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告訴您,一些常見的治療腫瘤的奇葯

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未被攻克的頑疾之一,它嚴重地危害著人類的生存。西醫學在治療方面採用的是手術、放療和化療,其療效並不理想,有的甚至會進一步加重病情。中醫藥在此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中醫治癌症博大精深,直接從病根下手,而且材料簡單,價格適中,適合普通家庭使用。今天跟大家說說可以抗癌的幾種中草藥。

能夠輔助治療腫瘤的中藥:

西洋參是五加科人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花旗參、洋參、西洋人蔘。原產於加拿大的大魁北克與美國的威斯康辛州,中國北京懷柔與長白山等地也有種植。加拿大產的叫西洋參,美國產的叫花旗參,服用方法分為煮、燉、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細粉沖服等。

西洋參具體功效:

1、調節中樞神經

Advertisements

西洋參中的皂甙有效增強中樞神經,達到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作用,可適用於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痴獃等症。

2、提高免疫力抗腫瘤

西洋參作為補氣的保健首選藥材,可以促進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有效抵抗癌症。

3、保護心血管系統、促進血液活力

常服西洋參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強化心肌收縮能力,冠心病患者癥狀表現為氣陰兩虛、心慌氣短可長期服用西洋參,療效顯著。西洋參的功效還在於可以調節血壓,可有效降低暫時性和持久性血壓,有助於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疾病的恢復。

長服西洋參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動脈粥樣硬化,並促進紅細胞生長,增加血色素。

Advertisements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黃芪的功效:

1、防癌

黃芪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2、抗菌

對痢疾、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A,B,C及金黃色、檸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

黃芪中有效成分黃芪多糖與抗腫瘤藥物合用有增效減毒之功,即增強抗癌效果,減輕副作用。

4、提高免疫力

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於提高肺與呼吸系統免疫能力的藥材。可以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5、保護心血管、控制血糖等

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熬制中藥的注意事項

1、時間要適宜

補藥煎好后,應將頭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以免滋補中藥的藥效成分損失。

2、用具有講究

煎煮藥用具應選陶瓷沙鍋、瓦罐或搪瓷器皿,鐵、錫、鋁等金屬器皿均屬禁忌之列。

3、辨類煎仔細

煎補藥時,如葯中含有鱉甲、龍骨、龜甲、虎骨、鹿角等骨質、貝殼類補藥,應先打碎煎30—40分鐘后再下其他藥物同煮;而黃芪、党參、首烏等調理滋補藥應用文火煎1小時再復煎一次,以免浪費藥材。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應在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以免與其他葯同煎時黏合煮焦。某些貴重葯應另煮,如人蔘就另切成小片,放人蓋盅內,隔水燉2~3小時。亦可用水磨汁或磨成細粉后調服。

4、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補中藥時將葯放入鍋內,加清水浸沒藥材,頭煎水量以浸沒藥材2厘米為宜,二煎以水浸沒藥材0.5厘米為宜。一般先將藥物浸泡20~30分鐘,再經文火頭煎40~60分鐘,二煎40分鐘左右。

5、鍋蓋要蓋嚴

煎藥時為使藥物煎透,必須蓋上鍋蓋。特別是滋補藥品的貴重中藥如人蔘、鹿茸等更應關蓋文火煎熬。滋補藥應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為宜。

小編提醒:中草藥有抗腫瘤的功效,但是也有它相應的副作用,所以病人千萬切忌不可擅自用藥,如需用藥,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