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常用紅豆和薏仁?你很有可能錯了!

「醫生,我濕氣重,您幫我看看怎麼做才能祛祛濕?」

常常聽到來診的患者這樣說,仔細一問:「你怎麼知道自己濕氣重的?」,回答往往讓人哭笑不得:「XXX說我濕氣重/我對照電視里說的癥狀/我感覺自己濕氣重。

部分人真的是濕重,但是否祛濕就像如今大街小巷裡流傳甚廣的常服「紅豆薏米水」就可以完美解決呢?這個,恐怕還有待商榷。

何為濕氣?

濕屬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是中醫學對於自然界六種正常氣候的歸納。當氣候變化過大、或人體正氣不足,不能適應而產生疾病的時候,六氣就變成了致病因素。

而濕,則是自然界雨/水氣太過,或人體水液運化失常而出現的病理產物。

濕從何來?

濕氣致病,病因一言以蔽之:雨氣太過,外濕困遏;脾失健運,內生痰濕。

氣候潮濕,如長日陰雨連綿「梅雨天」,亦如夏秋之交,暑濕盛行的「長夏」,由於濕為陰邪,重濁黏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氣陽不振的人尤易受影響,出現頭腦昏沉、身體疲憊、皮膚蘚疹等癥狀。

另一方面,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現在的人幾乎餐餐食肉,各種海鮮、乳製品也是唾手可得,長此以往,過量的肥甘厚味阻礙脾胃氣機,運化無權致水停濕聚,出現咽喉不爽、泄瀉便溏、血脂升高、胞瞼水腫等癥狀。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可見濕氣與脾有著密切的關係。機體的消化運動,主要依賴於脾胃。脾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生理功能為:運化水液。

如果脾的功能受損,也將會出現水液停滯,痰濕內濕。

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

1、濕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

濕與水同類,故屬陰邪。陰邪侵人,機體陽氣與之抗爭,故濕邪侵人,易傷陽氣。

2、其性重濁

「重」,即沉重、重著。濕邪致病,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重如束布帛,關節疼痛重著等。

「濁」,即穢濁不清。指濕邪為患,易呈現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

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泄、下痢膿血;濕濁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濕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濕疹浸淫流水等。

3、濕性黏滯

「黏」,即黏膩;「滯」,即停滯。

一是癥狀的黏滯性,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滯澀不暢。

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濕性黏滯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濕難化,故起病隱緩,病程較長,常常反覆發作。

三是易阻氣機。因濕為重濁之邪,阻遏氣機,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更易導致多種病變。

4、與他邪合而為病,常延長病程,增加治療難度

濕邪與熱、寒、風、暑相合,則為濕熱,寒濕、風濕、暑濕,本來寒邪一汗即解,溫熱一涼即退,但結合了濕邪的氤氳黏膩,極易成為慢性疾病。

常見誤區

誤區一、人人一碗薏米紅豆湯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解毒散結等功效;

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利尿除濕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是藥物,也是食物,通常葯食兩用的藥材,藥效都較弱。如果想要起到利濕效果,需要長期較大劑量服用,而長期利尿,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腎臟的負擔;

並且這種湯,藥性整體偏涼,對於濕熱證尚可一用。

但是對於寒濕、風寒夾濕、風寒濕痹的人(對,沒錯,這是三種證型),並不適宜,反而會更損陽氣,雪上加霜。

所以,在下真心建議您不要人云亦云,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

誤區二、涮個火鍋祛祛濕

蜀地氣候溫暖濕潤,特產花椒,古人合以吳萸、芥子、白蔻、草果、姜蒜等等辛香料佐餐食用,確實能起到溫中行氣,燥脾化濕的功效。

但是!!!如今的餐桌上,為求滋味,香辛料幾乎已經到了濫用的局面,它們的食用劑量已經遠遠超過藥用劑量。

本來滯留不通的水濕,猛不丁被澆上一碗油潑辣子,不僅不能溫化,反而釀生濕熱,「煉液為痰」,變生他疾。

如何祛濕?

1、健脾化濕

脾旺則四季不受邪,飲食應清淡適量,均衡全面。

★酒、乳製品、動物內臟等肥甘厚味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

★甜食、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應限制食用。

五穀搭配,是最好的養護脾胃的食物。尤其是大米,即「粳米」,可以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食鑒本草》)。

2、避開環境的濕氣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是素體氣陽不足的人。

★不要長時間居住陰暗潮濕地帶;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

★洗完澡后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吹乾頭髮。

3、吃藥不如堅持艾灸

艾灸可以祛寒濕補腎陽。人體陽氣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陽當空,大地上的萬物就有生髮之機;倘若人體的陽氣衰敗,就好象天空布滿了陰雲萬物就會枯亡。

「濕勝則陽微」,濕邪浸淫,更應當顧護陽氣。艾灸祛寒濕補腎陽, 立桿見效,補充陽氣,扶正祛邪。

推薦穴位:大椎、神闕、命門、湧泉。

大椎穴

神闕穴

命門穴

湧泉穴

如果文章對您有啟發的話,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正確祛濕,從認識祛濕的誤區開始~

你可能會喜歡