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貴族青花市場

元青花瓷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花鳥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元青花瓷罐的天價拍賣表明,近年來,中國藏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藏家多喜愛中國彩瓷,因其色彩豐富,裝飾規律。但隨著時間轉移,人們逐漸發現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細細品味。而青花雖只有藍白兩色,卻十分典雅,況且青花瓷普遍重畫工,能夠表現自然的品性。這幾年青花瓷拍賣結果都很好。

關於元青花,不僅普通民眾,甚至於一輩子與瓷器打交道的瓷器專家對它也知之甚少。江西景德鎮雖然成功燒制出元青花,但由於史籍缺載,又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600多年間,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了解一片空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元青花?它的藝術特徵是什麼?元代為什麼會出現器型高達70厘米的葫蘆瓶、口徑達50厘米的大盤?為什麼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中國古代外銷貿易瓷里中低檔日用瓷佔主流,那些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紛紛在異國王宮安家落戶……所有這些歷史之謎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矚目。

Advertisements

這件藏品青花:

花口,豐肩直落,罐身瓜棱深、起伏大,低矮優美,近似一個倭瓜。口沿繪製一圈回紋,罐身上下均飾以紋,中間繪花鳥紋,構圖飽滿。青花藍中帶紫,釉色瑩潤,形制精美。瓜棱罐因罐身呈瓜棱形而得名。在明代嘉靖、萬曆時燒制量較大。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

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總覽中國瓷器的發展史,元青花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元代除了一些品格清淡的小件瓷外,那些多數收藏在伊朗、土耳其博物館的至正期元青花大器卻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們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潔、藍色純凈。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映襯,宛若一幅傳統的水墨畫。

Advertisements

元青花起源於何時?唐、宋,還是元?我國瓷學一代宗師陳萬里先生曾將其列為「中國瓷器史上十五大難題之一」。唯一可以定論的是,青花自元朝至雍正年間臻於成熟。

元青花的出現成為我國制瓷工藝劃時代的事件,不僅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郁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燒成的完美程度。」

元代瓷器市場以大件青花瓷器最為名貴,有越大越精之趨向,在市場上,元代青花瓷器的價格多以造型,紋飾的發色以及畫工品相等作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元青花大器有一種震撼力,景德鎮陶瓷館的專家第一次看到它時都被迫得往後退。」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歐陽世彬回憶道。

從纏枝牡丹、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畫。李知宴先生認為,與後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繪畫筆法最令人震撼。它揮灑自如,有時鋒芒太露、不究細節,一筆點化往往越出邊線。尤其是人物,運筆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著痛快、爽利勁健卻為後世青花遠遠不及。

爭論最多的中國瓷器

行家指出,一件小小的中國瓷器,動輒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拍賣價,這恐怕也只有青花瓷了。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相當獨特的一個門類,它是以氧化鈷為原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繪圖案,再用透明釉覆蓋,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藍彩,千年如新,一直是歷代瓷器收藏家首選的收藏珍品。青花瓷雖然早在唐代就有了,但完整的唐青花、宋青花至今沒有發現。到元代中晚期,青花工藝逐漸成熟。明洪武年間成為我國青花瓷生產的鼎盛期。明永樂、宣德時期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到清康熙年間,青花瓷的製作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古人說:「五彩過於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雖然色澤單一,但是,其雋逸的藝術韻味,不僅深得中國人的喜愛,也更為外國藏家所鍾愛。相傳在明代正統年間,皇帝設宴招待外國使者,100多桌酒席的餐具全都用青花瓷,那清新雅緻的花色,使這些外國人驚嘆不已,有些使節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裝進寬大的禮服口袋。宴席結束后,清點餐具,被「拿」走的青花瓷竟然有580件之多,青花瓷的魅力已經到了讓人愛不釋手的地步。

青花瓷越來越顯示出它的收藏價值。

1、按器型分,廳堂的陳設器最貴,文房四寶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奇特稀少者也易走紅。2、按製作難易分,製作難度高,成功率低的如葫蘆瓶、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價格高。3、按色種分,青花鬥彩最貴,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4、按紋飾來分,人物畫尤以侍女畫貴重,動物次之,花鳥再次。一般來說,青花瓷的收藏者比較看重名人名瓷,但是,這種收藏觀念也不盡合理。有專家介紹說,因為清代康熙時,許多民間青花瓷在製作和藝術上,已經與官窯不分上下,有時甚至還超過官窯。因此,這類廣泛散佈於民間的青花瓷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

元青花的可考歷史短暫,並且其數量十分的珍稀,由此對元青花的爭論也是最多的,其中的焦點之爭就是中國民間有沒有元青花?

在這個問題上,專家意見與民間觀點尖銳衝突,為了得到「名分」,民間藏家不惜砸碎價值數百萬的藏品,氣氛頗為悲壯。元青花被藏家視為掌上明珠,連照片都不肯輕易示人,生怕露相后被人仿冒。如今,他們為什麼要親手將寶貝打破?

有位陶瓷專家透露:「民間的元青花有些是真的,從御窯窯基遺址里流失出去的,但數量不會像外面傳的那麼多。景德鎮御窯(御窯也稱為官窯)文物盜挖現象猖獗。等到搶救性的發掘開始動工,專家得到的都是瓷片,整器都沒有了。」

元代青花可分為大件器和小件器兩種,典型的元青花瓷鑒別特徵主要有七點:一、元青花一般胎體厚重,上手感覺適中;二、器底無釉,多數器底有明顯旋紋,個別有跳刀痕並黏有填砂。三、青花色澤有濃艷、灰澆兩種,均有鐵鏽斑;四、具有圈足外牆斜削處理,往往留有浸釉時的手抓指痕,露胎部分呈褐紅色;大件器底無釉露胎部分常黏有較大面積的釉塊。五、分段製造,拼接而成,接底痕迹十分明顯,特別是罐類內壁釉面有不平狀。六、凡梅瓶之口均為上窄下寬之梯形。七、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採用濕胎接合,足內頂端無釉,而且往往有乳丁狀凸起,足部空心而不封底。

元青花瓷器在我國歷史上,曾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大量銷往海外的中東地區。它的器型以大件為主,如大盤、大罐、梅瓶、葫蘆瓶、玉壺春瓶、扁瓶、長頸瓶、高足碗等。而盤、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則多行銷到東南亞一帶。在當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宮和伊朗國立考古博物館。此外,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亞的日本,以及西亞、非洲、歐洲、北美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發現與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關於民間有無元青花的爭論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專家和民間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平等的對話,對於民間收藏家的意見,專家已經能認真聽取。對有志於收藏元青花的收藏家來說,不能以民間一定會有元青花精品大器,就按此推理,以為自己所得就是真正的元青花了,元青花的數量終究稀少,出土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只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興趣可諮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