一些反應才過去,反而藥效發揮。因為吳茱萸本身治療作用,是氣機上逆,肝胃不和的,胸悶,噁心,頭眩。

這是運用注意。所以後來用黃連都用吳茱萸炒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