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圖片來自網路

科技日報趙漢斌

不飽和脂肪酸是重要的脂類分子,它可參與生物膜構成、信號傳遞、能量儲存等。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最近,該所脂類代謝與疾病學科組在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

此前,在識別不同脂肪酸碳鏈特定位置的不同去飽和酶,如何與相同或者完全不同的細胞色素b5還原酶和細胞色素b5組成電子傳遞複合物,參與不飽和脂肪酸合成方面,人們知之甚少。

研究組發現,模式生物秀麗線蟲有7個去飽和酶,分別是FAT-1 至FAT-7,來參與合成如油酸、花生四烯酸等所有不飽和脂肪酸,秀麗線蟲也是研究不飽和脂肪酸合成和調控的極佳動物模型。研究組的張玉茹博士、張靜靜博士等通過研究發現,FAT-1,2,3和4蛋白都具有一個細胞色素b5的結構域和一個去飽和酶結構域,電子經過細胞色素b5還原酶交給這些去飽和酶,合成多聚不飽和脂肪酸。而FAT-5, 6和7是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參與合成後分別轉變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酸與油酸。

Advertisements

研究人員通過蛋白同源性分析,在秀麗線蟲基因組中找到了兩個可能編碼細胞色素b5的基因,經進一步研究發現,基因功能受阻,會影響秀麗線蟲的脂肪累積、後代數目和壽命。

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脂代謝領域知名期刊《BBA脂質和細胞分子生物學》。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先導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項目資助。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