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餓?

為什麼會肚子餓呢?

這是神經中樞的感覺。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進的飯菜,一般大約經4—5小時,就從胃中排空。這時候,胃就會開始劇烈收縮。胃排空的時間與食物的成分有密切關係。如果純粹是糖類食物,一般2小時左右排空,蛋白質類食物,大約需3—4小時,而純脂肪類的食物,約需5—6小時。因此,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時。

胃排空的速度還與進食的量成正比例。如胃中有100毫升的食糜,則每分鐘排出約5毫升,當胃中食糜容量達500毫升時,則每分鐘可排空15毫升。

胃中的內容物排空以後,胃就開始收縮。這是一種比較劇烈的收縮,它起自賁門,向幽門的方向蠕動。這種收縮使人感到飢餓;也就是應該進食的一種信號。

我們知道,不論什麼時候,胃中總存在一定量的液體和氣體。液體一般是胃粘膜分泌出來的胃消化液,量並不太多。氣體呢,一般是在進食時,隨著食物一起吞咽下去的。這樣,胃中的這些液體和氣體,在胃壁劇烈收縮的情況下,就會被擠捏揉壓,東跑西竄,就象我們洗衣服的時候,衣服中如果包著一定量的空氣,在水中一揉一搓,也會發出現吸咕咕的聲來,是同一個道理的。

Advertisements

人的生理活動能量直接來源於血液的血糖,血糖來源於小腸等消化器官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物質。人餓的原因是血液裡面的血糖濃度減少,進而會有的正常的生理反應。這個時候應該補充食物(也就是吃東西),如果這個時候不即時補充食物,稍微時間長點的話,生理反應會促使分解肝糖元(來自細胞脂肪分解物,由膽汁完成進程)。這個時候人會感覺餓過去了,反而不餓了。

從生理上講,飢餓是來自整個身體的,飢餓感是體內的熱量正在減少、下足的綜合信號。人體內儲存的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是相當少的,半天時間就會消耗光,此時必須補充食物,攝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來維持體能。如果長時間下補充食物而又在下斷消耗體能的話,人體內的血糖濃度就會下降。大腦對血糖的變化十分敏感,這時就會發出攝食的信號。在人的中樞神經中,有兩根奇特的神經,一般稱為「飽神經」和「餓神經」。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總是非常微妙地平衡著人或動物的進食和停止進食的行為,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如果把一隻老鼠的餓神經切除,那麼它再也不會進食,它將面對豐盛的食物而活活餓死,相反,如果將老鼠的飽神經切除,這隻老鼠就會下停地吃,成為名副其實的「委妾之徒」,它的體重會以正常老鼠的5~10倍的速度增長,最後變成過度肥胖的怪物,趴在籠子里動彈下得。

Advertisements

人的食慾下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的感受和體驗的結果。嬰兒只有飽和餓的感覺,並不像成人那樣受到食慾和各種美味佳肴的影響。美味可口的食物使人在身體並不需要食物的時候也大量攝人,結果造成營養過剩,這樣很容易引起肥胖。過度的飲食也會擾亂正常的飲食神經機制。因此,為了您身體的健康,應尊重飽神經和餓神經向您發出的信號,既不要因貪吃而飲食過度,也下要為身體苗條而盲目節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