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一類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平胃散 一類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代表方,平胃散又是一個基礎方。出處一般歷代說它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方。但近年來大家比較確定,它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前,在《簡要濟眾方》里,就有平胃散這個組成。但由於《和劑局方》的影響較大,很多教材,很多資料就沒有改過來。因為《和劑局方》是宋代相當於政府頒布的一個成藥典。當然這個方宋代就有了。

主證分析

濕滯脾胃證

脾失健運:不思飲食,口淡無味

升降失常:吐、利、噯氣、吞酸。

濕阻氣機:脘腹脹滿。

濕困清陽:怠惰嗜卧,肢體沉重。

舌脈:苔白膩而厚,脈緩。

濕滯脾胃的脾胃,和水濕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這裡我們先要從生理上了解一下。脾和水濕的關係。我們看這個方的名稱,為什麼叫平胃散?對這個起名來說,歷來有各種看法,提法也很多,平胃說明胃不平,怎麼不平呢?這裡要注意,這裡所說的胃,第一個理解的難點,這裡所說的胃,我認為它是以胃概脾,也就是包括了脾胃,特別還指的是脾。因為中醫歷來運用名詞,有一詞多義,也廣義、狹義的不同,比如「胃」,有時候用這胃,說胃失和降,胃主受納,就是指的我們吃東西以後,腐熟水谷,受納腐熟水谷這個具體的胃,那是最狹義的一個胃。如說胃痛,比如臨床癥狀,那就是具體這個胃。但有些情況下,中醫又用「胃」來概括脾胃,比如說病人消化很正常,說你胃氣不錯,這時候的胃氣不光光是指裝東西這個胃,包括了脾,包括整個消化功能的概括。這也常有。這個時候,比如有以胃可以概脾,以脾也可以概胃。我們經常講中醫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這個時候的脾,包括運化的脾,和受納的胃。甚至於包括消化道。都概括在脾這個大系統裡面。胃也是這樣,比較廣義的,它是概括了消化系統,而這個最廣義的,有的時候胃,還可以把它來反應人體的生機活力,比如說看脈,脈來從容和緩,我們說這是有胃氣,這時候胃氣不是指的你的消化系統,也不是指的你的這個位置,而是指的整個有生機活力。又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面色明潤含蓄,有胃氣。如果真臟色出來了,就是沒有胃氣。這時候的胃,是一種極廣義的,一種概括人體生機活力的一種概念。

Advertisements

這裡平胃散的胃,實際上是整個消化系統的意思。消化系統脾胃要恢復平衡。平胃,說明不平,怎麼不平呢?古人舉例子,把脾胃比喻為土,土生萬物,高的地方叫敦富,就是胃,低的地方叫卑賤,就是脾。現在平胃散是說它脾不平,不平是高了低了。實際上是脾低了,那相對胃高了。水往低處流,意思水濕,脾運化功能差了,水濕就容易困脾。所以平胃散的名稱,實際上是用來提高脾的運化能力,來消除水濕,因為消除水濕有助於提高脾的運化能力。提高脾的運化能力又有助於消除水濕,這相互影響的。脾主運濕,濕氣歸脾,濕邪又能困脾,所以在平胃散里,以這個基礎方,體現出除濕而運脾的相互結合。

濕滯脾胃證主要是脾失健運,或者濕困這個脾,脾健運作用減弱,或者脾失健運以後產生濕邪,從脾失健運就可以不想吃東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脾失健運,水濕阻滯在脾胃以後,首先引起中焦氣機升降的失常,胃氣不降,就嘔吐,胃氣上逆,脾不升清呢,就會泄瀉,噯氣、吞酸,這都是胃氣上逆的表現,濕邪阻滯氣機,又可以導致脘腹脹滿。但是水濕容易傷陽氣,濕邪阻滯清陽,可以反映出人沒有精神,怠惰嗜卧,肢體有沉重感。這都是在《中醫基礎理論》和《診斷學》里學到的濕邪為病的一些主要癥狀。舌像脈像:舌苔白膩而厚,脈緩。白膩反映出有寒濕的特點,有脾不運化,產生濕的特點。脈緩是反應脾的運化乏力。這是平胃散的助主治證候分析。根據主治證候來確定治法,關於治法和方義分析,我們下堂課討論。

Advertisements

剛才我們討論了平胃散的主治證候分析。從它的病機來看,它是濕困脾胃,濕邪阻滯脾胃,引起脾胃的氣機升降失常。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通過燥濕,恢復脾的運化,解除濕邪的困滯。我們前面講到這一節概述時提到過,除濕葯和行氣葯往往相互配合。所以在治法當中也結合行氣來和胃。恢復脾胃的正常升降。

方解

蒼朮

厚朴

陳皮

使

甘草

調和諸葯

蒼朮是君葯,蒼朮有較強的燥濕作用,能運脾燥濕,既能燥內濕,也有辛溫發汗,祛除表濕的作用。厚朴為臣,它是苦溫葯,苦溫可以燥濕,厚朴也帶一定的芳香特點,也能化濕。君、臣相配合,蒼朮厚朴結合,是燥濕運脾的一個常用組合。陳皮為佐葯,擅於疏理氣機,理氣又化濕。

在我們中藥運用當中,很多方劑的配伍當中,到明清以後,都很多喜歡加陳皮。陳皮比較平和,而且它的理氣對升降補瀉來講,我覺得它是一個多向協助作用。很多補瀉升降方里,都喜歡配陳皮。比如說四君子湯,益氣健脾的基礎方,五味異功散里配了陳皮,它有助於增強它益氣健脾作用。在瀉的方里,後面要講的,比如消導劑,消食的方里往往也配陳皮,它這個理氣化濕,有增加消食葯,消導的力量。在升舉的方里,比如補中益氣湯,它治療氣虛清陽下陷,裡邊也配陳皮。降氣的方,比如蘇子降氣湯,前面在理氣劑里討論了,蘇子降氣湯作用主要是降氣,降肺氣上逆,治療咳喘,配陳皮也助於它的氣機下行。所以陳皮的作用,我打個比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在升降方面,就像一個,要在地上大一根樁樁向下,你垂直的直接往下,打起來很費勁,你往下打一下,搖一搖,打一下,搖一搖,它就容易下去。或者你把這個一根地下釘的木樁樁要把它拔起來,你完全垂直的向上拔,很費力氣,你拔一拔,搖一搖,再拔一拔,搖一搖,它容易出來。陳皮起作用,我比喻它這種對補瀉升降作用,就是疏理氣機,搖一搖的這個作用。所以別小看了這個藥物,配在其中,對疏理氣機,不管當助運脾還是化濕,是都很重要的。

甘草是使葯,它可以補脾,也可以調和諸葯,所以整個這個方藥味不多,配伍很精當,精練,它成為一個燥濕運脾,治療濕困脾胃的一張基礎方。也就是對後世的很多方劑,運用這些基本結構。

運用

隨證加減

脘腹脹滿、舌苔厚膩。(濕邪阻滯的部位是中焦,濕阻氣機以後,脘腹脹滿,是平胃散證往往出現的。要了解它濕邪阻滯氣機,脾不健運,濕邪阻滯,那舌苔上面的厚膩,反應出濕濁阻滯的特點。)

隨證加減

平胃散是基礎方,要針對具體情況加味用藥。水濕郁滯,可以化熱,如果陽氣不足,多產生寒濕,性質不同,治法也不同。如果它屬於濕熱,一般舌苔是黃膩的。如屬寒濕,陽氣不足不能溫化。

證屬濕熱,加入黃連、黃芩。(側重在清熱燥濕)

證屬寒濕,加入乾薑、草豆蔻。(溫脾胃陽氣,草豆蔻燥濕溫中)

兼食滯,加山楂、神曲、麥芽。(食滯可以加重濕阻中焦,配合消食葯,體現標本兼顧)

兼氣滯,加木香、砂仁(厚朴陳皮的行氣、理氣不夠,木香、砂仁可行氣和胃)

嘔吐甚,加藿香、半夏(加藿香、半夏,此方即為不換金正氣散,增加化濕、和胃、止嘔)

泄瀉甚,加茯苓、澤瀉(可以滲濕止瀉,利小便,實大便)

使用注意

陰虛氣鬱,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或不能單獨使用,因為畢竟平胃散比較溫燥)

附方:不換金正氣散

組成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

我們知道藿香對外有辛溫發散的作用。可以祛外在的風寒濕邪,對內它有化濕和中作用,所以它表裡之濕兼去,半夏擅長於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所以這兩味加進去以後,整個方起到一定的變化,比如第一個變化,這個方往往因為有藿香,它可以用於兼有表證,增加了解表化濕的力量。增加了和胃止嘔的作用。所以全方功用就是解表化濕,和胃止嘔。

功用

解表化濕,和胃止嘔

主治

濕困脾胃,兼有表寒證,嘔吐腹脹,惡寒發熱,或霍亂吐瀉,或不服水土。

主治仍然是濕困脾胃,這是平胃散的基本病機,濕困脾胃造成氣機升降失常,但是不換金正氣散還兼有表證,表寒證。因為藿香偏於辛溫,氣機升降失常,它表現當中嘔吐、腹脹,所以從臨床表現,嘔吐泄瀉,升降失常,嘔吐更突出。惡寒發熱是兼表證的現像。霍亂吐瀉,不服水土。霍亂是中醫的霍亂名稱,不是現代醫學的霍亂。是吐瀉交作,也可以用不換金正氣散作為一個基礎方劑。

不服水土,很多都產生胃腸道的反應,產生升降失常,所以也可以不換金正氣散作為一個基本方加減使用。

這是平胃散和它的附方,整個平胃散它是以造濕為主,兼以和胃,兼和胃氣。這是祛濕劑的第一節。燥濕和胃這一節裡邊一個基礎方。它的性質是基礎方。後世常常用這個基本的組合,放到其他的常用方裡邊,起到一個燥濕和胃,祛除濕邪,恢復氣機升降這個作用。下面要講的藿香正氣散裡邊就相當於套著一個平胃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